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在漂亮国申请“破产保护”,后患无穷
前些天,中国恒大在纽约申请破产保护,我发现,绝大多数朋友,到今天为止依然没有意识到恒大这个举动可能会导致的严重后果。
简单来说,恒大作为中国目前已知的负债最高的民营企业,通过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一下子就把中国社会和恒大之间的矛盾变成了中美之间的矛盾。
本来按照中央统一管理的设想,恒大的核心框架以及整体的运营机能是需要维持下来的,为的就是可以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继续推进保交楼这项民生任务,而不是两腿一蹬,直接把所有思给了国家。
但是现在?由于申请了破产保护,恒大的全部存量资产都需要进入冻结状态,用来等待美国那边关于资产如何处置的新指令。
恒大的资金大家都知道,本来就捉襟见肘,冻结令一旦下来,它的运营机能一定会再次大幅滑坡,能不能继续完成保交楼工作,要打上一个问号。
而恒大旗下所剩无几的优质资产,更是有极大的概率借着所谓资产重组的名义流出中国,在海外与上层股东实现重新分配。
就比如说,前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一家身披沙特基金外皮,实则是中国离岸公司控股的资本,以极低的价格,拿走了恒大汽车大量的股权。而这个,就赤裸裸的发生在,恒大资不抵债之后。
恒大当时还高调声称这是为了获取融资,降低母公司保交楼的压力。这一下就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没人再敢质疑什么。
更糟糕的是,一旦恒大幕后资本证明这条借力打力的阳谋之路走得通,那么后续模仿者一定会源源不断的涌现。
暴雷的企业在海外申请破产保护。还没爆雷的企业,甚至有可能主动去暴雷之后,去申请海外破产保护,最终实现负债和烂尾楼留在中国,而优质资产则建美国之首,实现金蝉脱壳,留向海外。
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实现的?而美国人的法律凭什么在中国实行?
我们如果不听纽约法院的,会怎么样?
这三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整个事件的核心。我们先来按照时间线梳理一下整个事情的经过,因为整个事情简直是太紧凑太精彩了。
8月15日,恒大集团公开了一份看似平平无奇的股份认购协议,然而眼尖的人,很快就发现里面另有乾坤。
曾经一直以许家印妻子为头衔的丁玉梅女士,在这份最新的披露文件中悄悄改变了自己的头衔。
变成了"独立第三方人士"。
因为恒大是在香港上市,所以相关文件都是按照香港法律法规来走的。而在香港法律框架下,上市公司公告中相关人员的头衔,并不能随意的改变,这需要漫长的准备以及报备工作。
而这份最新文件中,丁玉梅女士头衔堂而皇之的做了改变,这就意味着什么呢?这就意味着,许家印和妻子极有可能早就已经在过去一年中完成了战术性离婚所需要的所有准备工作,只是借着这份文件来实现间接的公开。
在这点上,恒大的发言人也并没有完全否定。
只是模糊的用7个字来回复:
"不清楚,没有消息"。
这几乎就是在默认。而这样明目张胆以离婚为手段剥离核心资产的手段,简直是把大家的智商。按在地上去碾压。
很多人说,他们的离婚没有办法实现婚内隔离自身债务的目的,离了婚也没有用。但其实,他们醉翁之意不在酒,你以为他们是为了隔离自己的债务,实际上,他们是为了保护自身的债权。
相对于债务,如果这次借着资产重组的机会操作得当,他们的收益将会远大于债务。在恒大现在的情况之下,离婚主要是为了思掉法人配偶的身份,从而保住丁玉梅女士债主的身份。
怎么理解呢?一般在一家公司爆雷前的最后时期,很多大股东都喜欢卖掉自己的股份去变现,然后呢,拿这笔钱再反向去借给公司。
这种操作,潘石屹做过,贾跃亭也做过,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实现,从债务人到债钱人的角色转换。
而在之后的破产保护环节,大债主们不仅有权决定如何处理剩余优质的资产,同时呢,还有优质资产的优先购买权。要知道到那个时候,优质资产往往都是以跳楼价在甩卖,一旦能够接手都是几十上百倍的利润。
如果做的再隐蔽一点,甚至可以在重组的时候把优质资产整合在一起,然后以新的公司名义进行整体的剥离。贾跃亭的法拉利、未来汽车就是这样,依然留在贾老板家族手中而不受乐事爆雷牵连。
而这样的操作,外界几乎无法去质疑,因为任何的问题,恒大都可以用一句我需要变卖资产来保销楼作为回应。丁玉梅和许家印的离婚很有可能就是为了这一部戏。
考虑到恒大目前的资产状况,这场离婚简直就是新时代的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不过这么明显的操作,我们国家不可能看不到。于是就在第二天,中国证件会立即宣布对恒大进行立案调查。
