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岛侦察记(11)

到过台湾,人们必然要问起,台湾人对统一怎么看。只从几天旅游和只言片语,不可能得到完整深入的结论,只能是一点印象。

说到底,统独是政治问题。除了高谈阔论侃大山的时候,普通老百姓对政治问题的真实热情总是有限,除非政治问题追到屁股后面。这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在台湾街头,尤其是早上看着上班族行色匆匆、抓了一点早餐就赶紧赶路的样子,更深刻地体会到,哪里都是普通人为多,而普通人的头等大事永远是吃喝拉撒睡,而不是统独大计。

只是在台湾,政治问题常常追到屁股后面,想躲都躲不掉。

民进党上台后,两岸关系急转直下,服贸协议搁浅,旅游交流也在疫期中冻结。佩洛西窜访之后,两岸关系更是直落冰点,大陆考虑撤销ECFA,台湾凤梨等农产品输往大陆遭到冻结。这些不只是茶余饭后的新闻,也直接影响到台湾很多人的生计,根源当然都在台独。

就我接触的不多的台湾人而言,思统的没有碰到,但独立对他们来说,与其说是政治理念,不如说是思维惯性,更多的是出于不愿改变生活现状。台湾人对生活现状满意吗?不好说,但不愿大变,这还是比较肯定的,尤其是出于常年政治洗脑,对大陆的政治有油然的恐惧和抵触,其中不乏出于被误导。

比如说,在九份的时候,出租汽车司机就用美女与霸凌的老套比方还形容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并抱怨大陆禁止台湾凤梨。当我问他是否知道台湾禁止一切大陆农产品入口,他就张口结舌了,竟然对此毫不知情,只好用农药做理由。但我说道香港可以进大陆农产品,而且香港可以从世界上任何地方进,所以农药合规不是问题,但台湾不可以进任何大陆农产品,他就无言以对。

我想对他说:在大陆视角下,台湾不是美女,而是被偷走的祖传家产,索要回来是天经地义的。但没时间了,到机场了。

大陆视角在台湾没有话语权,这不奇怪;在台湾视角霸屏的情况下,需要有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才能避免被误导。普通人既没有这个精力,也没有这个资源。最大的原因:对大陆视角不感兴趣。

在某种程度上,台湾人对大陆的抗拒可能与魁北克人对加拿大的抗拒一样,怕自己的身份认同被人多势众的主流族群淹没了。在中正纪念堂就听到几个年轻人在朋友中大声争辩:我就是台湾人啊,我不是中国人。就像年轻人争辩我就是我,跟我家没关系一样。他们自认为独特,甚至更加优越,由此导出不屑甚至敌对。但在现实面前,又对无法否认的大陆崛起既感到恐惧,又无可奈何。

有人认为,在90年代收回香港前后如果实现统一,说不定民进党还来不及放毒,台湾人对统一还不抵触,统一会顺利的多。这或许不错。但不管是那时,还是现在,台湾人概念里的统一和大陆人未必相同。深蓝或许今天依然亲统,但他们亲的不是五星红旗下的统,他们对台湾岛上的五星红旗可能比民进党更加抵触。这一点一定要清楚。

台湾的统独纠结在于国民党这段历史。民进党可以自称执政的合法性来自选举,但政权本身的合法性来自历史,而台湾的现代史开始与老蒋逃台。

国民党是到了台湾才认真推动土地改革的。这到底是看到共产党土地改革的成功而模仿,还是因为直到台湾才避免了解放战争期间无暇推动土地改革,现在说不清楚了。台湾的土地改革把土地从地主那里赎买过来,有的分配给农民,有的用于城市和工业建设,这才有了台湾日后的经济起飞。

按照台湾人的说法,老蒋时代严苛,但也在认真搞建设;小蒋时代宽仁,加速搞建设;此后蓝绿斗争日渐激烈,一蟹不如一蟹,没人搞建设了,仅有的建设也成为政党为自己粉饰的工具,而没有台湾长远利益的考虑。

选举彻底改变了台湾政治,但台湾人对选举的热情大跌。选举带来的是党争和政治欺骗,而没有带来实质性的社会进步和生活改善,虚头巴脑的口号和民粹不解决实际问题,当年一份工可以养一家,现在两份工养自己。台积电这样的光环企业只有少数人受惠,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升级更加艰难了,而且看不到希望。

