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有个说法是,其实是铱星计划拖死摩托罗拉的

【本文来自《苹果手机的质量问题》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Tonyzhangly
  • 贝尔实验室原先隶属于at&t,80年代这个美国巨头就反托拉斯法之下将国内本地及DDD业务大拆分为若干个小贝尔公司,90年代整个欧洲电信业都在大重组与大拆分,at&t也必须要将电信运营与电讯设备设计与制造拆分出来,贝尔实验室被归在朗讯公司中。

    朗讯公司是生不逢时,与at&t在养老金问题长期纠葛,90年代末才上市,网络泡沫爆了,这赌局中北电与朗讯很惨的,后朗讯陷入美国的海外反腐败官司中而被司法部罚了钱,走投无路的朗讯被迫与同样的法国阿尔卡特公司合并了成了阿尔卡特-朗讯。

    阿尔卡特公司为了这场合并,法国政府要求将军用电子与卫星业务拆分给了泰雷斯,美国政府要求朗讯的贝尔实验室不能接受美国政府与军队的资助,贝尔实验室就已经平凡化了,成了一家美法公司的研发部门服从公司的商业技术路径选择。

    摩托罗拉的故事就比较复杂了,其拆分与背后资本的嗅觉有很大关系。这样说吧,是拆分才避免了投资人的整体损失。一家公司做大不容易,做久则更难,半死不活最可怕,及时“断舍离”就是保住投资人的资产价值。

    摩托罗拉本来是私人公司,由老加尔文创立,到了90年代才上市,因一系列的投资项目失败得负责,小加尔文又因拆分掉其祖业汽车电子与董事会决裂在2003年离开了摩托罗拉。摩托罗拉的汽车电子最终卖给了汽车零部件公司德国大陆集团,后摩托罗拉半导体业务拆分为飞思卡尔公司,最后摩托罗拉拆分独立了一些资产给私募,而剩下的拆分为两家公司,一家是摩托罗拉通讯(做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另一家是摩托罗拉解决方案公司(做电讯设备)。

    那通讯设备行业是大绞肉机,2000年时的欧洲有瑞典爱立信、芬兰诺基亚、法国阿尔卡特、德国西门子,日本有NEC和富士通,北美有北电、朗讯、摩托罗拉,而这行是要靠电信运营商的订单恰饭的,随着中国设备商华为中兴的崛起,抢夺了无数大单,当然北美三家都押宝错了所以死光光了,而NEC与富士通在2G时代就死了,西门子公司在“业务大剪枝”中最终卖出全部的通讯业相关资产给合作投资人。

    阿尔卡特-朗讯与北电还有摩托罗拉都在3G->4G的过程中,押宝了由Intel等电脑厂家领衔的WiMax,最终由于Intel都搞不下去了,散伙了!结果就是北电死,爱立信买下了北电在北美的客户资源与服务合约,进入北美市场。而诺基亚收购了阿尔卡特-朗讯也进入北美市场,摩托罗拉方案解决公司撑了没几年也不行了,最后也卖给了诺基亚公司。

    企业不管是做加法还是减法,都是好好地活下去,不过市场多变幻,能及时“剪枝”断尾求生或者自我拆解而各自求活也是保住资产的方式,什么品牌情怀都是过眼云烟,拖着大家一起死才是笨东西呢!

我记得有人说 摩托罗拉是因为铱星计划搞的自己资金链裂开了,而且当年铱星系统比特斯拉的那个天网成本还高,收费贵,说是铱星拖死摩托罗拉的。

很久以前,英特尔其实也有搞手机处理器ARM的,搞了二三代不赚钱就放弃了,就想微软当年搞手机一样 也是搞了搞,不赚钱就放弃了。 欧美资本公司就是喜欢眼前高收益看的到收益的项目,不赚钱的砍砍砍

阿斯妹儿,当年也算是个爹妈不疼的仔,成长起来确实是站在风口上。

国内手机厂除了华为,其他家芯片做了又放弃的,内在因素就是资本不愿意做长期投资。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