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与汉语哪个语言更简单,以及由此想到的

今天本人看了一篇文章,于是写了一个留言,大致的意思是汉语是比其它语言更加精炼,学习成本更低。感谢被观网列为贴子。本来我就想这样了,没有想到被人回复反驳了几下。想了很久,对于本人的评价,我倒是无所谓,但是因为涉及我们的文化载体——汉字,我决定写一篇文章,试着把我的观点讲出来,如有不到之处,我虚心听取大家的批评。

抛开语言背后的代表的文化、经济、政治作用不谈,只要是成熟、大面积使用的语言,其效用是差不多的。我将更多从语言本身特性来讨论。同时难与不难是一个相对概念,我用英语与之作为难度对比的参照系。

一、汉字的学习难度低

一种文字的学习难度,每个将其作为母语的民族有每个民族不同的见解,比较难以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但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量化这个问题:

一是语言的发音个数。

在这方面,汉语的载体——汉字的发音不到500个。而与对应的,英语常用单词中有超过2万个以上的读音(注意,不是单词。因为有些单词是由前部和词根组成)。这方面英语学习难度远远超过汉语。因为如此,在上个世纪90年代,甚至一些美国科学家认为汉语是今后机器人与人类互动的最好语言:因为发音很少,能够方便计算机模拟、发声以及学习。当然,随着计算机算力的不断增强,这种提法没有了声音。但这正好说明汉语发音简单。

二是文字最小单元比较。

这是很多西方人故意混淆的地方,他们把汉字与英语的字母进行比较,这是不对的。因为汉字的每一个字,基本上都能独立存在表达一定意思。但字母则不行。大家可以自己看一下英语26个字母,除了“I”、“a”可以单独表达一个意思以外,还有哪个字母能够这样?没有,一个也没有。因此要比较,就应该用英语单词与汉字进行比较,这样才比较公平。

一般而言,认识2000个汉字基本上就能够应日常生活与工作,而与之相对应的,要能够应对日常生活至少需要学习30000个英语单词。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讲,汉字的学习难度也是远远低于英语的。

三是语法格式。

英语相对于其它字母文字,其语法是比较简单的。但即是如些,英语语法也比汉语复杂得多,例如词法、句法、时态、谓语的表达。

英语的词法包括:名词、代词、冠词、数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和感叹词等10种词类的分类和运用。同类意思的表达,由于词法不同,往往对应不同的单词。例如关于嘈杂之类,名词有noise(噪音),形容词有noisy(嘈杂的),副词有noisily(嘈杂)。而如果是汉语,完成可以在一个主词后面加“的”(形容词)、“地(副词)。类似英语的baeuty,后面加“ful”(用于形容词,baeutiful,美丽的),后面加“ly”(用于副词,baeutifully,美丽地);然而英语这种情况只是一部分,不象汉语,基本上都可以这么表达。又如,汉语中我、我们、我的、我们的,基本上只是改了一个字就可以准确表达,而英语则必须用“I”、“we”、“my”、“our”等不同的单词。在词法上汉语唯一比英语复杂的是汉语有量词,而英语没有。但总体上讲,英语的词法远远比汉语复杂多了。

英语的句法包括: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补足语、同位语等;句子种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特殊句式:如“There be”结构、倒装、虚拟。在这方面,英语复杂程度也超过汉语。

英语的时态包括,过去时、完成时、现在时、将来时。而且很多常见的三个时态的单词形式完全不一样。例如“go”,过去时、完成时、现在时分别是:“weng”、“have gone”、“go”。而汉语,则没有时态规定,如果必须表达,则完全可以表述成,“去过”、“已经去过”、“去”来表达不同的时态。

