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想法--中国乃至全人类进步缓慢的三个领域,未来可能成为爆发点

以下是今天的一些想法。

我们的科技尽管在快速发展,但是却有三个很难进步的领域

第一个是农业,尽管人类到今天已经进行了三次工业革命了,但是农业的单产始终无法像工业品一样几十倍,上百倍的提高,二十世纪化肥,农药,种子技术的快速进步,曾经使得农业单位产量提高了几倍,但到现在单位面积土地的粮食产量已经很难再大幅提高了。

我国为什么一直坚持着耕地面积红线,原因就是因为农业技术进步遇到了瓶颈,如果我们的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还可以轻而易举的增长几倍十几倍,那就无所谓耕地红线了。

相比之下,城市里面的工业品生产力是非常惊人的,人均产量极高,提升很容易。

以重量算中国每年生产的各种工业品重量高达上百亿吨,这可不是我随便说的,以中国为例,2022年粗钢产量就达到10.13亿吨,水泥产量21.3亿吨。

以数量算就更惊人了,就以我们日常非常关注的芯片(集成电路)为例子,2022年产量高达 3241.9 亿块,这可是超过3000亿不是3000万啊。

还有我们日常使用的塑料袋,14亿中国人平均每个人每年都得用个几十个几百个吧,这是几百亿上千亿个的产量。

由于生产效率低,而且农业生产要占用农民大量的时间,所以全球的非工业化国家,或者说农业国家都穷,包括我国工业化之前也很穷。

参考发达国家和我国的富裕乡村,要么就是人少,要么就是有旅游业,乡镇制造业等其他产业。像美国的农民之所以富裕,人家在平原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农民数量少,一个国家农民就几百万。

我国2022年乡村常驻人口还有4.91亿人,还在不断减少,我感觉未来我国的粮食生产将会越来越集中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几个适合少数人进行大规模机械耕种的平原,跟美国一样用比较少的人大规模生产。

当然,我国人口在2021年就到达顶峰了,现在在不断下降,未来也用不着这么多粮食。

第二个是居住条件

这个至少对东亚地区来说是这样,连东南亚都好不少。

说中国人多地少,但其实我觉得更多是因为土地和财政绑定了,不要说北美澳新了,就算是泰国的曼谷,还是英国,德国这些人口密度大的国家,其实别墅一样不少,包括我到东欧的一些国家,在首都郊区转了转,同样也有不少别墅。

这个问题我在之前的文章里面也说过多次了,也不再赘述,我想居住条件也是东亚社会和西方国家的最大差距所在。

台湾也好,香港也好,新加坡也好,韩国也好,他们的人均GDP都在三万美元以上了,比中国大陆高的多,但是居住条件却并没有更好,中国大陆一个人均只有几千美元的三四线城市居民小区,居住条件都未必比他们差。

我前不久在B站上看有的博主拍的澳门的富人区,在山上面,但是一看这些住宅的外观,跟广东城市郊区农民自建房没太大区别,价格竟然要几千万,不由得感叹东亚人真是命苦,人均这么高了住的还是这么差。

就算是同样人口稠密的亚洲,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泰国都有大量的别墅,居住条件都不错,我之前关注了一些视频博主,他们到泰国,马来西亚去,采访的人里面竟然还有国内深圳上海的人跑到这些地方去定居生活,居住条件比在国内更宽敞更大,我自己认识的人也有在曼谷买别墅的,而且价格还很便宜,要知道曼谷可是人口上千万的大城市。

东亚模式之所以苦,除了教育太卷之外,居住条件无法进步也是个重要因素。相比之下,东亚一户建最多的日本,是东亚生育率最高的。

第三个是服务业

为什么全球富裕地区都在大规模的引进移民,或者外劳,除了老龄化之外,我想这和服务业的效率很难提升有很大关系。

像理发,可以说过去的几百年理发师的效率基本上就没什么进步。

同样的护理类工作,不管是养老院的护工,还是医院的护士,护工,帮助老人和病人翻身,给病人和老人洗澡,喂药,吃饭等体力劳动,

这个效率几十年乃至几百年来也没太大进步,类似的还有家里的保姆,月嫂等等。

为什么发达国家养老院和医院的护士,护工都会短缺,不少发达国家学护士,当护工更容易拿国籍,不仅仅是老龄化社会缺乏劳动力,而且是因为人工效率无法提升,所以会大量引进移民和外劳干这些活。

