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顶商人胡雪岩:以一己之力对抗西方资本,最后被自己人搞垮

他是晚清著名的红顶商人,曾帮助左宗棠筹措军费收复新疆,他创办的“胡庆余堂”有“江南药王”的美誉一直流传至今。

他的资产遍布大江南北,身价几千万两,不惜以一己之力对抗西方资本,最后被排挤,留下遗言“白老虎可怕”后郁郁而终。

他就是中国近代徽商代表人物:胡雪岩。

500

胡雪岩,1823年出生于安徽,小时候家境贫穷,常帮别人家放牛补贴家用。

13岁跟杂货铺老板来到杭州在杂粮行做小伙计,后来跳槽到金华火腿商行。

胡雪岩诚实、会说话、心算好,被钱庄老板赏识,后来到钱庄当学徒。当学徒期间的胡雪岩踏实肯干好学,过了三年成为钱庄的正式职员。

由于胡雪岩踏实可靠,无儿无女的钱庄老板弥留之际将钱庄交给胡雪岩打理,钱庄被称为胡雪岩的“第一桶金”这一年胡雪岩27岁。

500

后来胡雪岩结识湖州知府王有龄,胡雪岩在王有龄职能帮助下,代理湖州公库,将需要保存的官府银两存入胡雪岩的钱庄。

胡雪岩又利用现银扶助农民养蚕开办丝厂,接着又发展药店。

后来王有龄调任杭州知府,胡雪岩的生意也做到了杭州。王有龄的官一级一级升,胡雪岩的生意也一步一步做大,胡雪岩的“阜康钱庄”也在江浙一带各大城市开业。

王有龄任浙江巡抚时,曾委托胡雪岩购置粮草器械。胡雪岩一边购置粮草,一边打通漕运,此时的胡雪岩几乎掌握了浙江一半的漕运、粮食、军械等。

500

1861年11月,太平军进攻杭州时,王有龄再次委托胡雪岩从上海等地购买粮草。后来杭州被太平军攻破,王有龄自缢身亡。

王有龄去世,胡雪岩失去了依靠,胡雪岩将收复杭州的希望寄托在左宗棠身上。胡雪岩凭借“我只会做事,不会做官”得到左宗棠赏识。

但左宗棠虽然有军队,但是没有作战经费。当时最有钱的就是外国人开办的银行,但是外国人对当时的中国官员并不信任。

于是由胡雪岩出面向汇丰银行贷款50万两银子作为左宗棠收复杭州的经费,也是这次贷款间接影响了胡雪岩后来的结局。

500

胡雪岩非常能言善辩,他谈低汇丰银行利率为4厘,但是跟清廷报告利率为一分三,产生的9厘差价由胡雪岩和银行负责人平分。

有了经费的左宗棠果然收复杭州,战后的杭州百废待兴。

胡雪岩主动请缨,义葬战争中去世的军民,用自己的钱发米施粥,带头募捐解决杭州战后财务危机。此时的胡雪岩被称为“胡大善人”

胡雪岩的“胡庆余堂”也为所有的百姓赠送避瘟丹、痧药等。

胡庆余堂凭借着“是乃仁术、不二价、戒欺”流传至今,成为国家非遗项目。并有“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的美誉。

500

1875年,左宗棠收复新疆前期,当时的清廷财政短缺,恭亲王向外国银行借款被拒。于是左宗棠致信胡雪岩,希望胡雪岩能向外国银行借款,筹措军费收复新疆。

胡雪岩以广东、江浙一带的海关收入为担保,先后谈判六次,为左宗棠借得1800万两白银。并为西征的战士送上“避瘟丹、行军散”等,大大降低了战士远征新疆水土不服的症状。

左宗棠感叹道“雪岩之功,实一时无两。”