眼下赖清德在民调中领先,据说蔡英文和赖清德不对付,后者更加激进台独。台湾人不思统,但也怕激进台独给台湾带来灾难。民进党执政十多年来也积怨不少,希望“谁来都行,只要不是民进党”的人不少。问题是蓝白不联合的话,最后还是被赖清德各个击破。台湾这些政客都自我中心,愿赌但不服输,从来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台湾的建设高峰是在小蒋时代,这之后民生实际上陷于停滞。这一点从市容能看出来。台湾人对大陆人的看法则在急剧变化中,从悲悯和不屑到恐惧和羡慕,相信没有到过大陆而不被震撼的,但这也不足以使得台湾人心平气和地接受五星红旗下的统一。

在某种意义上,台湾与大陆是中国现代史上国共分歧的延续,这是格局的差别。台湾人的因循守旧和小富即安是从两蒋的国民党继承过来的。两蒋的国民党比民进党和今天的国民党的格局都大,但即使两蒋都没有争夺世界前排的雄心,他们只求得到世界前排的认可。

这样的政治文化至今在台湾人身上留下烙印:台湾人比较简单,格局小;教养好,有礼貌;但也比较软弱,不决断。

共产党的格局就大多了,从不满足于争得世界前排的认可,目标永远是前排本身。如果必须,不惜与现有前排反目。中国可以帝修反的压力一起顶,但老蒋只有被尼克松抛弃的份。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期里,大陆有过较为宽松的国际环境。但现在国际政治风向再次转变,大陆有可能必须美欧压力一起顶,但这一次不仅底气更足,而且美欧由于中国的反压力而投鼠忌器,这是两蒋都不可能想象的事情。

在这样的政治文化影响下,大陆出现了敢瞄准世界最先进水平而推出“20军团”飞机的航空工业,更有顶着美国一国压力的华为。台积电就成就而言或许不比华为低,但那是在友好的大环境下发展的。要是苹果、高通、AMSL等都参加对台积电的封锁,台积电恐怕活不过周末。

大陆自称发展中,那台湾算发达吗?应该算的。问题是,3倍于大陆的人均GDP一点不显。不要拿北上广最炫的部分和台北比 ,那全世界都没有多少地方好比。台北只有一个信义(101所在的地方)可以和陆家嘴比,小一号,但意思上差不多。问题是上海可以轻松拿出10个这样的商圈,徐家汇、虹桥、中山公园、静安寺、淮海路、人民广场、……

更重要的是,台北一般地区和上海一般地区相比,也比不上,漕河泾、打浦桥放台北就没有可比的了。今天的西门町好比40年前的曹家渡,但今天的曹家渡绝非今天的西门町可比。

出了台北,只能说说铁路上沿线看到的,和上海附近铁路沿线看到的不是一回事。破旧,杂乱,难怪《千与千寻》要到九份来找灵感,江浙要找这样的地方还真是要费一点心思。这不是修旧如旧,而是本身就旧,而且是破旧。江浙现在是旧而不破。

好在台湾城乡普遍干净,公共厕所比欧美还干净,而且洗手设施都完好。再旧兮兮的小店,如果有厕所给顾客用,都是这样。这在欧美做不到。

台湾人对大陆游客的心情也是矛盾的。大陆游客不来,旅游生意惨淡,光靠日本、欧美、东南亚游客是远远不够的。但来得太多,又感觉乌央乌央透不过气来,嫌太乱。实际上,真应该多到台湾来旅游。这是中国人的地方,没有语言问题,又有点“中国之外的中国”的异域氛围,应该来。

台北也值得多花点时间,还有孙立人、张学良、张大千、钱穆故居,不过有些需要预约。老蒋带来的傅斯年、梅贻琦、钱穆、张大千、于右任等大陆精华撑起了文化的台湾,余光中都算小字辈了。大陆影响真的消失后,台湾在人才方面可能撑不起来了,都格局太小。看看民进党那些人的格局,只会小家子气。两蒋尽管和共产党不共戴天,但格局还是大多了。

台湾也有很多很棒的海滩。大陆的阳光海滩太少了。

不过大陆人来了,肯定会嫌台湾台老旧、太土,“怎么有小时候乡下老家的感觉”。相比之下,上海简直光鲜得不亲民了。

在台北的捷运上,掏出手机看《观察者网》,看到米利在退休前的访谈中谈到台海,看到《联合早报》上台湾人在讲不能决战本岛,情不自禁地左右看看是否有人在注意,好像有点心虚?

