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宦官出身的军事谋略家

自古道:“乱世出英雄。”中国历史上治世虽不少,乱世似乎更多一些。生逢乱世,对于所有人都是一场灾难。由于社会秩序遭到破坏,一些雄心勃勃的人物趁机纷纷跳上历史舞台,演出一幕幕历史大戏,令后人惊羡不已,自叹不如。在唐朝末年的大动荡中,一位宦官挺身而出,靠自己的智谋与胆量,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挽救李唐危亡,建立不朽功勋。他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宦官出身的军事家杨复光。

杨复光(843年-884年)本姓乔,福建人。唐朝后期,宦官多出自福建。唐宣宗时,十多岁的杨复光顺从流俗,从福建来到长安,入宫当了一名小太监。后投靠大宦官杨玄价,入其门下。杨玄价见他聪明伶俐,又会舞枪弄剑,慷慨有节义,就将他收为养子,并改名杨复光。杨复光素有大志,颇有谋略,自请到地方担任监军。杨玄价奏准唐懿宗,派杨复光以小黄门任监军。每遇战事,杨复光必定随军参战,指挥有方,屡打胜仗,在军中的威望很高。

873年秋,唐懿宗病死,其第五子李儇在宦官田令孜的拥立下即位,这就是唐僖宗。唐僖宗即位时仅12岁,热衷玩乐,整日斗鸡打马球。权宦田令孜把持朝政,政局日益混乱,引发王仙芝、黄巢起义,李唐政权摇摇欲坠。这一场大乱,却为杨复光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

杨复光的功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力主招降王仙芝。877年,王仙芝率众攻蕲、黄二州,被名将曾元裕、杨复光率军击败。杨复光主张招抚王仙芝,于是派判官吴彦宏潜入起义军内部,劝说王仙芝投降,王仙芝动心了。11月,王仙芝派大将尚君长前去与杨复光谈判投降事宜,却因招讨使宋威派兵阻劫未成。宋威为向唐廷虚报战功,杀害尚君长。杨复光精心设计的劝降计划为此失败。王仙芝听闻尚君长被杀害,大怒之下指挥起义军猛攻江陵,后被唐军打败,退保申州,其后被曾元裕剿杀。

二是劝说周岌叛归朝廷。880年12月8日,起义军攻下长安,黄巢称帝,国号大齐。唐朝忠武军节度使周岌见势不妙,就向黄巢投降。杨复光深知周岌并非一心投降黄巢,准备劝说周岌脱离农民军,瓦解农民军的斗志。881年5月,周岌请杨复光赴宴,杨复光不顾生死亲自前往。经过一番劝告,周岌公开叛变起义军。

三是诱降起义军大将朱温。882年春,杨复光任西面行营都监使,会同大将王重荣准备进攻农民军。黄巢令大将朱温攻占同州,接着进攻河中,被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击败,朱温被迫固守同州。此时担任天下兵马都监的杨复光派人潜入同州城,以高官重金收买朱温部将胡真、谢瞳,通过二人劝朱温投降。于是朱温杀死黄巢派来的监军使严实,率领同州军民投降朝廷。此后朱温担任同州节度使,不久又升任河中行营招讨使,被唐僖宗赐名为朱全忠。

四是招引沙陀首领李克用进入关中平叛。朱温投降后,起义军势力依然雄厚,唐军东面招讨使王重荣面对局势束手无策,与杨复光商议对策,杨复光力主招引李克用率军进入关中平叛。在杨复光努力下,883年初,李克用率领四万大军抵达同州,唐军声威大振。其后李克用会同唐军大将王处厚、王重荣、杨复光等人,击败农民起义军主力。随后李克用攻进长安,黄巢被迫转战河南,后来兵败自杀。

长安收复后,唐僖宗回到长安城,下诏任命杨复光为开府仪同三司、同华制置使,封弘农郡公,赐号“资忠辉武民国乎难功臣”。884年6月,杨复光病逝于河中,军中恸哭数日。杨复光有义子数十人,分别担任各地节度使、防御使等职,多是平定义军的战将。杨复光死后被追赠观军容使,谥号忠肃。

杨复光虽然是宦官,却慷慨从军,运筹帷幄,长于招抚,战功显著,善抚士卒,颇有威望。杨复光并非披坚执锐摧锋陷阵的猛将,从其功业来看,可谓宦官中唯一的一位军事谋略家。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