成功收复新疆的左宗棠为清廷立下汗马功劳,但他也没有忘记胡雪岩做的一切,他主动为胡雪岩向慈禧太后请功。

500

朝廷赏赐胡雪岩象征荣誉的黄马褂一件,并戴二品红色顶戴,胡雪岩从此成为著名的“红顶商人”。

胡雪岩一边协助朝廷采购军火、筹措军费,一边运营自己的生意。

他的阜康钱庄在江浙遍地开花,不少王公大臣都将银子存进他的钱庄,除此之外他还有当铺、丝厂、药铺等生意。

此时的胡雪岩显然已经走上人生巅峰,要钱有钱,要名有名,并且还在慈禧太后手里买来重修圆明园的木材,修建了一所占地10余亩的大豪宅,并娶了十几房姨太太。

人怕出名猪怕壮,胡雪岩的风光也惹了一些人的不满。

500

当时的李鸿章和左宗棠一直面和心不和,就收复新疆问题上,李鸿章认为东南沿海更重要,应该着重把守,新疆偏远没那么重要也就是“海防论”。

左宗棠认为保住了新疆就是保住蒙古,保住了蒙古就保住了北京,也就是“塞防论”。

在左宗棠等人积极推动下,清廷决定收复新疆。

所以两人一直政见不合。

李鸿章扳倒左宗棠的第一步就是“倒左先倒胡”。

同时,汇丰银行野心太大,他们也想学胡雪岩在清廷里面找一个靠山。他们借着日本人侵犯台湾的机会,借钱给左宗棠的对手李鸿章,博得了李鸿章的好感。然后串通李鸿章设了一个局,想通过搞倒胡雪岩来扳倒左宗棠 。

当时的外国人非常喜欢中国的生丝,但是将中国这边生丝价格压得极低,然后高价出售至他们国内,中国的丝农根本赚不到钱。

500

胡雪岩打算垄断生丝市场,从而抬高中国丝农手中的价格,这一想法也让他走上破产之路。外国人来中国做生意,背后是整个国家在支持,胡雪岩的做法无异于以一己之力挑战当时的外国资本。

胡雪岩开始囤积生丝,希望把生丝的出口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没过多久,胡雪岩囤积了8万包生丝,花费2000万两左右。生丝需要经常翻动,否则容易发黄,每天请人翻丝,都需要好几两银子。

在胡雪岩疯狂囤丝的过程中,李鸿章也让他这边的商人盛宣怀暗中囤积生丝。这边外国人一直买不到生丝,就找到了当时的外交大臣李鸿章,李鸿章为他们介绍了盛宣怀。

500

面对洋人的入侵,左宗棠一直是坚定的主战派,而李鸿章是主和派。汇丰银行把胡雪岩资金周转不灵的消息,故意泄露给李鸿章手下的盛宣怀。也有人说,因为盛家当时经营全国的“电报业”,所以胡雪岩每一封电报的内容,都被盛宣怀掌握。

盛宣怀面对洋商说:“我有生丝卖给你们,但是你们以后不得在胡雪岩那里购买生丝。”

所以胡雪岩手中积压的生丝一直没卖出去,每天翻一翻也是一笔花费。

此时中法战争爆发,李鸿章还是主和,左宗棠坚持主战。左宗棠再次向胡雪岩提出让他向外国银行贷款40万两,胡雪岩答应了。

在左宗棠参加中法战争期间,胡雪岩面对三种压力。

一、胡雪岩的生丝一直积压卖不出去,资金周转困难。

二、胡雪岩为清政府向汇丰银行的贷款400万两就要到期,本来是由海关收上来交给胡雪岩还款。但是李鸿章利用职务之便命令海关将收到的钱延期交给胡雪岩,此时的胡雪岩本来就资金周转困难,现在无疑使雪上加霜。

500

三、胡雪岩之前向汇丰银行贷款吃回扣的事情被捅到慈禧耳中,朝廷即将下令查办胡雪岩。

李鸿章见时机成熟,便散布胡雪岩即将破产的谣言,引得上海“阜康钱庄”兑现银的人将钱庄围得水泄不通。

盛宣怀得知胡雪岩需要一笔80万的还款来应付资金周转不灵,于是故意使坏,让那80万到不了胡雪岩的帐上。这时,汇丰银行打上门去,限期让胡雪岩还2000万,一分钱不少,多一天时间也不给宽限!

胡雪岩无奈贱卖手中的生丝,但这一贱卖导致胡雪岩破产的消息传得越来越广,此时全国各地的“阜康钱庄”都遭到了“兑现银”的席卷。

左宗棠刚取得镇南关大捷,却因为“没有军费”止兵,又听说胡雪岩出事,连忙向清廷连发告急密函,结果均被李鸿章半路拦截。

从战场上回来的左宗棠一边向朝廷请求延期查办胡雪岩,一边坐镇阜康钱庄。

有左宗棠坐镇阜康钱庄,一些官员来历不明的钱财没能如数取出,从而缓解了胡雪岩的资金压力。

500

胡雪岩真的破产了,在一位叫文玉大人的帮助下,胡雪岩的胡庆余堂才得以保全,才有今天的文化遗产。

胡雪岩遣散姨太太,搬出了占地10余亩的豪宅,搬到杭州郊区居住。此时他身边只有年迈的老母和结发妻子还有一个九姨太和几个子女陪伴。

曾经风光无限、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破产后一直郁郁寡欢,据说胡雪岩去世前留下“后代子孙不得经商、不与李姓通婚”的遗嘱,嘴里念叨着“白老虎可怕”便去世了。

得知消息后的左宗棠愤恨地说: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