印日高铁博弈,印度大胜了

1. 印度建成高铁,在发展中国家就算是非常厉害的了。从艾哈迈达巴德到孟买,长度有505公里,比印尼雅万高铁的142公里长多了。

2. 中国很多人以为征地没搞定,卡住了,经常有人贴印度人挖坑自己站里面的抗议图。其实不是,征地已经100%完成了,所有工程建设招标都定了。40%的路面基座好了,预计2027年完成全部铺设。印度人看到了开通希望,跑现场拍视频成为热门。不是卡住的状态,而是在推进,按发展中国家标准算快的。

3. 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是,印度与日本合建高铁,二者都是有名的狡猾,这次谁能占便宜?本来我是看好日本的,先拿下合同,再把钱赚回来。但现在看,应该是印度利用日本的心理,谈出了不可思议的好条件,博弈大胜了。

4. 投资额是140亿美元什么都包,雅万高铁是60亿美元,价格是印度便宜多了。而且这投资额,80%是日本的50年低息贷款!利率低到0.1%。50年通胀下来,后面就不要钱一样了。日本人答应了贷款条件,而且从2017年起分几期给,2023年钱已经全打过来了。更离谱的是,这基建合同招标,全是印度公司接了。只要印度能做的都是印度公司的,只有做不了的高速列车、轨道和系统才是日本公司的,钱还是日本政府贷款。等于印度基本不出钱,还能创造就业,还钱拖到猴年马月。而且买列车和系统,必须在印度建工厂转移生产技术,80%零部件由印度制造,只有20%从日本进口。

5. 为什么印度能博弈大胜日本?因为准确抓住了日本的心理,猛画大饼。这个大饼有两个,一个是印度巨大的地铁、铁路和高铁市场,日本非常想进来。另外一个就更大了,印度说掌握制造技术以后,就可以和日本一起,在全球推广高铁,印度成为日本高铁技术出口基地!制造成本会是印度的最大优势,加上日本技术,印度日本合力,和中国竞争!

6. 不管以后印度掌握高铁制造技术到什么程度,起码这条505公里的高铁,印度谈下了不可思议的条件,强大的砍价博弈能力让人叹为观止。

500

热门评论 30

  • 做过外贸的都知道,阿三的画饼能力觉得number 1,明明订单数量只有1000个,他询价的时候说成10万。外贸新手一看很兴奋,立马报了地板价,然后石沉大海,客户消失了。半年后,客户突然找上你,叫你降价50%,说另一家中国公司给他xxx,你当然说这个价格不可能,然后他问多少钱可以做?你一咬牙一跺脚,再给他讲10%,当跑量,维护工厂关系。价格报出去了,你以为这次总能成交了吧?No,他又消失了。不过,这次只消失了半个月,他问你能不能给5%的个人回扣,说如果可以,他会把他的朋友介绍给你,那个朋友是多么多么有实力。这个时候,你气得只想掀桌子骂娘,但是想想公司刚开张没单子,又拿起计算器精算了一遍,看看哪些成本还能再缩减一点,最后咬牙答应给他3个点回扣。三天后,阿三再找到你,问:我先做给样品单,1000个,请做PI。 于是,你彻底暴走了。别问过为什么知道这么清楚,因为那个新手就是当年的我。
  • 老笑话
    陈大师关于印度的文章,主观意识为纲,注水量极大。此贴立碑,计划完成日期推后十年再看看。每年的今天,欢迎洛阳铲掘坟考古!
    以我浅薄之见,印度需要注意的是金字塔尖尖上那一撮人,他们渗透到欧美上层圈,已经具备一定养蛊的能力。至于这些精神美欧的印度人能不能带动印度发展还有待观察。
    文化是发展的内驱动力,如果不解决内耗来产生足量的优秀文化人才简直天方夜谭。
    现在印度的市场和经济规模是人口数量支撑起来的,现在成长率惊人是基数低,好比天天考30分这次考了50分一样的道理。印度的挑战,是文化能否觉醒改革,来刺激产生高收益产业,不然粥少人多,很大概率一直处于内耗之中。整体来看,未来之路不看好印度,秉性难移,什么德行是永恒不变的。
  • 我一直觉得,如果抛开以中国为参照系,其实印度做得算是不错的。
    可高铁这个事情吧,他就是要以中国为参照系的,所以不太可能出现单独看印度的情况。
    只要是会基建,会铺路架桥,基本上印度本国的生产都是能满足要求的,现在的问题就是,高铁轨道铺设和系统建设。
    首先就是稳定的电力……,然后是桥面的沉降、平整度和误差率……,最后是特种钢材的引进和轨道建设……。
    当然,我不否认以一个国力世界前5的大国,应该是有能力搞定这一切的,但是目前10公里的建设量,和40%的路基,确实也有烂尾的风险。
    最后就是,印度谈下来的条件是很不错,但能不能把这个条件转化成以后的优势,而不是像台湾省一样,升级系统、维修列车和购买新车的时候,都被狠狠宰一刀,那还是要看日本人的良心啊。
  • 硬盘硬 软件软
    “日本人答应了贷款条件,而且从2017年起分几期给,2023年钱已经全打过来了。更离谱的是,这基建合同招标,全是印度公司接了。”

