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最大化?大众主要车型价格中美对比
货比货中美同品牌专项对比——价格篇。
2017年中国市场乘用车销售量达到了2700万辆,从数量上来看完全压倒了美国的1723万辆。中国市场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一大乘用车市场。
与此同时,很多国内汽车消费者的观念却还停留在“车质量好坏看品牌”、“车是否安全听声音”、“车性能好不好看外观”、“买什么车随大流”等非常“原始”的选车方法。“美国车费油、日本车不安全、德国车品质好”等错误的观点也在光大消费者中长时间流传。
外国汽车品牌(也包括很多中国品牌),利用中国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以及消费者购车知识的贫乏,纷纷采用“低配高价”、“宣传公关”、“多代同堂”等手段,从中国消费者的钱包里大量赚取远超正常水平的利润。
为了提高消费者的汽车知识,让消费者看到国内市场上各个外国品牌的实际产品力如何,笔者在2014年开启了“货比货中美对比系列”,就单款车型的中美配置和价格差异进行分析,受到了大量读者的关注。
4年过去了,在笔者身边咨询如何选车的人,问的问题比起之前并没有明显的进步,道听途说者多,客观分析者少。为了让中国消费者学会如何选车,让自己的血汗钱变成实实在在的配置而不是外国企业的额外利润,笔者将会开启同品牌中美价格对比系列,用实实在在的数据,让消费者看,到同样一辆车在中国市场和在美国市场有多大的价格差异,以及税收因素在车价中起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希望读者可以通过本文,看到决定国内汽车市场价格的主导因素是什么,什么车型的性价比高,什么车型在利用中国消费者的盲目信任赚取额外利润。
本文为价格中美对比的第二篇,大众主要车型价格中美对比。本次比较的车型包括:甲壳虫、高尔夫系列、速腾、帕萨特、途观、途观L、途昂。
1. Beetle VS 甲壳虫
由上可见,甲壳虫全系价格与美版基本持平。其中,低配车型溢价率为-4%,高配车型溢价率+8%。但是,甲壳虫绝对不能说是一辆“厚道”的车型,因为美版2.0T的强大动力,到了国内以后就缩水成1.2T和1.4T的“小心脏”。就这一项大众就可以降低不小的成本。此外,1.4T发动机的消费税率为3%,2.0T发动机消费税率为5%,可也以为大众带来2%的纯利润。
2. Golf VS 高尔夫
高尔夫中美主要车型及价格见下表:
由上可见,大众高尔夫的价格低于美版同类车型,平均溢价率在-18%左右。在不考虑动力系统简配的前提下,国内版高尔夫的定价还是合理的。虽然各种1.6L、1.2T和1.4T低功率发动机占据着国内高尔夫销量的主流,但是1.4T车型-18%的溢价率,还是反映出国产化对于降低汽车成本的好处。
3. Golf GTI VS 高尔夫GTI,Golf R VS 高尔夫 R
大众高尔夫GTI/R的价格对比见下表:
高尔夫之所以在国内被为“神车”的一个原因,主要是以一款品台打造众多衍生车型,其中高性能版的GTI和R就是其中的代表。为了方便阅读,笔者把GTI和R型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上表来看,高尔夫GTI版的价格要略高于美版,溢价率为+9%。进口版的高尔夫R价格更加靠谱,与美版加税后价格完全相同(459元的差价相对于车价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总的来说,大众并没有利用高尔夫GTI和R的高性能配置,赚取额外的利润,这一点值得肯定。
4. Golf Sport wagon/All track VS 高尔夫嘉旅
高尔夫旅行版主要价格如下表:
高尔夫第二类衍生车型就是各种的旅行车(据说这种旅行车在欧洲挺受欢迎的)。美版Golf推出了Sport wagon和All track两款旅行车,Sport wagon可以视为“城市旅行车”,All track可以视为“四驱旅行车”。其实笔者认为完全可以不用这么麻烦,因为两者的底盘是完全相同的,大众完全可以采用丰田统一产品线的方法,把所有的wagon类车型统一起来,然后按照2WD/4WD来区分相应车型。言归正传,在Wagon领域,高尔夫嘉旅的定价略低于Golf Sport Wagon,其中高配车型价格更加“实在”一些。不过,旅行车最大卖点——四驱系统在国内版高尔夫嘉旅上找不到,还是非常让人遗憾的。
5. Jetta VS 速腾
速腾中美主要车型及价格见下表:
由上可见,大众速腾的价格低于美版同类车型,但是低配车型的溢价率高,高配车型的溢价率低。舒适版的溢价率为+8%,到了高配的旗舰版,溢价率就变成了-18%。由此可见,速腾整体的定价较为靠谱,但是利用低配车型的高销量获取额外的利润也是不争的事实。
6. Passat VS 帕萨特