热门评论 5

  • 印加节度使 化石君倘知,勿复念衾席
    晨大我一直很好奇一个问题:30年前中国大陆还很穷,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苏东剧变后初期,甚至她的政权能存在多长时间在外界看来都是未知数。你那时在加拿大是如何形成了这种和现在基本相同的“典型观网专栏作者式”政治理念和国家、民族认同心态?

    作为我会想,如果是我单独自己(因此不受我丈夫影响)平移回那个时代去了加拿大,见证了那么巨大的全方位的差距,思想深度也大幅提升,在那样的环境里,我大概率会被完全同化,最后演变成一个不带任何中国民族认同纯加拿大人视角(因此在类似如今观网评论区的地方风评甚差)的“Global News华裔涉华报道女记者”什么的……(如果没在渥太华英语速成班饿死的话)

    这个问题与台湾人看待大陆发展水平的问题有一些关系……
  • 晨枫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作者
    全部楼层
    简直阐史观
    料敌从宽。旧冷战是欧美发达国家对苏东中等发达国家进行市场隔绝和相对贸易禁运,目前的美欧对俄混合战争是绝对禁运和金融隔离。这种局势应该是美欧对华的战略愿景,并且由于弯弯的存在,这种图景落实的可能性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还是存在的,其严重后果和破局效应远远超过某些尖端技术和产品锁死与突破效应,至少也是一场中等烈度和持久期的持久战。信心和勇气倒是不缺,但这个困难复杂局面会不会变成某些人隔岸观火和轻佻评点的跌宕起伏大戏,忧虑还是有的。
    如果说旧冷战是美苏在拳击场上的互搏,新冷战就是美中穿着同一条裤子的互搏。没错,新冷战肯定对中国有伤害,也肯定对美国有伤害。美国必定希望在自身伤害最小的情况下击倒中国,在特朗普之前美国也有信心做到,现在不仅没有信心做到,而且自我估计美国很可能比中国先倒。不看到这一点,是不能对新冷战作出平衡的估计的。
    这不仅是信心和勇气的问题。打仗从来不能只靠信心和勇气。需要有“势”和弹药。
    没有“势”的弹药是无效火力,有“势”而没有足够的弹药就是强弩周末,都不行。
    从“势”来说,美国还站上风,但领先实际上不大;从弹药来说,中国已经占上风了,领先还在扩大。芯片和航发是少有的几个中国弹药还不占上风的领域,但差距正在补上
  • 晨枫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作者
    印加节度使
    晨大我一直很好奇一个问题:30年前中国大陆还很穷,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苏东剧变后初期,甚至她的政权能存在多长时间在外界看来都是未知数。你那时在加拿大是如何形成了这种和现在基本相同的“典型观网专栏作者式”政治理念和国家、民族认同心态?

    作为我会想,如果是我单独自己(因此不受我丈夫影响)平移回那个时代去了加拿大,见证了那么巨大的全方位的差距,思想深度也大幅提升,在那样的环境里,我大概率会被完全同化,最后演变成一个不带任何中国民族认同纯加拿大人视角(因此在类似如今观网评论区的地方风评甚差)的“Global News华裔涉华报道女记者”什么的……(如果没在渥太华英语速成班饿死的话)

    这个问题与台湾人看待大陆发展水平的问题有一些关系……
    这个问题把我问住了。大概是从为home team鼓劲叫好开始,到认识到中国这一路走过来的不易和实际成就的巨大。即使在90年代,相比于我们小时候的进步还是很明显的。再后来,爱国就变成很容易的事了。
  • 我想对他说:在大陆视角下,台湾不是美女,而是被偷走的祖传家产,索要回来是天经地义的。
    ----------------
    被忤逆仔偷走了,现在还想卖给村里的恶霸
  • woaifangl
    几颗中子弹过去,不就一了百了!
    这么说有点残忍,但就看现在台湾人这个德性,一了百了倒还省事。
    省得鸡零狗碎之徒,天天叫叫嚷嚷。
    看着台湾人作妖生气 ,但有时候真希望台湾人继续作妖,这样梧桐时收拾起来不用手软。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76
最热 最早 最新