    最初的贷款金额是7900亿印度卢比,合1万4000亿日元,目前日本已经提供了4期贷款,第一期895.47亿日元,第二期1500亿日元,第三期1000亿日元,第四期3000亿日元,都加起来只有6395亿日元,尚有一半以上的7600亿日元尚未支付,何来“钱全打过来了”?
    另外,由于征地不顺利,通胀以及疫情,印度和日本政府当时预估的预算已经远远超过。据日本媒体报道,仅目前就已经达到3万亿日元,而就算极其顺利地到2027年开通,预算还要在大幅度增加,这部分的缺口怎么半?已经被印度坑了的日本是肯定不做大头了,剩下的如果不想烂尾,就只有印度自己掏了。
    之前,印尼高铁,印尼政府坚持政府不掏一分钱,不做任何保证。但2021年由于印尼民间投资方之一的PN Ⅷ无法提供之前确定的投资额,所以印尼政府只好增加了4.3万亿印尼盾(合3亿美元左右)的政府预算。
    另外,印度公司确实接了大量的基建合同,但原因是不得不压低严重超支的成本,将技术含量低的基建交给印度当地企业。而一些技术含量高,成本高的基建不得不交给日本企业,比如日本的双日拿下印度高铁车辆综合基地的设计施工合同,金额高达630亿日元。
    而且就算这些技术含量低的基建,印度企业也大量进口中国的铁路基建用设备。像国内企业新大方提供4套世界最大吨位1100T高铁桥梁搬、提、运、架成套施工装备以及其他城市高架桥梁装备。
    别听媒体吓逼逼。无论是印吹还是印衰,大部分媒体的数据都不靠谱。
    孟艾高铁项目是公司化运营。业主方是NHSRCL(National High Speed Rail Corporation Ltd),NHSRCL官网上有该项目的详细信息,进度刷新也是蛮及时的。


    孟艾高铁的总预算是1.1万亿卢比,记住,是卢比。所有拿日元/美元说事的,都不靠谱,这个项目财务核算的货币是卢比,而不是美元,更不是日元。

    日本出资80%,印度联邦政府15%,沿线地方政府5%。


    代表日本政府的出资方是JICA,这笔钱有日本政府背书,想不给都不行,赖不掉的。第一轮财务担保交锋,魔迪老仙完胜。
    孟艾高铁项目的总包商是TATA,日本出大头,日本公司居然不做总包,安倍能傻到这种成度。陈经大佬说的“大胜”确实没错。
    孟艾高铁项目一共8个线路标,已经全部发标完毕,全部开工。其中印度L&T公司拿下4个标段,合资公司只拿下2个标段,另外2个标段也是印度公司中标。8个标段中,最早签合同时间是C6标,签约时间2020-12-16日。最晚的是C3标,签约时间2023-7-16。全部开工,进展顺利。最早完工的是C6标,合同约定的完工时间是2024-9-16日。
    如果真想看孟艾高铁的笑话,还得等到2024年9月16日——第一个标段是否能准时完工。

