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续二)
(续二)
三下江南!
德惠解围后,杜聿明吹嘘“德惠大捷,歼灭共军十万”。蒋介石信以为真,以为林彪的部队已经不堪一击,竟直接命令追击中的新1军、71军渡过松花江追击。陈明仁的71军进至靠山屯,孙立人的新1军进至德惠以北。他们分别派出1个团的兵力越过松花江,在保安队配合下进犯半拉山屯子、五棵树等地。
杜聿明闻讯大惊,急忙打电话孙立人和陈明仁,要他们迅速撤回原防区。不料孙立人、陈明仁求胜心切,坚决不肯停下。杜聿明又气又急,电话里不敢说明真相,只好匆匆赶到德惠,当面告诉他们:“此次共军在德惠并未受到多大损失,这次撤退是受我军虚张声势所迷惑。现据情报,共军从我方被俘人员口中已了解到我们力量不大,很有可能卷土重来。你们必须迅速撤回原防,准备对付共军下一步的进攻”。孙立人、陈明仁的头脑这才清醒过来,同意撤退。
就在他们急忙调整部署时,林彪抓住71军、新1军分兵冒机之机,命令北满各部于3月8日再次渡过松花江,由两翼迂加在,求得将第88师一部压缩围歼在德惠以北靠山屯、青山口之间地区。
1纵的任务打击岔路口之敌。2纵的任务是追歼88师264团。鉴于德惠战斗的教训,林彪特别强调不要打急了,等侦察好、部队到齐了再打。打的时候一定要集中八成以上兵力实施突击。)
国民党军为避免被歼,全线撤退:新1军撤向德惠、长春,第71军的87师撤向农安,88师撤向德惠。8日晚,杜聿明带几卡车卫队由德惠赶回长春布署。途中突然与大批由东向西挺进的民主联军遭遇,双方当即发生激烈交火。民主联军并不知晓迎面撞上的是东北国民党军队最高指挥官的车队,仅以一部兵力包围攻击杜的卫队,其余部队继续向前挺进。杜聿明亲自指挥卫队与民主联军激战良久,最后终于乘小汽车带着一部分卫兵冒险冲出包围,其余卫兵及卡车大多为民主联军俘获。
杜聿明逃回长春后,惊甫未定,即匆匆在市内布防,以备共军攻城。同时又急调新6军及第13军主力火速开到长春应付危局。
由于国民党军逃得太快,民主联军各部频频扑空。2纵5师在平安堡歼灭敌88师后卫部队262团的一个营,又将该团5个连1300余人包围在靠山屯。5师师长钟伟决心改变计划,就在当地歼敌,为此他越级上报,要求1纵、2纵主力向自己靠拢。林彪从善如流,采纳钟伟的意见,立即变更部署。
此时农安的87师、德惠的88师赶来解围。87师由农安进至苇子沟、蒿子站地区。林彪决定先歼灭靠山屯之敌,他命令2纵堵击87师;6纵16、18师和独立1师向迂回87师侧后,切断其退路,相机配合2纵将其歼灭。独立2师向德惠警戒,保证6纵侧翼安全;1纵主力及独立3师原地威胁德惠;6纵17师于靠山屯东南,为预备队。
出援的87师见势不妙,分两路向农安方向撤退。林彪命令各部全力向农安西北郭家屯方向追击,要求各部听到哪有枪炮声,就向哪里追击,不怕疲劳,不怕寒冷,猛追猛打,自动协同,务求围歼退却之敌。这与后来的辽西围歼战如出一辙!