  • 绍兴酒
    我想对他说:在大陆视角下,台湾不是美女,而是被偷走的祖传家产,索要回来是天经地义的。
    ----------------
    被忤逆仔偷走了,现在还想卖给村里的恶霸
    大陆人视角:台湾是家里叛逆少女,不愿堂堂正正生活,而是去跟村里痞子做情人当小妾,恨铁不成钢!
  • 全部楼层
    快乐生活
    这是肯定的,如他们都不会移动支付,而你现在出门口兜里是没有现金的,人与人不能比。
    移动支付是他们发明的?他们为社会做出了什么了不起的贡献了?嘴炮?他们为现在中国的建立做了什么贡献了?为中国现代化的进步做了什么贡献了?
  • 印加节度使 化石君倘知,勿复念衾席
    全部楼层
    天蓝蓝
    硬要说利益的话,林黛玉不在了对于贾宝玉来说生活也就无趣了。
    这是另一个层面的事情,不叫做利益。姐姐你首先想到的是拿贾宝玉和林黛玉而不是司棋和她表弟、尤三姐和柳湘莲举这个例(尤其是,在我们并不知道曹雪芹原本设计的宝黛结局的情况下),其实是已经下意识照顾到了这一点。

    但是林黛玉那种可以纵容她与自己的恋爱脑轻易和解,完全不考虑就业买房做家务的生活环境毕竟是少数啊……现在的我要是像她那样上班时间拿个锄头在小区里埋花瓣,南加州的蓝花楹从初春开到夏末呢,我半年时间什么都做不成了……

  • 全部楼层
    印加节度使
    可能是我太贪心了吧……

    这样说起来很媚男我不喜欢公开讲,但既然说到这儿了,对我的感情来说,生死从来就不是问题。异地都不怕,还怕死吗?

    所以我也好想能让对方也有利益呢……
    硬要说利益的话,林黛玉不在了对于贾宝玉来说生活也就无趣了。
  • 印加节度使 化石君倘知,勿复念衾席
    全部楼层
    天蓝蓝
    感情讲的是生死(一个人的存在对另一个人很重要,没了对方不行),职场讲的是利益……
    可能是我太贪心了吧……

    这样说起来很媚男我不喜欢公开讲,但既然说到这儿了,对我的感情来说,生死从来就不是问题。异地都不怕,还怕死吗?

    所以我也好想能让对方也有利益呢……
  • 全部楼层
    印加节度使
    啊……陆姐姐改网名啦。

    多年来自己一直就是类似这样的状态,但不知道这算不算感情上百分百付出了——从自己内心忠诚排他性的角度说,是的,我这辈子开始得像花袭人(如果不是司棋的话……),但随时准备结束得像尤三姐。但从对喜欢的人的收益的视角上来考虑,感觉压力好大的……如果因为自己没出息,效率是一年只能送他一个香囊,做个裁剪都大费周章,而同时对面万一有个虽然很茶但是极其高产,从荷包到肚兜无所不包,随手能把别人绣一半的项目做完,而且还很勤奋的妹子,那么小农经济水平下,她对我喜欢的男人似乎确实比我有用一些。

    幸好我是不用谈恋爱,可预见的将来不用和人争这个了。但即使结了婚,如果我对我爱人没用,那我再一心一意也只是自我感动,这样的婚姻能维持那不过是他可怜我而已。

    一直略焦虑……
    感情讲的是生死(一个人的存在对另一个人很重要,没了对方不行),职场讲的是利益……
  • 印加节度使 化石君倘知,勿复念衾席
    全部楼层
    天蓝蓝
    在职场来说是这样吧。但在情感来说林黛玉一点也不躺平,她是百分百付出的
    啊……陆姐姐改网名啦。

    多年来自己一直就是类似这样的状态,但不知道这算不算感情上百分百付出了——从自己内心忠诚排他性的角度说,是的,我这辈子开始得像花袭人(如果不是司棋的话……),但随时准备结束得像尤三姐。但从对喜欢的人的收益的视角上来考虑,感觉压力好大的……如果因为自己没出息,效率是一年只能送他一个香囊,做个裁剪都大费周章,而同时对面万一有个虽然很茶但是极其高产,从荷包到肚兜无所不包,随手能把别人绣一半的项目做完,而且还很勤奋的妹子,那么小农经济水平下,她对我喜欢的男人似乎确实比我有用一些。

