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就苦过的伍佰,最懂年轻人
来源 | 摇滚客
今日BGM,《Last Dance》,伍佰&China Blue
最近,关于伍佰的话题在互联网层出不穷,相信大家也都注意到了
从现场“唱不得一点”再到“现场指挥家”,搞笑的面貌数次引网友热议。
就在几天前郑州的巡演现场,55岁的伍佰被台下年轻乐迷的阵仗震惊了。
“你们才25岁,怎么会听我的歌?我写这歌时你们还没出生呢。”
随后一句“而且你们才25岁,怎么生活有这么多痛苦呢”迅速登上热搜,也让无数青年感同身受、潸然泪下。
伍佰自称,回家反省以后他恍然大悟:
原来有些20来岁歌迷也喜欢的歌,正是他自己20多岁时创作的。
天涯共此时一般,歌者和歌迷得以共享同一份情绪。
生活很苦,青黄不接的二十啷当岁,和大张伟唱的“穷开心”完全不一样。
所以伍佰这句“你们才25岁怎么生活有这么多痛苦呢”,就像此前余华的评论区一样,成了大家情绪的出口。
他现场视频的热门评论区,越刷越让人觉得沉重。
不得不承认,今天二三十岁年轻人正在面临的痛苦是让人喘不过气的。
常见的说法是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人心简单、生活窘迫但有滋有味;
而如今生活余裕、人心不古。
但某个时代的好坏并非本质区别,只是信息的普及程度影响了我们的判断。
过去的“信息茧房”就在具体的生活中,人们对更好或更烂的现象一无所知。
现如今互联网的发达,才让一些透明但客观存在的“墙壁”暴露出来;
就在几天前,被我们这帮“穷人”捧上去的李佳琦,还在大言不惭:
“有时候思考一下自己的原因好吧,有没有努力工作?这么多年工资涨了没?”
年轻人已经意识到快乐的代价无比高昂,伴随人与人的差距袭来的只有更大的心理落差。
努力根本不是解决生存问题的参考答案,在这一方面当下和伍佰20多岁的年代差不多。
恰逢“戒严”解除的80年代末,台湾省迎来了新鲜的空气。
1987年,青年吴俊霖在19岁出门远行,离开温暖的台南家乡,来到彼时光怪陆离的台北打拼。
后来的两年时间,他在卖英语书、当业务员、酒吧服务员中度过。
但他的梦想是像MTV里的Deep Purple乐队那样,站在舞台上玩摇滚乐。
当时的他必然想不到5年后自己会成为“伍佰”,组建一支生命力长达三十年的乐队。
他还会用“伍佰”这个名字,在二十五六岁写出震惊乐坛的《浪人情歌》。
八九十年代的台湾省,文艺氛围整体是较为愉悦的。
邓丽君、罗大佑的歌曲正在台湾省蔚然成风,成了八九十年代音乐繁荣发展的标志。
当年亲眼见证乐坛大佬崛起的青年吴俊霖,和今天目睹老炮“伍佰”的我们没什么区别。
同样,带着“除了音乐什么也不会”的决心来到台北的他,也在和今天的我们一样被生活重锤。
本身就无法靠近自己的音乐梦想,两个弟弟还先后都因车祸离世,再努力也没用。
一边需要糊口、一边需要逐梦的情绪,汇聚成了他1992年那首《少年吔,安啦》:
听人说过很多大道理
我照行代志无较顺适
每天干单在打来打去
这种的生活过得敢有意义
少年吔,安啦!
少年吔,安啦!
