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继位,秦朝的历史是否会有所不同?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度的王朝,但也因其极端的统治政策而导致了其短命。但如果是崇尚儒家、性情温和的扶苏继位,秦朝的历史是否会有所不同?

500

秦朝的兴起

战国时期,七雄争霸,战争不断,社会动荡。秦国是战国七雄之一,但在公元前3世纪初,秦国开始崭露头角。经过商鞅变法,秦朝迅速发展、壮大,通过征服六国并将他们纳入秦国的领土,成功统一中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被封为中国的第一个皇帝,建立了秦朝。这之后,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集权政策,消除了分封制度,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他标准化了法律、货币、文字等,使国家管理更加高效和一致。

秦朝建立不久,秦始皇着手修筑万里长城,然而、阿房宫,始皇陵、秦直道等工程也在相继开展,工程多、人力、物力需求极大,百姓苦不堪言,再加上严苛统治政策也引发了广泛的不满。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的死彻底引发了埋藏的巨大危机。据说始皇是在头疾发作时,被赵高用长钉钉死的,始皇死后并未来得及确认继承人。因此赵高鼓动秦二世,也就是胡亥继位,并借始皇的名义下诏让扶苏自尽。而扶苏并未探查这诏书的真实性,就伤心自尽。

胡亥登基后,他的统治表现得相当软弱。他没有秦始皇的决断力和政治才干。他将实际政权交给了权臣赵高,这位权臣在胡亥统治时期掌握了实际的权力,推动了一系列不受欢迎的政策,如增加赋税、强制劳动和镇压异议声音。这导致了国内的不满情绪进一步升级。

胡亥统治时期,秦朝也面临外部威胁。胡亥的统治时期,中国各地爆发了农民起义和反秦势力,其中最著名的是陈胜吴广的起义。同时,秦朝的国际关系也紧张,与匈奴等民族存在冲突。

最终,秦朝内外交困,社会动荡不安,秦始皇的极端集权政策和胡亥软弱的统治使得秦朝崩溃不堪。公元前206年,胡亥被逼迫自杀,秦朝灭亡。

那么,假如扶苏没死,并且借助蒙恬继位了,秦朝的历史是否会有所不同?

秦朝的命运

扶苏和秦始皇的性格迥异,这种巨大的性格对比使得他们之间产生了许多矛盾。

秦始皇是一个强势的君主,他实施了一系列强硬的措施,如焚书坑儒,修建长城,以统一中国。而扶苏则展现出一种温和、仁慈的性格。

一次,秦始皇听说侯生和卢生等术士互相讽刺他的暴虐行为,这让他大为震怒,下令追捕他们。导致数百名术士被活埋,一时间,秦国的宫廷骚乱不堪。

扶苏于是冒着风险,上书劝谏父亲秦始皇,试图缓和危机。他强调国家刚刚安定,边疆地区的人民尚未归附,而如此严厉的刑罚可能会引起社会不稳定。然而,秦始皇大怒,没有接受扶苏的建议,反而将他发配到上郡。

然而这也是秦始皇的用心良苦,秦始皇显然在对扶苏的培养上有自己的计划。派扶苏到北方上郡去监军,与蒙恬相处,可能是为了在扶苏身上培养一位更为坚强的领导者,以帮助他继承皇位。然而,秦始皇去世后,赵高等权臣的野心干扰了这一计划。

假如扶苏没死,他可能会采取一种更宽松的文化政策,鼓励文人的发展,支持学术研究,可能成立宫廷学府,提倡儒家思想,并支持古代文化传承。这将有望改变秦朝的知识氛围,使其更加注重教育和文化。

相对于秦始皇的严酷统治,扶苏可能会采取较为温和的统治方式,可能减少对异见的镇压,减轻百姓的负担。这有望改善社会的稳定,减少内部动荡。

秦始皇采取了大规模的法律和政治改革,而扶苏可能会推动部分改革的回退。这可能包括废除特殊的惩罚措施,如焚书坑儒,减少对百姓的苛政。这些改变可能有助于减轻百姓的不满。

扶苏可能会采取分权措施,赋予地方统治者更多的自主权,以便更好地治理广大领土。他可能也更宽容于地方文化和宗教,以维护社会的多元性。

秦始皇的外交政策侧重于对外扩张,可能带来了国际问题。扶苏可能会采取更为保守的外交政策,更注重内政问题,减少与周边国家的紧张关系。

尽管扶苏可能带来秦朝的一些积极变化,但仍需注意,秦朝面临的问题很多,包括国内和外部的挑战,如财政问题、民生困难、民族压力等。

扶苏继位是否能够成功改善这些问题,还有待于他的治理能力和幸运。然而,历史是多种因素的结果,不容易预测。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