    幸好我是不用谈恋爱,可预见的将来不用和人争这个了。但即使结了婚,如果我对我爱人没用,那我再一心一意也只是自我感动,这样的婚姻能维持那不过是他可怜我而已。

    一直略焦虑……
  • 全部楼层
    印加节度使
    以前我也是这么想的。后来发现,林黛玉是个躺平懒人,一年才发一篇小文章,有时大半年一篇都没有,有时写了不投,投了还撤稿;而薛宝钗每天晚上加班到一点赶文章,于是想法有点变了……多愁善感不是罪过,但现实世界里,前者肯定会被非升即走的……
    在职场来说是这样吧。但在情感来说林黛玉一点也不躺平,她是百分百付出的
  • 印加节度使 化石君倘知,勿复念衾席
    全部楼层
    简直阐史观
    黛玉多愁善感,然而是荣宁两府仅有的几位有见识有才能者之一;宝钗貌似世俗热衷正能量,实际是个端庄花瓶。
    以前我也是这么想的。后来发现,林黛玉是个躺平懒人,一年才发一篇小文章,有时大半年一篇都没有,有时写了不投,投了还撤稿;而薛宝钗每天晚上加班到一点赶文章,于是想法有点变了……多愁善感不是罪过,但现实世界里,前者肯定会被非升即走的……
  • 印加节度使 化石君倘知,勿复念衾席
    全部楼层
    晨枫 作者
    难道不是尤三姐?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驴,还是刘三姐吧。

    山顶有花山脚香,桥底有水咧桥面凉。心中有了不平事,山歌如火出胸膛……
  • 晨枫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作者
    全部楼层
    印加节度使
    他运气不好,家里没有荣国府大观园啥的,黛钗湘迎探惜妙玉都没有,北大毕业的大家闺秀更没有,只有筒子楼下面的煤渣跑道操场和像我这样的野姑娘,不是这儿坑,就是那儿坑。

    有晴雯愿意看上他不错了,他爱要不要吧……
    难道不是尤三姐?
  • 全部楼层
    印加节度使
    其实所谓的文科(liberal arts)里,“人文”和“社科”所用到的思维方式是完全不同的。非要类比的话,前者类似林黛玉,是给感情用事、不讲道理的人做的;而后者类似于薛宝钗,所谓的“仕途经济的学问”,是给善于做定性算计的理性人做的。像高中物理教材上“光滑表面”、“理想气体”那样的“理想文科生”在现实中很难见到,大多数现实中的文科生都是贾宝玉,在这两种思维方式之间纠缠不清、搞不明白自己在太虚幻境里到底被配的是谁。最好的情况是能把她们一起娶过门,实际上嘛……中国古代汉族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大老婆只能有一个。而且至少曹雪芹显然没有打算这么安排……

    黛玉多愁善感,然而是荣宁两府仅有的几位有见识有才能者之一;宝钗貌似世俗热衷正能量,实际是个端庄花瓶。
  • 印加节度使 化石君倘知,勿复念衾席
    全部楼层
    晨枫 作者
    那你还不自觉让贤?😇
    他运气不好,家里没有荣国府大观园啥的,黛钗湘迎探惜妙玉都没有,北大毕业的大家闺秀更没有,只有筒子楼下面的煤渣跑道操场和像我这样的野姑娘,不是这儿坑,就是那儿坑。

    有晴雯愿意看上他不错了,他爱要不要吧……
  • 晨枫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作者
    全部楼层
    印加节度使
    当然薛宝钗呀……

    我自己就是除了善于矫情玉玉写小作文其他什么都不会的那种,这样的女生娶作老婆有多坑我可太清楚了……
    那你还不自觉让贤?😇
  • 晨枫 作者
    谁说的!
    说女性林地意识不强的,肯定是没有老婆或者没有谈过恋爱的。
    希望你的意思是反讽。

    这里意思是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皈依和同化。
  • 印加节度使 化石君倘知,勿复念衾席
    全部楼层
    晨枫 作者
    你太有才了。依你看,贾宝玉应该取林黛玉还是薛宝钗?
    当然薛宝钗呀……

    我自己就是除了善于矫情玉玉写小作文其他什么都不会的那种,这样的女生娶作老婆有多坑我可太清楚了……
  • 印加节度使
    晨大我一直很好奇一个问题:30年前中国大陆还很穷,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苏东剧变后初期,甚至她的政权能存在多长时间在外界看来都是未知数。你那时在加拿大是如何形成了这种和现在基本相同的“典型观网专栏作者式”政治理念和国家、民族认同心态?