1纵2师于德惠以西打援并堵击南逃的国民党军。1、3师由德惠南、北分两路越过中长路,于3月11日在德惠西之四道沟,将第71军特务团、工兵营、运输营及第88师直属队歼灭,接着于12日拂晓,将88师3000多人围堵在郭家屯和姜家屯两个村子里。
1纵1师2团主攻姜家屯之敌,1个连在机枪和60炮掩护下,迅速通过200米开阔地,从村东打开缺口。1个连从西南突破,冲入村中,与国民党军展开激战。守军依托院墙顽强抵抗,因为没有梯子和炸药,进攻受阻,2团一位营长阵亡。守军乘机反击,2团各种火器一齐开火,将反攻之敌压了回去。乘敌军回窜,2团紧随攻入院内。国民党军在我两面夹攻之下,被压缩在村西北两个大院内。2团集中全团20多门迫击炮、60炮和火箭筒射击,打得两个院子到处起火,浓烟滚滚。守军终于顶不住了,2团指战员一拥而入,全歼该敌。
郭家屯的战斗也打得十分激烈。1师3团突入村内,与守军展开院落争夺战。守军虽拼命抵抗,但被3团步步压缩。守军残部向村西北突围,3团预备队投入战斗,将该敌歼灭在野外。这两次战斗共毙伤国民党军810人,俘虏263团团长以下1193人,缴获了十几门炮和大批枪支弹药,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
此时,靠山屯的战斗也已结束。在炮火猛轰下,国民党军大部被消灭,约1个营的残敌逃出不久,又在孟家城子被1纵3师包围。3师派老乡和俘虏送了两次劝降信,守敌打算拖延时间,准备黄昏突围。3师首长识破他们的诡计,下令开炮猛轰。敌营长见大势已去,只好率残部投降。这一仗俘虏敌军360人,受到东总表扬。
2纵及6纵16、17师奉命追赶87师。一方面87师跑得太快,一方面6纵因德惠之战的教训,过于谨慎,不敢大胆追击。一直追到农安,才把87师包围起来。1纵结束了郭家屯战斗后,也向农安靠拢,准备歼灭87师。
这时,杜聿明为解德惠和农安之围,从热河调第13军54师,从南满急调新6军新22师北上,协同新1军北援,于3月15日进至农安、德惠地区。同时,他还令驻吉林的国民党军打开小丰满水库闸门,用大水浸漫冰封的松花江,企图迫使民主联军在不利条件下同国民党军在松花江南岸决战。民主联军侦察兵偷听到国民党军电话,迅速将这个重要情报上报东总总部。林彪考虑松花江就要解冻,不便大军行动,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他于3月16日令各部迅速撤出战斗,争取赶在小丰满水库大水到来前回师江北。三下江南作战就此宣告结束,共歼国民党军7000余人。
三下江南作战,国民党军由于兵力空虚,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而民主联军则士气高昂,敢打敢拼,敢于在运动中大胆歼敌。林彪在3月14日嘉奖1师的通报中说:“此次我第1师在岔路口追击时,一夜连扑三空后,仍继续前进。次日又在奉命西进途中,一晚连打4仗,仍继续猛进。结果12日晚在郭家屯追上了退却之88师,又立即机动进入战斗。激战10小时,伤亡600余,将敌击溃和大部歼灭。当日又赶至农安以南,截获敌3汽车弹药,并捕获俘虏。这种机动勇猛,吃苦与坚决执行命令的精神,值得特别称赞和发扬”。
为配合三下江南作战,西满保1、保2旅于3月6日攻克通辽,16日袭占茂林、保康等地,歼第二次重建的国民党军184师551团1个营、保安团3个营及土匪共2000余人,收复了康平、法库、铁岭间广大地区。有力配合了三下江南作战。
南满4纵奉辽东军区命令,乘国民党军注意力集中于北满之际,对通化、新宾、桓仁发起攻势。3月16日,4纵11师攻占桓仁。19日,12师3.4、35团和南满独立师2团及炮团激战马家店,歼灭新6军1个营。新金县、区武装配合南满独立师3团,在袁家屯歼灭新6军运输团1个营。
3月20日,4纵向通化发起进攻。守军195师凭借着险要的地形和修筑的工事组织防御。4纵以10师、12师一个团和炮兵团从4个方向进攻外围阵地。由于事先没侦察好地形,10师把突破点选在发电所。没想到这里是敌军重点防守区域,攻了几次拿不下来,只好停止进攻。当时正赶上大雪天,战士们在没膝的深雪里艰难行进,动作很慢,加大了伤亡。在进攻外围高地时,守敌往山坡的积雪上泼水,冻成光滑的冰面,增加了4纵的困难。加之4纵缺乏打城市攻坚战的经验,没有集中兵力突破一点,到处打成击溃战。连续攻了3天,虽然攻占了外围的多数据点,但发电所、大顶子山、玉皇山几个关键的制高点和要害地区拿不下来。这时,国民党军89师、54师、暂20师、新22师各部向通化增援,4纵于3月24日撤出战斗。
进攻通化虽然失利,但在民主联军“北打南扯”战术的打击下,杜聿明顾此失彼,只好又将新6军和第13军主力转移到南满。此时,杜聿明忙得旧病复发,卧床不起。他把指挥权交给副司令长官郑洞国,让他组织对临江发动第四次进攻。