服务业的效率无法提升,其实带娃也是一样,为什么现在年轻人生育率低,跟养娃要耗费大量的个人精力也有很大的关系,需要消耗一个人好几年的时间才能把一个娃养到幼儿园,

而现在各种吃喝玩乐又多,那我为啥不把时间用来享受上面呢,养育效率无法提升是导致生育率低的重要原因。

过去的几十年来服务业效率提升最大的可能是外卖,网约车和高铁,

外卖业务蓬勃发展对餐饮行业的改变,节省了做饭和吃饭的时间;

网约车的出现提高了乘客打车的速度,服务态度和体验也提升了;

另外就是高铁提供的交通出行服务速度更快了,做高铁相比坐绿皮车出行时间少了几倍,但这种例子并不多。

不过呢这些领域的效率提升也并不见得多大,像网约车,虽然接单速度更快了,服务态度提高了,但车辆在城市行驶的速度并不会因为是网约车就有所提升。

经常有人担心说,现在科技进步速度那么快,生产线机器人部署的越来越多,可以大大减少工人的数量,工业生产效率在越来越高,尤其人工智能的进步又能替代掉不少人。

但是我想说,这种效率提升其实更多的体现在制造业领域,在服务业领域效率其实提升的很慢。

从发达国家发展的轨迹来说也是如此,最终一小部分人从事生产效率极高的制造业,大部分人搞第三产业。

下图是我国按照三次产业分的就业人员数量,可以看到我国第二产业(工业为主)已经从2012年巅峰期的2.3226亿人下降到了2021年的2.1712亿人,而与此同时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则从2012年的2.749亿人增加到了2021年的3.5868亿人。

这说明我国在工业增加值持续增长的同时,总就业人数反而下降1500万人左右,而作为服务业的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了八千多万人。

500

未来的技术革命和突破可能会突然带来这三个领域的跃升

虽然现状如此,但是对于未来,我也并不悲观,

对于居住条件的问题,毕竟思想上有各种惯性和认识在,但中国未来人口减少是确定事件,而且还会快速减少。

实际上根据2020年的第七次人口普查,会发现全国大部分城市的人口已经比2010年六普的时候在萎缩了,跟2010年相比,每个省往往就只有包括省会在内的一两个人口最多的城市人口还在增长,其他所有城市人口都在萎缩。

如果哪天政策发生改变,放开低密度社区和别墅,被压抑的需求会迅速爆发出来,我相信各种低密度住宅,北美式澳新式住宅区会在中国各地大量诞生,让中国老百姓能够更廉价的获得更好的居住条件。

而农业和服务业也是如此,我在之前的文章里面曾经写过中国在发展的“植物工厂”技术,可以看以下文章,如果哪天工厂化农产品生产取得突破,将会给全社会带来惊人的改变。

巨头的使命--从一张中国地图说起

植物工厂脱离了天(太阳),由人工光源代替;也脱离了地(土壤),由营养液代替,实现了可控环境下的高效生产。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和业界企业联合搞的植物工厂在2016年已经在福建泉州建成,根据2020年5月《中国科学报》的报道,该植物工厂

“基于高效的LED光谱技术和营养液调控技术、可控的洁净环境,植物工厂所产的蔬菜效率提高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可年产20余茬。”

“绿色无污染,就连营养液也是可入口食品级,所产蔬菜无重金属污染、无农药残留等食品安全问题。”

“目前,植物工厂所产出的植物种类主要集中在叶菜类、果菜类、食用花卉和药用植物,其中药用植物以金线莲、米斛等高附加值的植物为主。”

“相较于三年前,植物工厂的产品种类大幅增加,价格始终稳定;在海拔4300米的无人区实现蔬菜生产的植物工厂,为国家战略需求提供了保障。”