说实话,这个动作实际上来的是晚了一些的。之前国家总想留着一份薄面给恒大,好让后续保交楼等时光,国际民生的工作能够有序开展,而不至于因为失去执行主体而产生更大的混乱。
但是很显然,所有人还是低估了恒大股东们,他们的吃相,他们已经懒得去遮掩了,就正大光明的开始计划之后怎么瓜分恒大的优质资产,再放进自己的腰包。
然而哪怕是到了这一步,监管依然想给恒大留一线。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国家派出的机构是中国证件会,而不是这个审理金融犯罪的人民法院。
根据证券法规定,同一案件不能重复立案。证件会一旦开始审理,就意味着人民法院呐无权接受,只能在最后的阶段顶多根据证件会的审理结果给予额外的意见。
而证件会的处罚力度远不及人民法院,前者大部分给出的都是市场进入和这个行政处罚等等等等,人民法院可是可以直接给你判处无期徒刑的。
但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套萝卜加大棒的立案审查,不仅没有招降恒大的股东,反而是等来了一出狗急跳墙。
在恒大发布暗藏玄机的公告后的第三天,8月17日,中国恒大在纽约申请破产保护。要我说,给恒大出这个主意的人,实在是不简单,一个阳谋,就直接把中国架在火上去烤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恒大本身是在开曼群岛注册的一家离岸公司,开曼群岛属英国管辖。按道理来说,恒大应该去英国去申请这个破产保护。但是英国,在世界金融领域的话语权和执法权,远比不上美国,所以恒大在这里就玩了一手。
它援引美国《破产法》的第15章,以自己在海外的主要业务都是在美国开展为理由,认为自己的破产保护申请案件,应当由美国法院去审理。
且恒大请求,破产保护的范畴不仅仅包含它在美国本土业务,而是要求涵盖全球业务,理由是请求主体是控股公司,所以名下的所有企业都应该一并受到保护。美国方面当然也不可能放过这样一个天赐良机去当搅屎棍。
于是二者一拍即合,纽约法院当即宣布开始受理恒大的破产保护申请。
先来简单说一下破产和破产保护的区别。"破产"是公司因为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导致无法继续经营,由法院宣布停止营业,进而清理债权债务。
而且呢,而且呢,宣布破产的公司所有的业务必须立刻完全停止,由破产财产托管人来清算资产,用来偿还债务,也就是我们常听说的破产清算。
而"破产保护"是指不管债务人是否有偿付的能力,当债务人向法院提出破产重组申请后,债务人需要提出一个破产重组方案,就债务偿还的期限方式做出相应的安排。
只要这套方案得到债权人的同意,再经过法院的确认,那么债务人就可以在执行完相关的偿债这个行为之后,继续营业。
简单概括一下就是,"破产"指的是公司因为债务问题而停止运营,而"破产保护"恰恰相反,是为了防止公司因为债务问题而停止运营。
正是因为破产保护的定义太具有迷惑性,所以很多人认为,恒大申请破产保护是因为恒大是在争取时间并且积极尝试自救。
其实我倒是很怀疑这种说法。
主要有三点原因:
首先,恒大如果这个时间点去破产清算,对恒大背后的资本而言一定是一笔不划算的买卖。
因为按照世界通用的破产清算准则,企业需要优先偿付劳工工资,其次是所欠税款,最后才是其他债权人。并且同顺位的债权人,权益和权利是平等的,不以债权规模的大小而划分。
这样一来,那些通过股转债的恒大高层以及幕后资本实际上就是吃亏的。
首先,首先。大量的资产会首先被用来偿还劳工工资以及税款。之前营收仅仅几十个亿的SOHO中国,最近就被发现,拖欠了20多个亿的税钱和滞纳金。那么营收规模近千亿的恒大税款一定不是个小数字。
还完了这些之后,大债主还得和其他虾兵蟹将那些小债权人们站在同一梯队去拿赔偿。
这样算下来呢,收益完全没有办法和破产保护后的债务重组相提并论。毕竟,毕竟,破产保护所争取到的时间,就是为了让这些由大股东变成的大债主们商量出一个利益最大化的重组和资产剥离方案。
把那些烂摊子凑一堆,美其名曰重组成功,再把核心资产剥离出来,落入自己的私人名下,美其名日剥离非核心业务。
第二点,让我怀疑的原因是,恒大暴雷很早之前就是明摆着的一件事了,要是真想防止债主一拥而上挤兑债权导致崩盘,早就应该申请破产保护。
而不是恰好等到丁玉梅女士从"许太太"变成所谓的独立第三方人士之后才做出的决定。
第三点,恒大很鸡贼的选择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而不是在我们中国本土。有些人,把这个解读成是为了保全美国的资产,以求未来东山再起。
还有些声音则是说,美国的破产法健全透明,而且效率比较高。甚至,还有朋友,这个拿瑞信咖啡这个也在美国做过破产保护来作为类比,这些我都不是很赞同,我认为恒大这么做纯粹就是一个狗急跳墙的举动。
