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朋友反应1500米跑的差,这个我来解释一下吧
【本文来自《孙启豪夺得杭州亚运会男子十项全能金牌》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看到评论区有朋友反应1500米跑的差,这个我来解释一下吧,十项全能这项运动是把10项比赛的成绩按照得分表转化为统一的分数,相加之后最高分者胜。其中1500米比较特殊,有以下特征:
1.就算1500米快好几秒,转完的分数也比不上某些科目超出一点点,是个视觉效果大于实际分数差的项目,实际上是很难拉开成绩的;
2.作为最后一个项目,一般而言争牌选手名次已定,这个项目分数也没多大差距,所以选手都是健身跑,不像专项选手还需要安排比赛策略,来个“兔子”“护航”啥的,就是跑出自己的日常训练水平就行了;
3.十个项目的理想体适能需求包括身材特征是相互冲突的,所以选手选材与训练其实就是函数求解,是要看多项条件约束求最优解的,结果导致高水平选手绝大部分都战略选择放弃了中长跑,一般需求是选手高大化,身体略重,具体就是最好身高1米9,体重85到90KG,小骨架(骨架大小其实是指比例和粗细,与高大化并不冲突,NBA和拳击选手几乎都是小骨架,摔跤是典型的大骨架项目),指距、臂展越长越好,但服从于速度优先,速度特质中又服从爆发力优先。这些身材模板几乎都是中长跑的反面或平庸特征,导致就算好好练也不能出成绩,一般就是备赛周期来两堂训练课拉拉体能也就算了,突出一个佛系。世界纪录保持者法国人凯文梅耶的总成绩是超过9100分的非人类,但他的1500米也就拿个700来分—他的百米、短跨、跳远、撑杆跳几乎都是1000分的水准,成绩大概是4分35秒,这是什么水平呢?我国三级运动员标准是4分40,二级运动员就需要4分15了。
PS:十项全能选手1500米成绩差,主要还是天赋、形体和毛细血管循环这些客观因素造成的,但技术本身并不差,真正让人看着难受的是400米,基本选手都是痛苦面具,运动形态对比专项选手那个别扭...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