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纵」不成就「连横」,柯文哲另有密底算盘?

  蓝白两党幕僚「二对二」磋商后,柯文哲与金溥聪之间的「互呛」,让本来对「蓝白合」充满美好憧憬的非绿选民很受伤,并弥漫着悲观气氛,认为「蓝白合」将会破局,而过高估计自己的柯文哲,在本来就不打算「合纵」的心态,以金溥聪提出的「开放式民主初选」不可行为籍口,可能会另寻「连横」出路,其中一个方向是「柯郭配」,甚至不排除在赖清德当选后,与民进党合组「联合政府」。

  「合纵连横」是战国纵横家所宣扬幷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公孙衍和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公孙衍首先发起,由苏秦游说六国推动六国最终完成联合抗秦。秦在西方,六国在东方,因此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后秦国自西向东与各诸侯结交,自西向东为横向,故称「连横」。策略上讲,「合纵」的核心是防止一家独大,保持均衡之势;「连横」的核心是避免全面树敌,各个击破,所以后期发展出范睢的「远交近攻」更精确的核心策略。

  也就是说,柯文哲最所以反对采用「下架民进党」的口号,之所以声称「蓝白合」必须把郭台铭也「拉进来」,之所以极力主张「联合政府」,其实在根本上就是不愿与侯友宜配对进行「蓝白合」,因而就以恃仗本身是「泱泱大党」,拥有组织及人才实力的国民党,不愿当「副」的,而坚持自己必须当「正」的,让「蓝白合」破局,但又要把导致破局的「黑锅」抛给国民党。而在非绿阵营普遍渴望「蓝白合」的情况下,担心这会成为「回力标」打中自己,才同意进行「二对二」幕僚磋商。不过,还是逮住了金溥聪提出「开放式民主初选」的建议,民众党发函给国民党,以「代表性不足」、「名册建置问题」、「准备时间仓促」等三大问题,反对「开放式民主初选」,更直言国民党意图展现地方组织实力之用心,却缺乏在野力量整合诚意,盼对方提出其他可行替代方案,再讨论后续会议期程。柯文哲昨日在出席一个活动时,更是直接「开呛」,回绝国民党提出的「开放式民主初选」,并直指金溥聪故意提出很难执行的方法,看起来「没有打算要合作」。柯文哲还再次重申,民众党一开始就表明「反对用下架民进党当口号」。

  但柯文哲也明知在「四脚督」下,自己根本不可能胜选,因而索性就不求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而是追求民众党的「立委」议席最大化,在造成「三党不过半」的态势下,民众党就将会成为「关键小党」,成为执政党和另一在野党拉拢争取的对象。这也正是柯文哲抗拒「蓝白合」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担心在实行「蓝白合」后,民众党难以保持自己的主体性,甚至会被国民党「吞噬」。实际上,亲民党出身的黄珊珊,就多次强调当年「国亲合」后亲民党被国民党「吞噬」的教训。现在黄珊珊是柯文哲竞选办的总干事,在选战策略上对柯文哲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因而对「二零二四」的选战策略,争取「立委」议席八到十席是根本目标,至于台湾地区领导人,能够当选固然高兴,落选了也没有什么「损失」,这与国民党希望能够籍着有六成民意「下架民进党」的难得机会,实现政党轮替的迫切心态,完全不同。

  柯文哲虽然对「合纵」不具诚意,但对「连横」却还是有一定兴趣的。这就是,充分利用选后「立委三党不过半」的有利态势,扮演另外两政党都分别希望能与民众党合作的「关键少数」角色,争取民众党政治利益的最大化。因此,他提出「内阁制」及「联合政府」的主张,就是希望能够仿照西方的政制,在与其中一个政党联合后,合组「联合政府」。这个政党,既可以是国民党,也可以是民进党。不过,这只是「空想主义」,因为按照台湾地区的现行政制,是实行「双首长制」下的「总统制」,由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的政党组阁,哪怕这个政党在「立法院」的议席是处于少数。实际上,在陈水扁时期,民进党在「立法院」就是处于少数地位,因而有「朝小野大」之说。而要改变这个政制,就必须「修宪」,但以目前「修宪」的「高门槛」,根本不可能过关,即使是能够搞得成,也是在许多年之后,柯文哲本人未必能够「享受成果」。

  而柯文哲设想的「连横」,也是「蓝白合」,不过不是「柯侯配」或「侯柯配」的「大蓝白合」,而是「柯郭配」的「小蓝白合」。本来,柯文哲很早就曾有过「柯韩配」的设想,但韩国瑜虽然曾受委屈,却坚持不做「党奸」,因而柯文哲就退而求之,争取与郭台铭合作。其在「二对二」幕僚磋商前提出的,「把郭台铭也拉进来」,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

  因此,才会有柯文哲的胞妹柯美兰昨日在接受专访时的说法,「如果跟国民党合不来,是不是可以跟郭台铭好好的合一合,再谈一谈」。而柯文哲竞选办发言人陈智菡昨日也表示,不管是「蓝白合」、郭办、时代力量,甚至很多浅绿的朋友,都是他们可以合作的对象,只要能团结、形成「联合政府」,任何方向他们都不排除。

  郭台铭似乎是看到了「机会」,因而连忙向柯文哲递出橄榄枝,承诺他如果有意合作,未来全台连署站就能直接转成民众党类竞选总部。而民众党内也纷纷接球,喊话尽快跟郭台铭谈合作。「台湾民意基金会」董事长游盈隆也直言,「柯郭合」成功搭配将为「二零二四」投入关键变数。

  这些变数,均看在侯友宜的眼中。因而侯办昨晚发文呼吁,期待三天内能够尽快进行「二对二」磋商的第二次会面,才符合外界对在野力量尽速整合的高度期待。

  至于柯文哲所说的「请国民党也许想好了,再来谈!」似乎是「蓝白合」还有一丝希望。这就要看,金溥聪的「开放式民主初选」,究竟是「标的」,还是「回击手段」。如是后者,还有「落地还价」的协商余地。退让一步后,还可以造就「政治是妥协的艺术」的佳话。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