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巴勒斯坦人民说话,天塌不下来
今天这期节目我想和大家介绍一位来自巴勒斯坦的姑娘。她的网名叫做@巴勒斯坦的可可,目前和家人住在中国。在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之后的头几天时间里,可可在我们国内的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篇短内容。虽然这篇内容连同标点符号在内,加起来总共还不到5、600字,但是读起来却是字字都重若千钧:
“作为一个流落他乡的巴勒斯坦人,我的心情沉重,为我国发生的一切感到悲伤。”
“多年来,我们经历了残酷的占领,无辜人民的死亡,自由的被剥夺,土地和尊严的遭受侵犯,宗教圣地的受到侵犯,禁止进入的地方,鲜血的流淌以及由锡安占领者犯下的无尽罪行。”
“每每想到此,我的内心都会十分沉重,因为我的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曾经流淌过我人民的鲜血。”
“我的祖父母一辈人被以色列侵略者从居住了十几代人的土地上驱赶,家乡的房屋被霸占,财产被陌生人抢走。”
“为了活命,他们被迫从巴勒斯坦逃往,徒步千里流落异国他乡。而我的父母从生下来就从未踏足过巴勒斯坦的土地,对我而言,我从记事起就渴望有一天回到巴勒斯坦,能够在那片多灾多难的土地上呼吸一口自由的空气,哪怕只有一秒钟!”
“如今,巴勒斯坦山河破碎,处在彻底亡族灭种的危险时刻,但我们始终坚强,不会屈服,每个有良知的巴勒斯坦人都会抵抗到底,我们知道争取自己国家的自由和独立最终只能靠自己,虽然侵略者的实力强大,但我们不会屈服,我们不会放弃我们世世代代生长的土地。”
“说真的,看到中国网络上这么多朋友支持我,我很感动,我深爱你们,也热爱伟大的中国,她一直都在向强权和帝国主义说‘不’,为弱小的第三世界国家发声!”
我在这里是把可可之前发的原话都给大家展示出来了,一个字都没改。以往我在援引其他来源的内容的时候,往往是会进行一定幅度的增删和优化的,一个是为了优化行文结构,好让大家看起来听起来更舒服;另一个就是确保文案的原创度,我不想被别人说我的东西是靠东拼西凑弄出来的。
但是可可的这篇短内容很特殊,我觉得我有必要为她破一次例。这不是我有意偷懒,而是我想通过我在社媒平台上的一亩三分地,将她这颗小小的希望种子保存下来,做一个备份。
我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可可这篇短内容在发出来之后,就因为某种莫名其妙的理由被人给删了。小姑娘不清楚中国舆论场上的生态环境,不知道这里头的水有多深,她只是觉得自己很委屈,她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了,自己明明不过就是说的心里话和大实话,这怎么发出来的东西还能给人家删了呢?
但是小姑娘还是不甘心啊,于是她在10月11日这一天的中午又将同样的内容重新发了一遍。直到本期内容的文案落成之时,可可的这条重发内容都还在,而且二次发送之后它的传播热度也不算低,评论有300多条,转发有800多次,点赞有3000多个。我想它的阅读量少说也应该有个几十万了,如果它能一直存在下去的话,最后破百万我想也不是什么难事。
而且和以色列驻华大使馆的做法不同,虽然同样是就本轮巴以冲突的相关问题发声的,但是可可并没有对她的账号评论区进行精选管制,所有中国网民都可以在下面畅所欲言。而就我在评论区里观察到的情况来看,所有过来给可可留言的中国网友,无一例外,全都是对可可和巴勒斯坦人民表示同情和支持的。
摸着良心说,别说是可可,我也没在她的这条短内容里头看到有什么敏感内容是不能在我们中国的社交平台上发出来的,违反了我们中国的公序良俗或法律法规的,或者是伤害了我们中国人民的民族情感的,又或者是违背了我们的主流观点的。而且我相信和我一样丈二尼姑摸不着头脑的中国人,不会只有我一个。
对啊!为什么啊?凭什么啊?人家一个巴勒斯坦小姑娘说错什么了,人家为自己的国家和同胞发出来的悲伤呐喊就这么莫名其妙地消失了?是外国人不配上我们中国的社交媒体吗?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以色列那么多官方和非官方的账号这几天在我们的舆论场上就蹦跶得那么高呢?他们就不是外国人吗?怎么他们就可以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对中国人民指手画脚就怎么指手画脚,想怎么带节奏就怎么带节奏。
我们外交部都明确表态劝冲突双方和平解决问题了,他们还偏偏不依不饶地非得要求我们“强烈谴责”,还说什么“大家是朋友”。你们家朋友就这么和你说话啊?那我只能说以色列这民风民俗和我们中国的属实是有点差别了,我打小要这么和我朋友说话的话,我估计家里人早就把我给收拾了。
知道这种行为叫什么不?在中国,我们中国人一般会管这叫没教养。
这事要是只来这么一出也就罢了,关键是这阵子我们的社媒上还有好些个顶着“以色列”前缀的蓝V账号还没完没了了。10月9日,有记者就本轮巴以冲突的相关问题,在当天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向毛宁提问。对此,毛宁的回答是:“中方已经就当前巴以局势升级表明了立场,我们对紧张局势加剧和暴力升级深表关切,对于冲突造成平民伤亡感到十分痛心,我们反对和谴责伤害平民的行为,我们认为当务之急是尽快停火止战、恢复和平,共同推动局势降温。”
我们外交部发言人这回答没毛病吧?我反正觉得没毛病,我觉得这就是最能代表我们广大中国人民群众心声的主流观点。但是你们猜怎么着?有人不乐意。谁?某个顶着“以色列”前缀搞游学赚小孩子钱的企业账号冲着我们外交部发言人的回应嚷嚷起来了。怎么嚷嚷的?