进入中型车领域以后,由于中国品牌已经无法对大众造成激烈的竞争,因此帕萨特的溢价率逐渐高了起来。大众不仅利用国内消费者“看牌子不看动力”的习惯,在国内市场投入了1.4T的低配版帕萨特(价格比美版2.0TPassat还贵一些),在动力与美版差不多的1.8T帕萨特上,直接就用“高指导价”的模式直接赚取额外利润。至于更高端的3.6L车型,则直接没有在中国市场投放。总体来说,帕萨特9%-19%的溢价率,已经可以用高利润来形容了,尤其是与同品牌下同样在中国生产的高尔夫系列向比较,足见大众在帕萨特上的利润之丰厚。
7. Tiguan Limited VS 途观
如果说帕萨特的高溢价率还有一点点中型车的“产品力”,那么途观18%的溢价率就是纯粹在卖信仰了。作为一款要动力没动力,要空间没空间的紧凑型SUV,确实只剩下一个大众车标算是值钱的部件了。在途观上,大众利用中国消费者对品牌的“盲目信任”,不仅没有投入与美版同级别的动力系统,这个1.8T发动机还是上一代的产品,看来企业为了利润,凡是消费者不注意的地方,都是会利用的。笔者看来,途观上一前一后再加上方向盘上(发动机盖上那个平时看不到的不算了)的三个大众车标价值3.5-4.5万元,也只有“真信仰”的消费者才会花钱购买了。
8. Tiguan VS 途观L
由上可见,途观L的价格大大高于美版。在动力系统相同的情况下,国内版途观L的溢价率达到了8%-17。中国品牌没有产品和外国品牌竞争,外国品牌的产品就卖得贵。中国消费者“先看牌子再看外观”的观念不变,外国品牌的产品价格就高。
9. 途昂 VS Atlas
利用国内SUV热销+国人对大众的信任,大众途昂在中国市场尽情赚取着额外的利润。大众为了增加利润,采取的方法主要有2个:1. 在国内取消3.6L发动机,采用2.0T和2.5T发动机。这样,可以把消费税由25%降低到5-9%。这一举措直接就降低14-20%的成本。2. 提高厂家指导价,可以为大众带来18-33%的利润(因为本文中的美版指导价,已经包括生产和销售环节的“合理”利润了)。通过途昂,消费者可以看到,在中大型SUV领域,由于中国品牌不能对外国品牌产生强烈竞争,合资企业获取利润的方法有多么“简单直接”,利润率又是多么的“丰厚”。Atlas是西方神话中用双肩支撑苍天的巨神,国内翻译成有继承性的“途昂”并无不妥。但是从利润率上来看,相对于大众,途昂和Atlas一样,属于撑起大众在中国市场丰厚利润的“巨人”。相对于消费者,身上压着大众丰厚的利润,想来不是什么舒服的事情了。
本篇总结
本次笔者对比了大众在中国市场各主流乘用车和美版车型的价格。有这么几个发现:
1. 凡是中国品牌对外国品牌竞争激烈的领域,大众的定价会低于美版。在紧凑型车领域,不管是进口的甲壳虫还是国产的高尔夫、速腾,其指导价均低于美版(或者和美版差不多)。国内各种紧凑车型数量众多,能够给消费者巨大的选择空间,而且近几年来,中国品牌紧凑车不论是质量控制、设计还是性能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而进步,足以对大众紧凑车在中国的市场造成强烈冲击,大众不得不打出价格牌,来提高自己产品的竞争力。
2. 凡是中国品牌对外国品牌不构成强烈竞争的领域,大众的定价会高于美版。主要体现在中型轿车和全部SUV。帕萨特作为商用中型轿车的代表,在中国有着广大的受众和普遍的接受度,而且目前中国品牌在中型轿车领域的综合竞争力不如大众,从具体车型上看,也只有荣威950等少数几款中型轿车能对外国品牌产生稍微强烈些的竞争。因此,大众在帕萨特上直接就能通过“提高定价”的方法,赚取额外利润(17%左右)。在SUV领域则更严重,尤其是途观,大众一方面提高指导价,另一方面直接简配发动机,两者综合起来,利润率轻松突破20%。途观L作为新上市车型,在发动机方面没有缩水,但是全系+13%左右的溢价率,还是暴露了途观L性价比的低下。途昂则充分利用了中大型SUV领域中国品牌完全无法和大众竞争的市场窗口期,直接把利润在美版基础上提高了30%左右。
3. 大众旗下部分车型的利润,已经超过了政府的税收。仍然是以帕萨特、途观、途观L和途昂为例子。帕萨特一辆车的的价格中,大众的利润约为4万元,政府的税收差不多也是4万元。途观更夸张一些,平均每辆车包括了3.3万元的税收和4万元的利润。途观L的税收和利润占比相差不多。但是到了途昂,按照2.0L和2.5L的消费税计算,大众的利润竟然比政府的税收还要高1倍左右。所以说,当大家抱怨国内车价高的时候,不要光想着政府收税(毕竟政府的税收相当一部分还是会花在基础社会、教育、医疗和国防等领域),还要考虑到大众公司在部分车型中的高利润(这些钱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反补消费者的)。
4. 对于2.5L及以下车型,由于消费税较低(≤9%),所以税收在车价中的比例并不大(基本上在20%左右);但是对于3.0L及以上车型,消费税率达到了25%,国内消费税对车价的影响就比较大了(基本上占到了车价的45%)。所以各位读者在以后听到有人抱怨国内汽车税高的时候,不妨先问一下对方抱怨的车型排量是多大。毕竟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的2.0L级别发动机,5%的消费税还真算不上高的离谱。
5. 本期对比车型的汇总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