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种开悟
开悟是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是聪明人所为。
一般地说开悟的领域包括哲学、宗教、科学以及社会经历四个方面,但开悟不等于进步,很有可能是退步。
开悟一词看似离不开理性,其实很多开悟与理性无关,甚至是非理性的。
哲学、科学的开悟一般地说是进步的,如康德、爱因斯坦如不开悟,打死也做不出那样的成就,而宗教的开悟很可能是痴迷,不能自拔,最后产生幻觉、妄想,以为是开悟,其实是陷入,尤其对一些邪教者更是如此。当然这一点仅是我作为一个非宗教信仰者的认识,如有冒犯和妄言,还祈恕罪。
下面主要说一下社会经历方面的开悟。
我们常说有人幼稚、单纯、不明事理,也就是还不省事儿,暗含的是社会阅历太浅,感触不深,还没开悟。
我们可能想这种还没开悟的人主要是指对三观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也就是不明白人生的意义、价值,也即不能积极追求真、善、美,如果你这样想,恰足以证明你是一个还没有开悟的人。
岂不知人们口中还没有开悟的人恰是积极追求真、善、美的人,所谓开悟就是不要积极追求真、善、美,甚至根本放弃追求真、善、美。
这就告诉我们所谓开悟不是智力活动,而是适应能力,对一个适应能力很强的人来说,开悟是本能,根本不需要智力。说开悟是绕弯子,开什么悟?
所谓的开悟即适应能力,所谓的适应能力即适应社会生存、发展法则的能力。所以我们就见很多智力平平但在社会上混的很好的人,就是人们口中的开悟者的榜样。如果说这里有开悟等差成分,那就是比谁的适应能力更强,适者生存,不适者不生存,无关开悟,当然也无关智力。
有些智力超常的人,由于感觉自己智力超常,不相信适应能力,也就是不服气,结果个个都很狼狈,头破血流。他们开的很早,悟的很透,结果都是不开悟者。
所以我们说的开悟有两种,一种是积极追求真、善、美者,一种是根本放弃追求真、善、美者,前者适宜思考哲学、研究科学,后者适宜混社会过日子。
我们现在说你一认真就输就是这种开悟,输在认真上,而不认真是不需要开悟的,别人咋着你咋着,这恰是开悟。
我不评判哪一种开悟正确,只指出两种开悟供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