“!!谁能解释一下,她回答问题了吗?”
这也是这个号说的原话,我一个标点符号都没改。前面就带着俩感叹号,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个营销号呢。
我就纳了闷了,你说你们这些个“以色列XX”“XX以色列”的账号这几天在我们中国的社交平台上都是被谁给怎么了?怎么一个个都跟吃了长着大胡须的广东大红枣似的蹦跶个没完呢?特拉维夫那边给你们下指示了怎么着?完不成KPI就要被摩萨德给抓回去扔到隔离墙对面的加沙是吧?你们要那么害怕那过去几十年有事没事老去招惹巴勒斯坦人民做什么?你们也知道被人围起来当猴一样看的滋味不好受是吧?那你们为什么要对巴勒斯坦人民这么做呢?
不是我们中国网民有意要在本轮巴以冲突中偏袒哪一方,大家就看看这边人家可可和那边那么多顶着以色列的前缀的账号的表现,到底谁的言论举止更得体,谁的观点和表达更能让我们感到尊重和善意,谁更能引起广大中国人民的心声和共鸣,大家心里都有杆,很多话就算我这个市井大妈不说,大家应该也比我清楚。
这都是做人说话,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我看人家可可一点都不像个小孩,懂事得简直让人心疼。真正像个孩子的反倒是以以色列驻华大使馆为代表的那批以色列账号,那副冲着中国网民嚷嚷“你不给我糖吃我就不吃青菜!”的样子,真就活脱脱是个熊孩子。
我今天之所以要出这期内容,帮可可的声音留个备份是其一,另一个原因则是她的遭遇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也引起了我的内心深处的共鸣。我们虽然是在中国的社交媒体平台上发文章、出视频的,但莫要说是一个巴勒斯坦姑娘为她的祖国和人民发声,很多时候我这个中国大妈就是要为我的祖国和人民说两句,其实也一样要遭受人家的各种折腾。
有时候被折腾得多了,我自己都忍不住怀疑我自己:孤烟,你说咱这上的还是中国的社交媒体吗?我怎么感觉这像是在敌后作战一样?我该不会是把推特和YouTube的账号给弄串了吧?
问题究竟出在哪儿了?希伯来语专业毕业的北大外国语学院助教梅华龙老师有一番话,我觉得说得特别好:我们不应该只看别人的斗争,其实我们自己在中文舆论场上也需要作斗争。而这个斗争的目标,就是不允许外国势力及其代理人为中文互联网设置话题限制或讨论标准。只有中国的法律、公序良俗和人民感情,才有资格扮演这样的仲裁者角色。我们不能再纵容西方的政治正确上升成为我们开口说话时的绝对正确了。
中国的人民、机构和组织有权利公开讨论和评论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种文化,任何一个群体,我们不应该任由其他人来指着我们的鼻子教我们怎么做事,什么话我们必须说,什么话我们不能说。一切话题都应该是可以在尊重事实和当事方人格的基础上进行探讨的。如果其中一方不给予我们基本的尊重,那么他们就不要指望从我们这里获得额外的尊重。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中文互联网不应有什么说不得、碰不得的天选之子。我们中国人信奉的是科学而非神学,我们是唯物主义而不是宗教神学的视角来观察和评价这个世界的。
在梅华龙老师这些观点的基础上,我还想补充一点。我之前一直觉得,我们中国的社交媒体要想做大成为像Facebook、推特或YouTube一样的世界级平台,关键是要去西方开辟舆论阵地,把我们的观点和文化传播到欧美去。
但现在可可姑娘的行动给我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为什么做大就意味着一定要去做西方的舆论工作?为什么我们不能调整一下思维到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开辟新的舆论根据地?我们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搞舆论建设难道会比在西方搞还难吗?我觉得应该不会了。中国本来也是发展中国家,同时还是第三世界国家,我们的舆论平台天然就应该成为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的发声平台。
谁说我们在舆论场上没有朋友?可可姑娘已经站出来和我们说明了,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我们有我们自己的屋子,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就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然后大庇来自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朋友俱欢颜。
可可的国家和人民正在受苦受难,她在努力地为她的国家和人民发声。要发声就会有牺牲,受委屈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她想到了她的人民的利益,想到了她的国家的大多数人民的痛苦,她为她的人民而受的委屈,那就不算白受。
我也应该努力向她学习。
我们都应该努力向她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