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中国社会充斥“吃苦中苦做人上人”的励志?

一位不久前才冒出来的古墓派公知又发文章,感概于中国人迷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社会天天就鼓励年轻人往上爬做“人上人”,太不平等太功利了!还是新西兰好、还是欧美平等!于是乎公知呼吁国人“反思〞:反思“体制”、反思“文化”——反正,公知们永远不会让中国人闲着,咱永远得找点什么来“反思”。

想想也是,上千年来中国民间确实有那么一股强大的价值导向,鼓励年轻人不安贫困抱持野心向上爬做“人上人”到了现代也仍是如此,做父母的都不希望孩子安于现状甘于平庸,总是鼓励孩子努力奋斗挤进精英阶层改变命运实现家族“阶层跃升”。。反观欧洲社会似乎没这么“功利”,那里更多地是结合着宗教要人们服从天命安分守己。在日常生活中,欧美青年日本青年往往也不像中国青年那样野心勃勃目标明确:你爹是个小店主,你就踏踏实实继承你爹的小产业精益求益做好小店就行了。

为啥呢?

我想,重要原因之一恐怕是,在中国传统社会早早就废除了世袭贵族集团垄断国家政治资源的门阀政治,基本消灭了门阀士族阶层,社会流动性是比较大的。平民家的孩子向上爬实现阶层跃升是现实可能的、通道是敞开的。两千多年前陈胜吴广就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农民出身的刘邦和他的穷哥们们真的就做了皇帝和诸侯将相。唐宋以降,门阀士族阶层被基本消灭,平民的孩子向上爬的路更是畅通多样,他既可以通过科举当上“国家干部”,也可以从军立功封侯拜将,地主或商人家的孩子吃不得苦考不上学,那花钱也可以捐官弄个官帽子加入官绅队伍。如果社会积弊太多路都堵死了,隔百把年至多二三百年就会有一场大革命把旧贵族消灭殆尽,给平民腾出位置,事实上造成“富贵不过三代”。从古到今中国社会罕有传承超过几百年的门阀世家。

上层给下层钻上来的新进留有位置、奋斗真有可能成功、投入真有可能产生回报,各个时代的有志有为青年自然就会努力在这条路上奋斗,社会也就会自然产生这样的价值导向。皇家和统治精英集团乐见社会适当的流动性,鼓励平民孩子有野心努力奋斗向上爬做“人上人”,不仅可以补充新鲜血液保持精英集团的活力,增加平民大众对国家和皇权的认同和向心力,也可防止世家大族坐大威胁皇权。

欧洲传统社会是典型的封建分封世袭制度,统治集团全由世袭贵族和高级僧侣组成,垄断了进入社会上层的所有通道,完全对平民阶层关闭;社会各等级阶层的身份是世袭不变的,平民的孩子基本没有可能通过个人奋斗向上爬改变身份。你要想进入“上流社会”,那你起码必须是个世袭男爵的儿子才行。这样的社会,当然不会产生鼓励平民向上爬的导向,牧师们会经常劝人们忍耐、认命,告诉你:当个小店主做个超市收银员其实也挺不错的。

往上爬、爬上去了就作威作福欺负下层人民,这当然不好,应该否定。但打开向上流动的通道,鼓励社会上下流动,鼓励穷人的孩子努力奋斗改变命运,这是好事,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是正能量。

大家觉得呢?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