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困难“润色”的信心更赛过黄金

9月28日晚,习主席出席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招待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主席的重要讲话,深情回顾74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取得的巨大成就,高度评价今年以来取得的来之不易、令人振奋的成绩,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出明确要求,既为我们指引了前进的方向,更传递出无比珍贵的信心。

500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国际环境风高浪急,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创造出了不起的成绩。我们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推动经济持续复苏,有序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有效应对局部地区洪涝灾害,积极推进对外开放、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经济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这些成绩,凝结着新时代奋斗者的心血和汗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也是我们喊出“继续爬坡过坎、攻坚克难”铿锵话语的底气之所在。

500

成绩来之不易,信心弥足珍贵。但信心源于何处?

在柳青的《创业史》里,主人公梁生宝有句口头禅,“有党的领导,我慌啥?”74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伟大的国家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今年中国将能够实现5%的经济增长目标”“全年增长率达5.4%”……近期,高盛、德意志银行、摩根大通等多家外资金融机构陆续上调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这无疑是看好中国经济的鲜明信号。这个信心,是对各项稳定向好的经济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的结果,更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认可。

500

“我经常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苦难铸就辉煌。没有一个国家、民族的现代化是顺顺当当实现的。”2020年,习主席在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时,深刻指出未来道路上所需要的奋斗和努力。

“我们的前途一片光明,但脚下的路不会是一马平川”。越是风高浪急,越需要信心激励。我们要深刻领悟习主席所强调的“前途一片光明”与“不会一马平川”这一判断的科学内涵,保持战略清醒,认识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困难客观存在,但并非不可战胜。面对困难时,最重要的就是“信心”。信心如曙光,照亮在磨难中成长的道路;信心像号角,催征从磨难中奋起的步伐。

只有经过困难的“润色”,信心的“成色”才会更足,成果才显得更为珍贵。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共8.6万余人,长征胜利最后保留下来的兵力只有3万多人,当时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却十分强大。面对飞机和大炮,我们拿小米和步枪,敢于牺牲、敢于胜利,最终建立了新中国。

500

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不仅因其在顺风顺水时能够高歌猛进,更因其在逆风逆水时亦能负重前行。不管逐梦征途中有多少坎坷崎岖,我们对光明未来的憧憬和向往从来没有变,我们为了梦想勇于探索、全力以赴的斗志没有变。正如习主席所指出的,“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

信心来源于信念,信心更是一种力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虽然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

人民军队与伟大祖国一道前进、共同发展。越接近复兴梦想,越需要强军兴军。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作后盾,和平发展就没有保障,繁荣富强就没有根基。今天,我军建设正处在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是未来几年我军建设的中心任务,是我们向党和人民立下的军令状。对如期实现既定目标,我们既充满期待,也充满自信。这个信心和底气,来自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来自敢战善战的过硬能力,来自改革创新的生机活力,来自综合国力的强大支撑。

走过激流,中国巨轮依然破浪前行。当此之时,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继续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朝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更加绚丽的华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