  • 钱塘潮 IT工程师
    figozhg
    做过外贸的都知道,阿三的画饼能力觉得number 1,明明订单数量只有1000个,他询价的时候说成10万。外贸新手一看很兴奋,立马报了地板价,然后石沉大海,客户消失了。半年后,客户突然找上你,叫你降价50%,说另一家中国公司给他xxx,你当然说这个价格不可能,然后他问多少钱可以做?你一咬牙一跺脚,再给他讲10%,当跑量,维护工厂关系。价格报出去了,你以为这次总能成交了吧?No,他又消失了。不过,这次只消失了半个月,他问你能不能给5%的个人回扣,说如果可以,他会把他的朋友介绍给你,那个朋友是多么多么有实力。这个时候,你气得只想掀桌子骂娘,但是想想公司刚开张没单子,又拿起计算器精算了一遍,看看哪些成本还能再缩减一点,最后咬牙答应给他3个点回扣。三天后,阿三再找到你,问:我先做给样品单,1000个,请做PI。 于是,你彻底暴走了。别问过为什么知道这么清楚,因为那个新手就是当年的我。
    印度国内商人群体都是马尔瓦人,和古吉拉特帕西人,小生意尤其是马尔瓦人居多,马尔瓦是马尔瓦高原的中心,当年种鸦片的核心区,很多人靠种鸦片积累了资金,民间信贷极其发达,也保持了严格的内婚制,女人在家里就全职主妇,很像我们的温州人。
    马尔瓦人起家基本上就是把南印度的茶叶胡椒之类,通过商路运往阿富汗和伊朗,一个骆驼背个大箱子,叫BIG TRUCK(现在德里到班加罗尔的火车也叫BIG TRUCK EXPRESS),每年夏季月圆之夜,都会在普什卡交易骆驼和集会,这就是印度著名的骆驼节来历。
    这些人能在印度这样的极度内卷内部商业极度壁垒的情况下杀出来了,可以说商道各种砍价已经是炉火纯青,坑人坑了一两百年了,他们在印度国内网上还经常嘲笑中国人老实,被他们坑了大钱,反正中国做外贸的多得很,这个坑一下,那个坑一下,就捞的盆满钵满,印度这种砍价特色在他们边境谈判和中国的各种经济利益上也是一样手法,喊价特别大,然后慢慢跟你磨。