四保临江国民党军增援部队到达南满后,郑洞国采取以一部兵力领先优势装备扼守要点,集中20个团的兵力,乘民主联军北满部队回师江北,松花江解冻不能通行之际,从1947年3月27日开始,以新宾、通化线为枢纽,向临江地区发动第四次进攻。企图第一步占领辉南、金川、柳河、桓仁,打通通柳线(通化——柳河),第二步进攻临江。其具体部署是:左路,以60军184师由梅河口向柳河攻击,182师及暂21师一部由海龙、朝阳镇向金川、辉南攻击,配合中路主力攻占柳河;中路, 13军89师及54师162团由旺清向三源浦攻击,以暂20师由英额门向柳河西南的安日镇攻击。以新宾新22师、2师6团分别向桓仁及通化西之快当帽子进攻,向临江实施主要突击;右路,由宽甸14师、25师各1个团,清河城子青年军第207师第1旅,向桓仁进攻,打通新通公路(新宾——通化),攻占桓仁、辑安,并策应中路作战。
南满形势又变得十分严峻。4纵有两个师在敌后游击,临江正面只有3纵及4纵1个师。这些部队连续作战,未得到休整补充,业已十分疲惫。辽东军区召开党委会,分析当前的战争形势与任务,研究克服困难的办法。陈云重申坚持南满的决心,要求坚决地打,准备付出四分之三或五分之四的代价。打胜这一仗,把敌人牵制在南满。肖劲光司令员指出:打仗就要有伤亡,但是伤亡有两种:一种是怕伤亡而伤亡,消极保存力量,结果降低了部队的士气,增长了敌人的气焰,形成被动挨打。一种是胜利的伤亡,付出必要的代价是为了换取更大的胜利,以局部的牺牲换取了全局的胜利。将敌人消灭了,就不再有伤亡。地区扩大了,兵源增多,就能壮大自己。副司令程世才慷慨陈词:考虑到大敌当前,如果不打,就得跑到东满去。但是,解决东北战场的胜负问题,主要是靠北满主力,南满虽是一个侧面,但也不能失败。如果南满失败,则主力难以克敌制胜,甚至发生危险。南满吸引敌人越多,杀伤敌人越多,则越有助于北满主力下江南。南满根据地的坚持,可使敌首尾难顾。打下去,虽然我们可能损失很大,甚至不易取胜,但对整个战局是有利的。只要北满主力能下江南,歼灭敌人,南满部队的牺牲就是有价值的。
会议经过充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无论战争多么残酷,也要打下去。只能打胜,不能失败。会议决定成立前线指挥部,以3纵司令员曾克林、4纵副司令韩先楚为正副指挥。3月31日会议结束后,各级领导人迅速返回部队,准备战斗。
同日,陈云电告东北局领导人:“我们已集中两个纵队五个主力师打运动战。我们下定决心,不惜将3纵、4纵打掉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以争取较完整的长白山。从全局看,这种决心十分必要。又因为此次及今后敌兵多,且靠拢,因此决心打几个恶仗、硬仗、较冒险仗(仍是运动战)。若无此决心,则必然这样也不便打,那样也不便打。其结果必然部队拖垮,山头失守,贻害全局”。
在讨论作战方案时,曾克林主张先打敌中路侧翼装备较差、战斗力较弱的暂编20师,认为这样比较稳妥。而韩先楚则主张先打敌中路主力,美械装备且战斗力较强的中央军嫡系89师加54师的一个团。曾克林认为打89师如在一天内解决不了战斗,各路敌增援上来,我军有被围的危险,因此不同意韩先楚的意见。而韩先楚则认为该敌盲目骄傲,刚从外地调来不了解我之特点,如我能争取时间将敌诱至对我有利的地形上突然出击之,就可在较短的时间围歼。该敌是主要进攻的一路,打掉它即可粉碎敌全面进攻。
陈云、肖劲光研究后,认为韩先楚的方案能更有力地打击敌人,遂复电同意韩先楚方,并决定由韩先楚统一指挥3纵作战。
国民党13军89师从清原出动后,向通化方向袭来。这个师刚从热河调来增援,还没吃过亏,所以骄横冒进。4月1日,89师推进到三源浦西南40里的红石砬子,形成突出部。
4纵10师奉命退出进攻通化战斗,北上打援。其先头部队到达红石砬子时,正好与89师一个营遭遇。韩先楚决定诱敌深入,派小部队伪装成地方武装,只打枪不打炮,只后退不前进,且战且走,故意示弱,给89师造成错觉。89师果然中计,冒进到柳条沟、油家街一带。这里是一片山间谷地,两侧山头的制高点都被民主联军占领,地形对歼敌十分有利。
4月3日6时,3纵7、8师、4纵10师乘国民党军第89师及54师162团立足未稳,突然发起攻击,由南、北两面将其包围。7师迂回到野猪沟和兰山(红石砬子西山),切断89师退路。8师从正面向油家街进攻,压迫89师向红石砬子和兰山逃窜。9师负责打援,在柳河境内湾口镇一带布置防线,打退了国民党军184师、暂20师5个团的多次进攻。89师在3纵的强大攻击下,被逐渐压缩到红石砬子民主联军预先布置好的口袋阵里,4纵炮兵团向敌人猛烈轰击,使敌军处于混乱状态。89师师长命1个团反攻,但该团长见形势危急,企图从梨树沟向兰山突围。这时,3纵和4纵全部炮火向89师实施阻拦射击,炮弹在混乱的敌军人群中爆炸,开阔地带积雪没膝,国民党军连滚带爬,溃不成军。激战至16时,全歼89师和54师162团,歼敌1万人,其中俘第89师少将代理师长张孝堂以下7500余人,缴获各种火炮96门,各种枪3439支(挺),汽车23辆,军马613匹,电台10部,而民主联军方面只付出了300余人伤亡的微小代价。首创东北战场上一仗全歼敌一个整师又一个整团的范例。