恒大和瑞信咖啡根本不能同一而论,后者不牵扯到社会的稳定,即使资产跑了或者一些小股东的权益并没有被照顾好,顶多也就是一家公司内部的事情。
但是恒大就不一样了,政府一定是希望他在中国申请这个破产保护,然后由政府出面去签投资产重组,其中必然优先照顾民生余情,国资入场收购恒大的核心资产,然后恒大拿到这笔钱先去收拾那些烂尾楼的这些烂摊子。
至于债主,八成都要往后靠一靠了,更不能在重组方案里面给大债主们决定权。
这是我们特有的国情所决定的,那些恒大那些人精们,不可能预判不到这一点,所以他们想要保住自身利益,只能走一步险棋,把中国内部经济矛盾直接上升到中国和美国,甚至中国和国际社会之间的矛盾。
所以恒大最终选择了在美国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然后等待美国法院根据美国法律去处理。
从法理上来说,一旦恒大的破产保护程序启动,中国司法部门将会在美国法院实行资产冻结时期,失去一切针对恒大资产的执法权力。
除此之外,恒大在中国的所有债权人一旦被召唤,都得乖乖给纽约法院去递交所谓的债权申明。
这个就更要命了,这种申明里面往往包括很多很敏感的材料,包括历年和恒大之间的一切往来资料和信息,这是为了向审计去证明债权的合理性。
当然,这些债权人们,可以选择去拒绝,去上交这种材料,但是下场就是债权权益很可能就不会被法院去认可。换句话说,当你拒绝提供相关资料的时候,就相当于放弃追债权力了。
但是问题也出在这里。恒大作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这么多年来和央企、国企甚至地方政府以及国资背景的金融企业密切往来。
其实太多的金融信息都是高度保密的,包括利率、规模、甚至是资金用途项目用途、负责人信息等等等等都会暴露在美国人面前,将这些敏感信息悉数拱手让出,我们很难同意,但如果我们不同意。
那么中国司法这关我们就说不过去了。因为于理而言,债权人透过母公司冻结全球资产,等重组结果,是合理合法保护债权人自身权益的一种重要途径。这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种立足的根本,更是全世界通用的法则。
旦通过行政手段阻止,就会极大打击民间企业以及外国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的信心。为了方便理解,我反过来举一个例子,如果一家中国的跨国企业在需要重组防止彻底破产的时候,美国那边不听指令,还在疯狂的出清资产。
用来给美国本土的投资人去还钱,最后掏空了这家中国的这个跨国公司,给中国留下一地鸡毛,这时候我们中国人也不会同意这种结果。
所以,所以呢,一旦我们国家这次强制出手去干预恒大的资产重组,那么其他跨国企业就会考虑,如果未来有一天,因为业务调整需要退出中国资产是不是也有可能面临无法回收的问题?
这不仅关系到中国司法的世界形象,也毫无应用,关系着中国对于世界资本未来的吸引力。而这也就回答了开头的问题,为什么美国的法律可以在中国用,而且我们为什么必须要去遵守?
因为恒大巧妙地通过引战,把战火从企业身上直接烧到了国家的形象上面,中国这个时候就是再不想理会美国法院的决定,也没有办法在世界所有企业众目睽之下对恒大搞所谓的强制措施。
但是我更担心的是,恒大这次赌博式的行动到底会如何收场,因为这关系到中国其他有暴雷隐患的离岸控股公司未来的选择。他们一定。
现在都在暗中观察,如果最终让恒大幕后资本拿到核心资产,那么它们绝对没有任何道理把这些资产放在中国本土公司名下运营,一定会移植去新的海外离岸公司。
那么这样一来呢,中国才更加拿这些企业没办法,总不能让我们国家去明着抢,本身现在就是多事之秋,民营企业犹如惊弓之鸟,国家要是真的把一家离岸公司给强制收回,那么民营经济的预期很可能还会再挨一记闷棍。
但是如果带着这样的顾忌,没能阻止恒大的计划,那么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模仿者陆续走上这条让中国两难的道路。
前20年让全民负债,自己赚的盆满钵满之后主动爆雷,并且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以及资产重组,顺利剥离优质企业,放入自己的名下。把烂账留给社会,把烂尾楼留给居民。
资本从来不是一个人就能代表的,资本是一群人的事。
曾经的许家印是恒大资本和中国社会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双方至少还保持着表面上的尊重和合作。但是现在恒大已经通过放弃许家印这个吉祥物的方式,彻底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并且将了军,接下来就要看我们怎么去接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