大道理听了很多,但为什么日子就是过不好……对于理想与现实的龃龉,伍佰已经看透。
这首他24岁写的歌,也是当下年轻人的内心之痛。
到了1994年,伍佰和乐队China Blue发行了商业上初见起色的专辑《浪人情歌》。
写下这首歌的伍佰当时也只是二十来岁,但正是这张专辑得以让乐迷们一窥摇滚铁汉内心的柔情。
用今天流行的话形容,同名曲《浪人情歌》甚至还有点“回避型依恋”的色彩。
我会擦去我不小心滴下的泪水
还会装做一切都无所谓
将你和我的爱情全部敲碎
再将它通通赶出我受伤的心扉
不论什么时代,爱情都是年轻人面对的人生课题之一。
再后来脍炙人口的名曲《挪威的森林》走红,也因伍佰沧桑的唱腔被染上了中老年歌单的色彩。
但1996年写出《挪威的森林》的伍佰,其实还不到30岁。
如今与妻子陈文佩携手30多年的伍佰,也曾和现在的年轻人一样吃着爱情的苦。
有苦不能言,还好可以倾注于音乐。
今天的年轻人离“而今识尽愁滋味”的年纪还很远,却正在面临“欲说还休”的困局。
于是伍佰20多岁写的歌补上了这个空缺,也终于收获了一大批和当年的他年龄相仿的听众。
这几年,伍佰出圈的名场面实在太多了。
2019年,一部名为《想见你》的台剧火遍互联网,一夜之间全网解读无数。
随之一起爆火的,就是作为全剧重要线索的老歌《LAST DANCE》。
只要“所以暂时将你眼睛闭了起来,黑暗之中漂浮我的期待”在剧中响起,就意味着主人公即将穿越到过去的某一段时光。
这首与《挪威的森林》同张专辑的单曲,其实并不冷门。
只是《想见你》之后,《LAST DANCE》的知名度才在年轻群体中彻底被点燃。
这个标志性的捂眼动作就源自伍佰的现场,在剧里主人公的互动中也随处可见。
毫无疑问圈到了不少新粉,加强了年轻乐迷们对伍佰的印象。
不得不提的,还有随伍佰的歌翻红进一步引发的“怀旧”情绪。
就像主角听《LAST DANCE》穿越回10多年前,即便是年轻人,也会觉得听伍佰的歌能回想起美好的记忆。
但没过多久,关于伍佰的画风开始变得幽默:“伍佰现场乐迷大合唱”的搞笑视频开始在全网随处可见。
曾经的摇滚浪子、柔情铁汉,在今天摇身一变成了年轻人眼里的“乐子人”。
以至于一开始,以为伍佰现场是“粉丝花钱给他唱”的大有人在,我也是乐在其中的一员。
但看过伍佰经典现场的乐迷都知道,他在舞台上相当“玩命”。
每次现场都唱得大汗淋漓、激动不已,就连被鼓风机吹得张牙舞爪的头发,也成了大家对他的经典印象。
成也短视频败也短视频,“一句不唱”很明显是网友们一传十十传百的版本。
如今演出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音乐人一旦挂上现场有瑕疵的标签,就容易被口诛笔伐。
但意料之外的是,老粉根本无所谓,就当是伍佰来听我的演唱会。
新粉丝也乐在其中,因为伍佰在舞台上“反卷”、“摆烂”的姿态简直和自己如出一辙。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反正伍佰还挺“与时俱进”,和咱一样喜欢“开摆”。
当然,对于演唱会现场自己到底唱不唱、唱多少,伍佰本人没有明确回应。
他不可能不上网,但很明显他不在乎。
因为没多久,我又在网上刷到他现场指挥乐迷大合唱的片段,不由得开怀大笑。
也许这种“我的演出我做主”的态度,就是他的回应。
重新回顾伍佰的现场视频,我看到的不再是他唱了几句、指挥了几次。
而是发现,他现场感染力实在太过充沛,让现场的乐迷们都沉浸进去了。
大家已经不再关注台上的伍佰在做什么,而是在歌声里回到了某段尘封的记忆。
音乐现场带来能量,到这个程度足矣。
也许不少内耗的25岁乐迷,都在伍佰这次的现场得到了治愈。
即便没能去到现场,大家也能在评论区给彼此一个“赛博拥抱”。
记得之前在哪里看到过一句“没有人永远25岁,但永远有人25岁”。
这句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话,恰好在伍佰和年轻乐迷的身上形成了一个互文。
已经55岁的伍佰,或许是真的心疼如今压力重重的青年们;
也或许是在25岁乐迷们的痛苦中,回忆起了当初一样痛苦的青年吴俊霖。
“只是心中枷锁该如何才能解脱?”伍佰没有在他的音乐里给出一个明确答案。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生活只会越过越艰难。
但大家真实存在的痛苦,这次终于不再是房间里的大象。
对痛苦的表达,在音乐面前也不用自欺欺人、遮遮掩掩。
我们有伍佰这句话,已经倍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