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打“哲学擦边球”节目的一种批判

邓晓芒:

“在他们看来,靠康德哲学来建立“主体性论纲”是不成功的,事实也证明,后来的思想热点在转向主体性,即转向叔本华、尼采和存在主义( 萨特、海德格尔等人) 的时候,早已经把康德远远地抛在后面了。在关于康德和黑格尔的那两次全国性的大会之后,学术界所走的路却恰好是既不“要康德”,也不“要黑格尔”,人们认为那都是老掉牙的、过时了的东西,谁还在研究这些老古董,就会被人讥为“古典气息太浓了”。在此后将近20 年的时间里,中国学界一直都在“追新赶后”,义无反顾地奋力追赶西方哲学的最新动向。直到进入本世纪,人们才突然发现,西方学界现在再也没有什么新东西提供出来,让翘首以待的中国学者一饱眼福了,他们居然又回到了早已被中国学界抛弃了的黑格尔! 这不免让紧跟西方最新思潮的中国学术界一下子乱了阵脚,那些一直在引领中国学术潮流的学界大腕们,现在有的去恶补希腊文和拉丁文,崇尚“古典学”和“博雅教育”,有的转向自己历来不怎么看好的“国学”,有的干脆不搞哲学了,搞政治学,反正不再回到黑格尔。但由于多年疏远和拒斥“古典气息”,他们的“古典学”搞得很不像样子,回过头来搞黑格尔,他们又不具备功底,这不是一两天补得起来的。思来想去,还是搞“国学”最省事,用最时髦的西方哲学术语装点中国传统的范畴,对内可以唬住那些不懂外语的冬烘老朽,对外又可以镇住那些不懂汉语的西方大孩子,现在他们才是国际学术界所要追赶的“最新思潮”和“后后现代”! 一种“中国特色”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历史上,有三股思潮,分别是自由主义、文化保守主义和激进主义。

而令人吊诡的事情总是,文化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合在一起,去反对所谓自由主义。

所谓理性不过是人类的自我意淫,碰巧回答了一些问题,殊不知感性才是理性的来源。

文化保守主义者太多了,高配的有一堆新儒家,低配的有郭继承,估计将来会越来越多,专攻抖音,快手等中老年短视频app。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