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在外国的留学生,有多少报有这种国家情怀?有几个愿意到老少边穷地区工作?

【本文由“败灯必败”推荐,来自《"出国留学后工作一段时间再回国,被误解为不爱国":怎么办?》评论区,标题为败灯必败添加】

今时不同于钱学森先生他们那一代。钱学森的成长期在中国,解放前他就到美国留学,关键在于他对祖国的态度,对新中国的态度,对于老蒋的中国,他嗤之以鼻,对新中国无限向往。

钱学森先生,在1949年时,就已经是全球顶尖科学家,而且是顶尖战略科学家,在美国的待遇是国防部副部长的待遇,美国尖端实验室他可以 随意进出,美国有今天的地位,钱学森有一份大功劳,这也是美国不敢杀害他的原因之一。

钱学森先生有意回国,已经败逃台湾的老蒋,派人接洽拉拢,新中国这边没人在美国,无法去接洽,毛主席周总理他俩只能干着急,唯一庆幸的是当时新中国与美国有个中美驻华沙大使之间的秘密会谈机制,当时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叔通收到钱学森的救援信,周总理立即通过机制向美国要人,美国政府不得不放人。即,钱学森要求回新中国,新中国积极争取。

参加两弹一星的科学家,主要力量是美国留学归国人员,全是已经在美国待遇相当不错的成名科学家。他们回到的新中国,一穷二白,啥都没有,穷到饭都没得吃的地步,他们不嫌弃,他们回国的目的只有一个:用毕生为新中国服务,让新中国不再遭受外国侵略。

当代在外国的留学生,有多少报有这种国家情怀?有几个愿意到老少边穷地区工作?改革开放后,出国留学然后回国的,很少,愿意到老少边穷地区工作的更少。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