  •       要说这事的输赢,不妨对标中国当初引进创新高铁技术的经历,就能更深刻理解什么叫“赢”。
          当初中国也是运用了“战略买家”的策略,一个馒头哄几条狗,将“兵不庆诈”的技巧表现得淋漓尽致,创造了“一夜”砍掉法国阿尔斯通公司 15 亿元人民币报价”的经典案例,并使得川崎重工向中国出售高速动车组并转让技术。把“自信的德国人被中国一脚踹出了谈判席”,导致西门子有关主管执行官递交了辞职报告,谈判团队被集体炒了鱿鱼。
        三年后铁道部招标购买时速350公里的真正高速列车,德国西门子报出的价格竟比三年前的250公里列车还便宜,还承诺以8000万欧元的价格出售全车制造技术。中国虽然付出一定的代价,但获得了德国、法国、加拿大和日本技术,在此基础进行创新,从而成就了中国高铁世界第一大国的地位,这种赢家,才是真正的赢家。
         印度日本这点事,判断谁胜谁负还为时过早,印度修建这条铁路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不是改善基础条件,获得日方的技术,赢得由此产生的效益么,还是与日本算计博弈?占点便宜?
       目前,各种扯皮,这种铁路早不能如期开通,未来到底能不能在十年内建成也成为谜团,这预期的效益怕是早打水漂,声誉的损失,老仙又何谈赢?
        既使获得日本技术,印度也做不到全盘消化和创新,更何况,当初中国的高铁也不是一帆风顺,但所有磨砺都转化成后来的力量,中国的高铁技术,经过多年的实践,在各种地质、地形地貌、气候条件都积累大量技术和管理经验,各种装备(例如打洞的和架桥的)、大批设计、技术和工人经过严酷的历练,已是不可替代的力量。
         说来说去,印度人的格局还有那点能用的钱,只能这样, 项目拖延太长不能如期建成,对日本印度来说,只能说双输吧。
  • 陈大师关于印度的文章,主观意识为纲,注水量极大。此贴立碑,计划完成日期推后十年再看看。每年的今天,欢迎洛阳铲掘坟考古!
  • 第二到第六条,所谓印度占了大便宜。。。。。。记得还没通车就垮塌的印度大桥吗??印度人又要便宜,又要浮夸好看,还要印度各级贪官捞够,碰上造假专业户日本。。。。。恐怕交付之日不会有大问题,粪球表面光是没问题的,然后各种地基沉降出问题,日本:“得加钱”。我们有得好戏看,而公知和印度人画个2037新画饼就够忽悠了
  • 百姓看板 红山口职业技术种田学校出生
    建议立贴,看啥时能修好。
  • “日本人答应了贷款条件,而且从2017年起分几期给,2023年钱已经全打过来了。更离谱的是,这基建合同招标,全是印度公司接了。”

    最初的贷款金额是7900亿印度卢比,合1万4000亿日元,目前日本已经提供了4期贷款,第一期895.47亿日元,第二期1500亿日元,第三期1000亿日元,第四期3000亿日元,都加起来只有6395亿日元,尚有一半以上的7600亿日元尚未支付,何来“钱全打过来了”?
    另外,由于征地不顺利,通胀以及疫情,印度和日本政府当时预估的预算已经远远超过。据日本媒体报道,仅目前就已经达到3万亿日元,而就算极其顺利地到2027年开通,预算还要在大幅度增加,这部分的缺口怎么半?已经被印度坑了的日本是肯定不做大头了,剩下的如果不想烂尾,就只有印度自己掏了。
    之前,印尼高铁,印尼政府坚持政府不掏一分钱,不做任何保证。但2021年由于印尼民间投资方之一的PN Ⅷ无法提供之前确定的投资额,所以印尼政府只好增加了4.3万亿印尼盾(合3亿美元左右)的政府预算。
    另外,印度公司确实接了大量的基建合同,但原因是不得不压低严重超支的成本,将技术含量低的基建交给印度当地企业。而一些技术含量高,成本高的基建不得不交给日本企业,比如日本的双日拿下印度高铁车辆综合基地的设计施工合同,金额高达630亿日元。
    而且就算这些技术含量低的基建,印度企业也大量进口中国的铁路基建用设备。像国内企业新大方提供4套世界最大吨位1100T高铁桥梁搬、提、运、架成套施工装备以及其他城市高架桥梁装备。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735
最热 最早 最新

  • 全部楼层
    guan_16149061832198
    在未来某一年一个适当的时候,印度政府官宣日本提供地铁的公司各种违规,罚几十个亿美金,同时已建成的高铁所有权全部归属于印度政府,日本公司不能再触碰印度交通产品市场。
    也没这么容易,不需要维护保养吗?
  • 印度对中国的负面政策有好多什么限制中国的app,什么查中国公司偷税洗钱,什么对周边国家投资严查。造成了什么影响呢?