不过,植物工厂的主要成本是劳动力和耗电,这个需要解决,看来可控核聚变还需要突破啊

500

500

距离2020年的这篇报道又是三年多过去了,不知道现在又进步了多少,尽管这种植物工厂技术距离真正的大规模替代土地生产还早,但是已经让人看到有这么一个希望在。 

而在服务业领域,我觉得在可见的未来最大的能够提升效率的就是无人驾驶,一旦无人驾驶真正的在中国落地,中国一下子会有几千万职业司机获得极大的解放,他们只需要让自己的车出去载客,拉货为自己打工就好了。

我在2018年11月的一篇文章里面曾经写过这么一段文字,憧憬无人驾驶带来的对全社会的颠覆性改变:

但是实际上,我们有没有想过,还有这样一种可能性,

中国两三千万卡车司机,因为自动驾驶的出现,从痛苦的每天十几个小时的长距离驾驶中解放出来,大大减少了道路交通事故。

因为大量的国内贸易和运输,依然需要通过公路进行,但是货主自己显然没有必要自己去大量购买几十万元一辆卡车进行运输,他们的最佳选择,依然委托卡车司机帮忙运货,

而我们的卡车司机小明,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同,就有两种选择了:

一种是小明在手机上接单,然后坐着自己的卡车,自动驾驶到货主的仓库装货,随后卡车自动的从深圳运送到哈尔滨,中间小明在车上玩手机看网络直播即可,

只需要在中途驾驶卡车到充电站充电付费。

另外一种是全过程都自动化了,卡车自己到仓库装货,然后自己自动开到哈尔滨,中间自己跑去充电站充电并且付费。

而我们的小明,只需要在深圳的家中休息,一觉醒来发现几千元的运费到手,

就跟现在的房东躺着收房租一样,小明可以躺着收车租。

卡车成为了为小明打工的奴隶,你说卡车司机这个职业消失,对小明到底好不好?

网约车司机也是一样,以后就负责收集抢单,然后叫自己的车去接人就好了,自己可以在家玩游戏。这不比现在好么?

五年过去了,这一天似乎还是很远,但是实际上如果我们比较2023年特斯拉,华为等头部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和五年前相比已经好太多了,随着技术的进步终究会越过突变点,整个社会的变化将是天翻地覆。

另外一个领域就是人形机器人的突破,如果人形机器人能够用于家政和护理领域,那将是史诗级的变化,可以集齐当保姆,带孩子,护工,厨师等各种功能为一身,而老人和病人也将得到更好的照顾。

但是在该领域,目前进步不大,最主要的应用是酒店送外卖的机器人已经大大普及了,疫情期间我在国内住酒店,点的外卖和饭菜都是机器人送到我的房间的,它会自己坐电梯,通过无线通信告诉电梯自己到几楼,到我房间门口会给我打电话。

但是,如果有更多的资本和人才敢于投入,其实也是可以不断进步的,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现在进步很快,这可以让机器人更智能。

以特斯拉的擎天柱人形机器人为例,2022年9月展示原型机,今年5月展示识别周围环境存储记忆和准确控制物品拿放的能力,7月表示已经生产10台,预计11月进行行走测试,明年在特斯拉的工厂进行实用性测试。

这个速度可以说非常快了,下图就是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

500

国内也有创业公司在做人形机器人,下图就是著名网红博主稚晖君(曾作为天才少年被华为招聘工作了一段时间),现在出来自己创业的智元机器人公司在今年8月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品。

500

根据稚晖君接受记者采访,预计明年下半年商业化落地,先应用在工业制造领域,家庭等服务型应用场景都往后排,下图为设想的人形机器人在产线装配底盘。

500

当然,今天说的这三个领域,要想出现大的革命性变化,都是十年为维度的长时间以后的事情了,我觉得今天的10后,20后的孩子们,未来可能会是推动这些革命性变化的主力军。这些做出来后会改变全中国乃至全人类生活方式的事情,想想也是多么的让人激动啊。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