谓语的表达则有第三人称单数、情态动词特殊用法等。而汉语则没有这么多规定。

因此从语法上讲,汉语也远远比英语简单。

当然,汉语由于存在形音分离的情况,因此在这方面,相较于很多字母文字,是要多学习一些内容。所谓形音分离是指一个汉字,他写出来的字体与读出来的音联系相对较少。不像英语这种表音文字,单词写出来的形式与读出来的形式一致性较强。这个特性使得在知道某个单词读音后学习单词相对比较容易。这是英语这类表音文字的优点。因为学习语言的一般情况是先学会听与读,然后才是写。就象我们一出生肯定是先学会讲话,学讲话的过程中也就学习这个语言的读音。上学再学写字(或者写单词),那等于是把难度分成两次。预先知道读音后,由于读音与拼写单词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因此学习写字的过程会比较快,但总体上学习量并没有减少。上个世纪50年代越南去中国化,将越南话用拉丁文字表达(可以理解为我们用拼音代替汉字)。越南在很短的时间实现了大部分越南人扫盲,也是这个原因。因为用拉丁文字代替平常讲话的发音,把拼写的难度降低几个档次,学习起来难度较小。但如果越南人本身不会讲越南话,然后再学习拉丁化的越南文,则难度就会大几个量级。

正因为如此,所以汉字也在进化。表现形式就是形音字逐渐成为汉字的主流,会意字和象形字在整个汉字中的比重逐渐降低。我们经常讲的,对于不会读的字,“认字先认半边”,就是这个意思。同时由于汉字本身发音不多(不超过500个),这个缺点对于从头学习的人来说,增加的学习难度不是太大。

二、汉语的优点

相对表音文字(如英语),汉语有着他们无法比拟的优点:

首先,汉字作为表形文字,这决定了他有一个重要特点——稳定。所谓稳定就是不管时间、空间怎么变化,但汉字的形态、表达方式、意思不会有太多变化。例如一个初中毕业,甚至是小学毕业的孩子通过学习可以看得懂2500多年以前孔子的《论语》,1000多年以前的唐诗。这在西方简直不可想象。要知道,莎士比亚不过距现在不到500年。但必须是专修古英语的学生才能看得懂他写的《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因为这几百年英语的变化太大了。这就是表音文字的特点——很不稳定。随着时间和空间不断改变,这些语言会不断变化,直至形成另外一种语言。一些欧洲历史学者认为,如果当年罗马采用的不是拉丁文字,而是象形文字,则欧洲很可以会最终统一成一个国家。因为那样所有的欧洲人会象中国一样,尽管罗马分裂,但不管是北欧还是罗马,不管是希腊还是高卢,尽管发音不一样,但大家会使用同一个书写体,就会相互认同,认为其它欧洲人是同一个民族。在同一身份认同下,欧洲会逐步统一,就像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一样,最后统一成秦国。

公元前8世纪,中国的情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当时中国北方是周王朝以后来的春秋各诸侯国(如齐国、晋国等)。南方是楚国的部落制王国。就文化而言,楚国有自己的语言。周朝及后来各诸侯国把他们视为外国人,他们讥嘲楚国人是“南蛮鸟舌的人”,指他们讲话像鸟叫般的难懂。但是楚国在建国过程中,最大的一件事是接受了汉字。从此中华南、北方两大语言相异的民族,因为使用同一文字的缘故,最后终于融化为一个民族。假如那时候中国使用拼音文字,楚国必然会用字母拼出他们的文字,甚至齐国、晋国、秦国就算使用同一字母文字。但经过两百余年的对抗,他们都会各自发展各自文字和文化,大家只会越离越远,很难有一个民族认同。最终导致人心的彻底分离,远远不可能形成民族认同。这就是汉字第一次显示它的威力(后面几次分别是五胡乱华,元灭南宋,清朝入关)。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够长时间保持统一,因为各个地方的人没有随时间各自形成自己的文字、文化和国家,汉字功不可没。