    1. 中国投资印度98年-2023年累计 为-118亿美元。

    2. 2022-23财年,印度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为710亿美元,相较2021-22财年创纪录的848亿美元,下降了16.3%,下降金额138亿美元。

    印度对外资包括中国的负面政策,导致外商投资净流入下降到280亿美元,同比下降了27%。

    3.印度对中国资金的负面政策导致,大量的中资供应链企业撤资,导致印度只能增加购买中国零部件,导致中国对印度的贸易额由2013年的659.5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1359.84亿美元,增长了1.06倍。

    4.印度对中国资本的负面政策导致,中国对印度贸易顺差为1010.187亿美元,占中国2022年贸易顺差4019亿美元的25.1%,是中国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之一。

      所以印度对中国资本的负面政策,已经让中国资本警惕印度,大量撤资,只愿意把成品卖给印度,而不愿意投资印度,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 2023年4月的消息,现在才兴冲冲地来观网发布并发表洋溢着兴奋的感言,呵呵,作者也患了印度的拖拉症?
  • 简直阐史观
    理解不能。总包意味着应该拥有全套建造技术,TATA的建造技术方案也应该是从日本引进的,相关的合同有没有披露?日元援助贷款是否包含技术引进费用?如有,应该有相当部分贷款直接或间接支付给日本新干线方。查询印度数据,想想就头大。
    JICA提供的贷款的条件之一,是印度必须至少采购30%,也就是3000亿日元的产品。
    中国高铁技术来自西门子、阿尔斯通、日立和庞巴迪。庞巴迪被阿尔斯通收购后,掌握高铁技术的5家公司,3家在印度有公司。
  • 看你哔哔
    100周年不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吗
    印度轨道交通发展还是很快的,阿尔斯通、西门子都到印度了,把他们在中国的经验传授给印度。
  • 叫花子拾荒,从人家扔废纸里面翻出了一张彩票,中了几十万。然后叫花子就转运了,从此投资做生意,当老板,上大学进修,天天看芭蕾,进美术馆,听交响乐。呵呵,爽文,玄幻小说才这么编。现实是,叫花子有了钱,吃饭喝酒打牌娶几个老婆,生一堆小叫花子。没几年钱吃完了,又去要饭。这是心胸格局眼光决定的,所谓宿命,他但凡有点出息当初也不会去要饭!
  • 这个帖子非常适合考古挖坟!