在围歼89师的同时,3纵9师在辽宁独2师5团的密切配合下,坚守湾口镇至谢家营一线20公里正面,连续3昼夜顽强阻击93军暂20师和60军184师的疯狂进攻,保障了主力的侧后安全。4纵11师利用浑江阻击新22师,使之无法前进。独2师在金川、辉南地区牵制了国民党军60军182师和暂21师等部。
郑洞国本来就对进攻临江信心不足,见89师全军覆没,立即下令各路人马撤退。四保临江又以民主联军的胜利而告终。
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期间,吴瑞林指挥的南满独立师和两个军分区及县、区武装,曾多次向中长路沿线城市主动进攻,先后三打鞍山、五打大石桥、三打海城、二打营口,经过百余次战斗,牵制了国民党军3个师的兵力,歼敌2400余人,减轻了正面战场压力,胜利完成了拖住新6军的战略任务,并为胜利反攻创造了条件。辽南独立师在敌后游击战争中立下战功,陈云赞誉这支部队是“辽南檐下一盏灯”。
结语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历时3个多月,南满根据地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以陈云同志为首的中共南满分局领导,坚定信念,团结一致,粉碎了强大敌军的四次进攻,保卫了南满根据地。北满我军经过发动群众,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部队,以积极行动三下江南,给国民党军以沉重打击。南满北满相互配合,以“南拉北扯”的战略粉碎了国民党军“北守南攻”的战略,使东北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东北民主联军在作战指导和战役指挥中,遵照中央军委关于“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一系列指示,结合东北战场实际情况,正确处理弃、守地方与歼敌有生力量的关系,坚持以歼灭敌有生力量为主,坚持以打运动战为主,在战役和战术上均集中优势兵力。具体战法上有三点。先打分散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强大之敌,积小胜为大胜,逐次消耗和歼灭敌有生力量;诱敌深入,迫敌分散,先打冒进孤立之敌;围城打援,调动国民党军在运动中予以歼灭;集中五倍、六倍仍至八九倍于国民党军的兵力,达成四面包围,力求全歼,不使漏网。
当国民党军大举进攻南满时,以主力依托解放区的有利条件,实行内线作战,歼灭进犯军,是必要的。同时乘国民党军兵力薄弱,以一部分主力深入敌后,进行外线作战,也是必须的。四保临江时,不仅组织军区地方武装在沈阳、安东线两侧地区积极开始游击战争,而且以1个主力纵队深入敌后,以歼灭国民党正规军一连、一营及分散的保安团为目标,直逼东北国民党军的指挥中心沈阳郊区,迫使敌顾此失彼,从而有力地配合了内线主力作战。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东北民主联军共毙伤国民党军19000余人,俘虏4万多人,缴获各种炮近800门,枪支4万余支和大量弹药、军用物资,收复县城11座。国民党军从此丧失了主动进攻的能力,不得不转为被动防守。而民主联军在战斗过程中,逐步扭转了自1946年5月四平保卫战以后的不利局面,从防御转为主动进攻。
通过此役,东北民主联军在正规作战方面有了很大提高,敢于同国民党军打硬拼战、攻坚战,学会了集中优势兵力和步炮协同作战。在冰天雪地的严寒和困难的物质条件下,干部战士团结奋战,士气越来越高。而国民党军队的骄横气焰在我军打击下日益低落,在战斗中往往一打就跑。从东北解放战争的全过程来看,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是个重要的转折。对东北民主联军来说,寒冷的冬季已经过去,阳光明媚的春天即将来临。
这篇文章来自网络,作者未知,写的太好了,推荐给大家,侵删。
发布于 2023-09-24 1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