    作为我会想,如果是我单独自己(因此不受我丈夫影响)平移回那个时代去了加拿大,见证了那么巨大的全方位的差距,思想深度也大幅提升,在那样的环境里,我大概率会被完全同化,最后演变成一个不带任何中国民族认同纯加拿大人视角(因此在类似如今观网评论区的地方风评甚差)的“Global News华裔涉华报道女记者”什么的……(如果没在渥太华英语速成班饿死的话)

    这个问题与台湾人看待大陆发展水平的问题有一些关系……
    建议有机会上一下西西河,看一下晨大早期的文章
  • 晨枫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作者
    全部楼层
    印加节度使
    其实所谓的文科(liberal arts)里,“人文”和“社科”所用到的思维方式是完全不同的。非要类比的话,前者类似林黛玉,是给感情用事、不讲道理的人做的;而后者类似于薛宝钗,所谓的“仕途经济的学问”,是给善于做定性算计的理性人做的。像高中物理教材上“光滑表面”、“理想气体”那样的“理想文科生”在现实中很难见到,大多数现实中的文科生都是贾宝玉,在这两种思维方式之间纠缠不清、搞不明白自己在太虚幻境里到底被配的是谁。最好的情况是能把她们一起娶过门,实际上嘛……中国古代汉族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大老婆只能有一个。而且至少曹雪芹显然没有打算这么安排……

    你太有才了。依你看,贾宝玉应该取林黛玉还是薛宝钗?
  • 摇光 习惯性称呼他人或地区以外号的,请收起轻浮,受累。
    印加节度使
    晨大我一直很好奇一个问题:30年前中国大陆还很穷,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苏东剧变后初期,甚至她的政权能存在多长时间在外界看来都是未知数。你那时在加拿大是如何形成了这种和现在基本相同的“典型观网专栏作者式”政治理念和国家、民族认同心态?

    作为我会想,如果是我单独自己(因此不受我丈夫影响)平移回那个时代去了加拿大,见证了那么巨大的全方位的差距,思想深度也大幅提升,在那样的环境里,我大概率会被完全同化,最后演变成一个不带任何中国民族认同纯加拿大人视角(因此在类似如今观网评论区的地方风评甚差)的“Global News华裔涉华报道女记者”什么的……(如果没在渥太华英语速成班饿死的话)

    这个问题与台湾人看待大陆发展水平的问题有一些关系……
    小时候,有一次跟着奶奶去买菜(我小时候及其喜欢去菜市场玩,我觉得有各种奇妙的小动物)。
    途中,遇到一个早点摊,我想吃馄饨,于是就和奶奶寻了两个位子坐下,点了两碗馄饨。
    早上正是早点摊子人多的时候,摊主忙得不亦乐乎,等到好不容易馄饨端上来后,我低头就要开吃。
    至于奶奶她老人家,她拿起勺子搅了搅,舀了两只馄饨到我碗里,然后放下勺子,忽然出声叫道:
    “老板,我这馄饨不够数啊,没十二个!”
    (当年我们这里的小馄饨应该是一碗十二只。)
    我脱口而出:
    “我这碗不止十二个。”
    从此在亲戚中,“这孩子不精”的标签一直伴随我长大。
  • 印加节度使
    晨大我一直很好奇一个问题:30年前中国大陆还很穷,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苏东剧变后初期,甚至她的政权能存在多长时间在外界看来都是未知数。你那时在加拿大是如何形成了这种和现在基本相同的“典型观网专栏作者式”政治理念和国家、民族认同心态?

    作为我会想,如果是我单独自己(因此不受我丈夫影响)平移回那个时代去了加拿大,见证了那么巨大的全方位的差距,思想深度也大幅提升,在那样的环境里,我大概率会被完全同化,最后演变成一个不带任何中国民族认同纯加拿大人视角(因此在类似如今观网评论区的地方风评甚差)的“Global News华裔涉华报道女记者”什么的……(如果没在渥太华英语速成班饿死的话)

    这个问题与台湾人看待大陆发展水平的问题有一些关系……
    你只需要一个2003年的西西河就行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