    每年一挖!!
  • 全部楼层
    难道你不知道我是一条狗吗
    2024年9月16日:8个线路合同最早完工日期。
    2028年8月8日:最晚完工的标段的完工日期。
    2028年8月15日,是印度独立80周年,估计会敢在这点之前完工。
    100周年不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吗
  • 免费航母的日本版,想地美好,日本不可能给这么大便宜,后手在后面。
  • 全部楼层
    aabbcc
    为了建高铁,印度从中国购买了大型的铁路架梁机,这些出口设备的工资是不是应该查一查呀?
    这算什么,给阿三建电厂和变电站,化肥厂,电子产业链等,还被坑了不少钱。阿三简直就是空手套白狼的典范。
  • 印度在学中国用市场换技术,想要搞出独立于中国之外的世界第二大高铁强国。
    理念可以理解,方法也对路。
    但印度的执行落实能力有待观察。毕竟印度现有铁路运营安全就总是发生大事故。
  • 80%零件印度生产,咱可以搬个小板凳,抱个大瓜吃着看
  • guan_16438471412213
    印度高铁🚄,能像中国这样全封闭吗?要是不能全封闭,那就有好戏看了。要是印度高铁全封闭,那他们国家的神力就没了。神牛不能自由行走,印度的神力就只考恒河圣水了!神力就不济了,接不上趟了。
    大量高架
  • 全部楼层
    Wendyzhou
    我在大学教书,也算是个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吧。但年纪越长就越是觉得自己知之甚少,不敢轻易发声,生怕自己井底之蛙,对世界的了解不过一知半解,终是贻笑大方而已。但看陈经却不是这样,不仅风闻上每每推荐,而且标题就往往炸裂。看他文章的最大感受总是相当奇怪,不单单是内容很多不靠谱,还有他明明相关知识储备有限,却几乎敢对各种问题发声,颇有一种“自觉无所不知”+骤然发现某个现象时自觉醍醐灌顶的“原来如此所以必须分享出去”的既视感。但看他几乎每天都要发个贴评论一下某件事,我就觉得世界果然是参差的,难怪我的社恐症状不断加重了。
    蹭热点问题发评论
    博眼球,争取曝光度
    目的达到了
  • 全部楼层
    Wendyzhou
    我在大学教书,也算是个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吧。但年纪越长就越是觉得自己知之甚少,不敢轻易发声,生怕自己井底之蛙,对世界的了解不过一知半解,终是贻笑大方而已。但看陈经却不是这样,不仅风闻上每每推荐,而且标题就往往炸裂。看他文章的最大感受总是相当奇怪,不单单是内容很多不靠谱,还有他明明相关知识储备有限,却几乎敢对各种问题发声,颇有一种“自觉无所不知”+骤然发现某个现象时自觉醍醐灌顶的“原来如此所以必须分享出去”的既视感。但看他几乎每天都要发个贴评论一下某件事,我就觉得世界果然是参差的,难怪我的社恐症状不断加重了。
    老师大彻大悟了
  • 印度和日本只能说是双输,谁输的多还真不一定。
    印度赚了几千亿日元就以为自己大赢了?
    贪图小利,鼠目寸光。
    在国家的发展上这点钱算什么。
    只能说是日本赔了点钱💰,硬度输了明天。
    俩货一直纠缠下去挺好!
  • 护城河畔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全部楼层
    色猪
    中国在印尼修都5000万美元一公里,鬼子在印度修500公里,价格至少要8000万美元一公里
    140亿美元修500公里是做梦,410亿美元还差不多
    中日高铁的公里造价并不是决定因素。关键是按这里的条款,日本不仅赚不到钱,而且要搭进去很多。里面说了,一百亿美元五十年,买美国国债按年息2%算,已经就亏掉底裤了。只要是一心要赚那个利息,如果不放心美国的长期信用,对冲一下风险就可以,
    我的意思是,这个结果表面看确实是印度大胜,但生意是两方面的事情,尤其是规模庞大的基建工程,这跟一般的商品买卖还不一样。普通的交易,你狠敲一笔对方血亏只好认了。但这种摆明了日本人要大亏的事情,它自己坦然受之,印度人自己想想不哆嗦吗?
    五十年期一百亿美元0.1%的年息,等于就是无偿援助了。
    三哥就等着日本人在什么地方算计它吧。
    有钱大家赚,才能长久。一心算计别人还沾沾自喜的,干啥都走不远。
  • 老笑话
    陈大师关于印度的文章,主观意识为纲,注水量极大。此贴立碑,计划完成日期推后十年再看看。每年的今天,欢迎洛阳铲掘坟考古!
    我在大学教书,也算是个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吧。但年纪越长就越是觉得自己知之甚少,不敢轻易发声,生怕自己井底之蛙,对世界的了解不过一知半解,终是贻笑大方而已。但看陈经却不是这样,不仅风闻上每每推荐,而且标题就往往炸裂。看他文章的最大感受总是相当奇怪,不单单是内容很多不靠谱,还有他明明相关知识储备有限,却几乎敢对各种问题发声,颇有一种“自觉无所不知”+骤然发现某个现象时自觉醍醐灌顶的“原来如此所以必须分享出去”的既视感。但看他几乎每天都要发个贴评论一下某件事,我就觉得世界果然是参差的,难怪我的社恐症状不断加重了。
  • 哈哈哈哈哈哈哈!以观后效~!
  • 资深农民工 资深农民工,天命打工人 你能看到的评论,
    二战之后印度和平建国,是第三世界的希望是第三世界的灯塔,不知道为啥,灯塔慢慢的不亮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