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强推的土地流转,不是村干部推的,是乡长乡书记推的

【本文来自《谈谈河南包地被抢之我听到的故事》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自动加塞遇到自动防别
  • “这就导致一些村子的村委干部们(具体有没有更上一级甚至几级的干部不清楚)有了想要把所有的土地整体承包出去的想法。”

    ——看到这一句,感到作者对这事其实不怎么了解。“土地流转”这么个推进多少年了的工作都讲不出来。但凡真在农村的,没几位讲不出这四个字。

    “这些村干部们就可以捞上一笔”

    ——看到这一句,感到作者对这事其实还有挺多误解。嗯,想了半天还是无法评价这句话,到底是对“村干部”还是对基层自治制度有点源自灵魂深处的错误认识?

    再往后看,就更没法提了,要说半是想象半是夸张那都算客气的。拣几条粗略说说吧:

    很多观友都分析过,这年头自己种地是不挣钱的,既然已经是“失去了当农民工资格的农民,比如那些6/7十岁的老人”,那是自己只能种一点点,导致十地九荒。流转出去的收益,肯定是要比自己只种十分之一地来的多的,不然没人会同意,个别人同意整村人也不同意。

    不是所有土地都是老年人的,也有很多年轻人有地,但零散种地收益几乎为零,导致没人去种,这些不是小比例小概率的事情。实际上从四五十岁这一波人以下,种地都很少很少。

    土地承包出去,土地上的活儿还得人干,一样都不会少,虽然有机器,但还有工作还是必须上人手,这些往往就是雇本地农民干,专门从外边请人,没哪个承包户出得起那个钱。这是除承包费之外的一笔收入。

    前面设定“而如果租出去那一千块钱的租金并不能让保证他们能一年都吃的上饭”,后面又讲“要知道累死累活一年一亩地也就能产出2000块钱”,这个逻辑都没法说了,也许是自己都没想明白吧,最好别是故意乱说。

    至此,感到作者是农村长大,但久已不生活在农村,也许最近回村了,听了个别人不满的发泄,再结合看到网上的一些炒作,自己脑子一加工,就把这些当成普遍情况了。

    ——PS:我们这边,村里好不容易流转出来一些地,还得是村干部挠破头皮到处努力才引得进来种粮大户,因为现在全靠国家补贴的一系列政策,没这些补贴种粮大户也不挣钱,也不愿干。

不要拿浙江的情况推测河南。浙江可能工业发达,耕地又是小块山地,没法用机械,农民才把承包地抛荒。

河南大平原,耕地都是机耕,没有一寸荒地。农民自己种,种粮一年两季,自己不插手,种、收都雇大机械,一亩一年两季纯收入能有2千元。如果家里有劳力,种瓜果蔬菜,或者花生,一亩一年有3千5千元收入。

如果谁家全家进城了,会把自己承包地转让给自家亲戚或朋友,收不收转让费,就看双方亲近程度。

官方强推的土地流转,不是村干部推的,是乡长乡书记推的。村干部有的村强势的,直接拒绝乡长强征土地,这村农民情绪就稳定。有的村的村干部懦弱,不敢拒绝乡干部,就躲了起来,让乡长乡书记直接与农户签合同。那合同是一签15年,每年每亩流转费900元。农户当然不干,900元现在基本能买600斤小麦,以后5年10年后粮食涨价了,这900元能买多少斤小麦?自己种小麦一季收1200斤,玉米又1千多斤。3千元的收入,除去成本,有2千多元的净收入。

各村情况不同,有的村,村干部直接拒绝乡长,村里就没有被流转的;有的村村干部懦弱,村里就被乡干部闹的鸡飞狗跳,抵制激烈的农户承包地没被征走,自己还能种,有的低制不激烈的,或家中有人是吃公家饭的,土地就被流转了。

土地流转给种粮大户的粮食产量,没有农户自己种的承包田的产量高。农户种蔬菜或油料作物,亩收入差别更大。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