其次,汉字是二维甚至是多维映射,而字母文字,往往是一维映射。这个让汉字在大脑中反映信息的效率远远高于英语单词。什么是二维映射,我举一个例子:比如我们讲肉,很多种,有牛肉、猪肉、羊肉、鱼肉、鸭肉等等。对于汉语,无非就是第一个字表达种类,如猪、牛、羊、鱼、鸭,后面加内容“肉”就可以了。这就是二维。而英语它主要是一维映射,如果也要准确反映出来,只能采取三种方式:要么直接用种类代替。例如吃鱼肉,就说fish。但这样需要联系上下文,不太准确。专门需要强调肉的时候就不太适用了;第二种方式,象汉语一样,鱼后面(或前面)加肉——fish flesh或flesh of fish。这样虽然表述准确了,但就会让句子很长,增加说或读的时间,日常沟通不太简便;第三就是专门创造一个单词专指鱼肉。这样虽然能把前面两个问题解决,但是增加了学习成本(因为又要学习一个新的单词)。英国人是这样解决这方面问题的,对于常见的肉,例如牛肉、羊肉、猪肉专门创造一个单词去准确表达(如牛肉beef、羊肉mutton、猪肉pork)。由于这类词是常用的,所以增加一点学习成本是必须的。对于不常用的肉,就用第一种方法(鸭肉duck)。这样表述虽然不准确,但不会过分增加整体文章的单词量,总体人们读或说所花的时间就不会太多。但是联系上下文也能够表达具体意思;或者第三种方法(马肉horse flesh)虽然增加整体文章的单词量,但由于不常用,为了准确表达意思,也只好增加不常用情况的表达时间了。但总体增加人们读或说所花的时间属于必须忍受范围。

又比如车。我们中国人看到这个字会联想带有轮子且能够运送东西的物体。至于是什么具体的东西,只需要在前面加一个类别就可以了,例如轿车、货车、大客车、推车、火车、马车等。但如果是英语呢,需要用car、truck、bus、trolly、train、wagon等不同的单词表达。而且这些单词,基本上没有什么规律与联系,因此你必须去记每一个单词。而汉语就不一样,无论是轿车、货车、大客车、推车、火车、马车,就算我们不认识前面的那个字,但我们大致也知道这是有轮车送东西的物体。可能你会说,那汉语不是也要学习前面的那一个字(如轿、货、客、推、火、马)才知道整个词的准确意思吗?这个是肯定的。但我们学习轿车、货车、客车、推车、火车、马车前面的轿、货、客、推、火、马并不仅仅只是为了知道轿车、货车、客车、推车、火车、马车单个的物体,而是知道了轿(有可能是轿子)、货(货物)、客(客人)这一类相关事物。这就是让我们中国人学习效率很高,因为学习一个字就学习一个大类事务。而英语学习一个单词就只能学习一个范围很窄的事物,甚至是一个事物。假定这个世界是一共是100个物体,那我们中国人就根据不同属于按两个维度分成10×10的属性。我们只需要学习20个字。如果需要表达,只需要进行把这20个字进行不同组合。但如果是一维映射的文字,你必须学习100个单词,你才能准确表达这个物体。这就是英语为什么有如此庞大单词量的原因——多维映射文字对一维映射文字的维度优势。

这里我还可以举一个例子,2002年,贝克汉姆跖骨骨折。如果是中国人,看到这个新闻,虽然不知道很具体的部位,但也大概知道贝克汉姆脚上有一个骨头骨折了。但如果是英国人,仅看这一句,看到跖骨这个单词(英语是:metatarsal),你能知道他在哪里吗?你甚至不知道他是什么原因受伤。所以这就是汉字优越的地方,我们以最少的学习成本(字最少),但通过二维映射,能够了解最多的信息。我想我们中国看问题更加全面,不象欧美人那样一根筋,有没有我们的文字相互联系较多的原因呢?

第三,汉字非常精炼。在联合国汉译本永远是字数最少,最薄的。这个已经是公认,我就不再多说了。我想表达的是在这个基础上引申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汉语阅读的时间相较于其它语言,会花更少的时间。在上个世纪90年代,曾经有一个美国科学家做过一个试验,同等信息理的文章,以汉语为母语的人阅读中国版的时间大约是以英语为母语阅读英文版的83%。他当时说,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爆炸是当时比较流行的词),中国人更加有优势去学习新知识,获得信息,更容易获得成功。我想我们中国人总体智商比较高,有没有文字方面的原因,是不是因为我们中国人学习更效率,获得信息更快呢?

