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戰略下的中國與中東:共創繁榮新時代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升基金执行主席。

500

本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這樣的局勢中召開,更凸顯出其重大價值,即突破地緣政治經濟陰霾,為人類明天的道路給出中國答案。

500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週年,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也將於10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

500

在全球經濟下行的背景下,中國穩步推進高質量「一帶一路」合作,有力促進了中國和夥伴國家,尤其是中東國家的合作發展。

作為中國的重大倡議,「一帶一路」戰略旨在加強國際合作與共贏,推動經濟貿易的發展。

中東地區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中國之間的經濟合作具有巨大潛力。

當前在日益複雜而分裂的國際社會中存在著諸多挑戰,包括發生於中東地區的以巴衝突,都為世界經濟的復甦蒙上陰影。

本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這樣的局勢中召開,更凸顯出其重大價值,即突破地緣政治經濟陰霾,為人類明天的道路給出中國答案。

在理解中國與中東國家的經濟貿易合作之前,有必要瞭解「一帶一路」戰略的核心理念和原則。

包括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多邊合作的機制構建。

500

可以用三個案例和三個區域合作的經濟學理論去解讀其背後的邏輯。

一是中沙兩國合作建設了一系列石油煉化項目,包括沙特阿美在東北總投資超八百億元的中沙合作煉化工程。

集中體現了「比較優勢理論」的應用,認為區域合作可以通過發揮各方的比較優勢,實現經濟增長和貿易合作的互利共贏。

強調區域合作的目的是為了實現經濟、安全或政治上的功能。

中國與中東地區在能源方面的合作,就是比較優勢理論的最佳實踐。

中東地區擁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之一。

中東地區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可以滿足中國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而中國的市場需求為中東國家提供了穩定的能源銷售渠道。

500

通過加強能源合作,中國與中東地區實現了資源互補,促進了雙方的經濟發展。

二是中巴經濟走廊項目,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合作項目之一,其連接了中國西部和巴基斯坦。

該項目涵蓋了基礎設施建設等多個領域。

正是「依賴理論」的應用實例,認為區域合作可以幫助成員國減少對外部因素的依賴,提高自身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該理論強調合作可以減少對其他國家的依賴,促進成員國之間的相互依存和互助關係。

具體在中東地區,許多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巨大,而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和技術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和資源。

通過合作,中東國家可以減少對外部國家的依賴,提高基礎設施建設的自主能力和可持續發展。

三是中國與中東地區之間建立起的一系列國際合作平台,如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中國-阿聯酋產能合作示範區等,均是「制度建構理論」的實踐。

該理論認為區域合作可以通過建立共同的規則、機制和制度來促進合作成果的實現。

這些規則和機制可以提供合作的框架,解決合作中的問題,並建立信任和合作的基礎。

為雙方提供了交流合作的機會。通過政府間合作、企業間合作和人民間交流,推動全方位、深層次的經濟合作,為中國與中東地區的企業創造了更好的商業環境。

同時,「一帶一路」的成功也離不開香港的參與。

官方層面,香港於內地和海外設立了經濟貿易辦事處,其中位於阿聯酋的香港駐迪拜經貿辦,發揮著推動香港與中東地區國家經貿及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作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香港在「一帶一路」戰略中一直扮演著重要而獨特的角色。

一是國際金融中心與投資樞紐。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擁有成熟的金融體系和世界級的金融機構。在「一帶一路」戰略中,香港充當了中東國家與中國之間的重要投資樞紐,吸引了大量的投資和資金流入。

二是貿易和航運空運中心。

香港擁有繁忙的貨運機場和國際貨運港口,具備出色的物流網絡和貿易便利化的條件。

中東國家通過香港可以更加便捷地進入中國市場,同時也可以通過香港將產品和服務出口到全球市場。

500

三是人文交流與文化紐帶。

香港作為一個多元文化的城市,擁有豐富的人文資源和多語言環境。在「一帶一路」戰略中,香港成為了中東國家與中國之間的重要人文交流平台。

展望未來,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推進,中國與中東國家之間的經濟貿易合作將進一步加強,希望香港也能夠盡展所長,參與到新時代的進程中。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