第四、汉字是二维平面的,字母是一维线性的。这个也导致我们在读中文时能够查较一维线性文字更快,更有效的读这个字。

三、为什么有汉字复杂、难学的声音

既然汉字这么简单,为什么整个社会认为汉字更难学呢?我想这主要是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汉字与字母文字(如英语)是两个套不同的文字逻辑。无论是中国人学英语,还是英国人学中文都是学习与自己母语完全不同的方式与逻辑的语言,都很难学习。但是现在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西方掌握了话语权,所以他们都是从自己的视角去看待、理解这个世界。从西方人已经习惯了字母文字,从他们自己的视角看,学习汉字很难,于是就会认为中文复杂,汉字难学。同时我们的很大一部分教育工作者,没有形成自己的方法论,西方怎么说,他们就怎么说。完全就是西方的传声筒和翻译机。西方从他们的视角认为汉字难学,他们也附和,认为自己的母语复杂。完全不去思考难学是怎么难学、是什么难学、怎么难学。更不会去比较两种语言各自优缺点。

第二,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西方通过不断宣传汉字难学、字母文字好学从侧面表达了西方文化优等的思维,潜移默化地让我们中国人让为自己的文化不如西方。

第三、这是他们解构中国的重要一环。文字是文化的基础。如果中国没有了汉字,那就没有了中国文化。没有了中国文化,中国离解体也不远了。如果没有汉字,如果中文是表音的文字,大家可以想一想,汉语的八大语系都会形成自己的文字,闽南、中国北方、西南、江浙由于文字不同,在历史长河中可会形成独立的文化进而形成独立的国家(就象现在欧洲一样)。都学习过德语、英语的人知道,德语、英语在发音方面的差异,远远小于汉语北方话与闽南话的差异。但为什么德语、英语是两种语言,而汉语北方话与闽南话只是不同的方言?因为后者使用了同一个文字——汉字,而前者是表音文字,使用的是不同的文字,所以他们是两个民族和文化。

四、为什么要使用汉字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平时朝九晚五上班。下班回家了看一看观网,涮一涮视频,照料好父母,讨好老婆,抚养孩子,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一般不会发表什么文章,最多就是写一个回复。但我昨天看了一个关于汉字不行的文章后,觉得这个事很重要,所以把自己的观点表达给大家。我希望大家能够了解到,我们自己的文字——汉字相较于字母文字,不难学习难度低,而且功能强大,真的是高一维度的存在。我们一定要对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母语、自己的文字要有信心。我们近代科学文化落后,不是文字、文化的原因造成。我们科技在人类大部分时间者领先于世界,那时我们使用的就是我们现在的文字。500多年以前,欧洲科学技术开始超过我们。但那个时候,他们用的文字与现在的文字差别很大。这难道是现在的英语比中古英语落后吗?

如果我们抛弃了汉字,使用英语,当我们的后代读到由英语翻译过来的句子,他们会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产生会心一笑吗?他们会对“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产生思乡共呜吗?会读“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后对岳飞产生敬仰吗?他们对会“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产生向住吗?不会,肯定不会了。因为从我们抛弃汉字的那一刻起,我们就不是中国人了,就已经同我们的祖先割断了联系。在这个时候,孔子、岳飞、李白都是外国人了。与自己人和与外国人产生感同身受的程度是不可能一样的。我们不会对以往我们过去历史产生亲近的感觉。

所以,无论是从功利方面,还是从感情方面,我都不喜欢看到别人说汉字不好,而且他们找的理由非常牵强。这个观点既不客观,而且也对我们有害。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希望我们中华文华能够在不断自我进化中永远发展下去。这就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原因。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