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到底是不是「美食荒漠」

最近,因为亚运节点,关于杭州美食的讨论又进入了大众视野

起因就是因为这张照片

500

地铁上,连官方都开始提醒市民

面对“杭州是美食荒漠”的评价,要做好情绪管理

一记来自官方的石锤,又重新掀起了杭州到底有没有美食的互联网辩论

就在我们后台留言区,都能看见各种不同的声音

500

身边去杭州旅游的朋友,回来分享的第一句话是西湖太美了

但排了半小时队的一碗面,也是真的很难吃

500

为什么各方面都很优秀的杭州,偏偏在美食上备受争议?

杭州,真的沦落到美食荒漠的地步了吗?

01

杭州美食荒漠的声音,这几年尤其大

我最先关注到杭州美食荒漠的讨论

是这几年互联网经常冲上热搜的各种词条

动辄就是上亿级别的国民热度

500

无论实地体验过的游客还是纯粹的互联网观众,都集体调侃着杭州美食荒漠的窘迫

一个又一个热梗层出不穷

很多人表示到杭州吃过最好吃的食物,是海底捞、汉堡王...

500

还有古道热肠的四川网友,担心白素贞从老家青城山定居杭州后吃的不习惯

500

包括今年官方的一份“夜之味”示范名单中

也赫然列出了肯德基和麦当劳

500

@红茶魔术猫

亚运这几天,点开智能亚运一站通,就能看到来自官方推荐美食:

肯德基、必胜客、隅田川...

500

看到这几个字,我瞬间有点绷不住了

果然,还是官方打击最为致命

目前小程序界面上官方推荐的字眼已经去掉了,但肯德基的名字还在

不过这些还不算最离谱,毕竟连锁品牌粉丝量大,确实更有优势

实在没想到的是,有一天巴比馒头都成了杭州美食界代表了

500

别说杭州人了,厨神听了都流泪

这场美食界的网络硝烟里,最突出的还是话题量屹立不倒的一道名菜:西湖醋鱼

千万粉丝美食博主乌啦啦的视频中,对西湖醋鱼的反应不言而喻

500

@特别乌啦啦

按理说,一道流传已久的名菜肯定有名菜的道理

但西湖醋鱼愣是让全网食客们统一了战线:这鱼死得冤枉

500

至于口味,单是描述出来就已经腮帮子发酸了:

就像跳进西湖里追着鱼直接生啃,百分百原汁原味

让人怀疑这么有钱的杭州,是不是只记得拜财神爷,忘记拜灶王爷了

否则很难想象我泱泱中华美食界,还能有一个地方能把鱼做成这样

一边是互联网上对杭州美食的群起而攻之,一边是不信邪去打卡的游客不断踩雷哭着离开

杭州的美食口碑似乎陷入了错误循环

但,玩梗归玩梗,杭州确实是有美食的

传承已久的杭帮菜,目前共有36道传统名菜

今年5月,米其林指南首度入杭后,也证明了杭州真正用心经营的店铺在美食界的江湖地位

500

杭州也成为继上海、广州、北京、成都之后,全国第五个拥有米其林指南的大陆城市

只是对整体口碑的挽回来看,效果不大

因为上榜的餐厅数量、星级都很低,最高只获了一星,且仅有6家

对比其他四个城市的标准,又反向证明了,杭州美食荒漠化似乎也不无道理

02

为什么这些年,优等生杭州唯独在吃上落后了

杭帮菜出名厨,也上过国宴

如今杭州美食荒漠的问题,或许压根不在菜本身

往深了说,这是城市发展和社会经济学的问题

听起来有点过于严肃了,但各位,还真不是我小题大做

吃,历来都是国人的一件头等大事

饮食的流变,背后也折射出城市迅速发展下,杭州真实面临的餐饮困境

第一个,就是餐饮的过度商业化

作为文化旅游名城,如今杭州餐馆面向的主体客群已经不只是本地人

更多的是一次买卖的庞大游客群体

尤其很多景区、商业街附近的餐厅,不仅要讲效率,出于高昂的租金,还要看成本

逐渐形成了流水线式出餐模式,主打一个快字

关键的是,这些餐馆只做游客生意往往就能做得很好,也就不会去费心研究口味了

而杭帮菜,要么是功夫菜,要么是时令菜,注定跟不上节奏

比如龙井虾仁

500

@浙江发布

这道名菜,乾隆下江南时就有了,算是皇家认证过的口味

但做法也够讲究,茶叶须得是明前的龙井,虾仁要徒手剥的河虾仁

再裹上蛋清和淀粉,油炸约15秒捞出沥干,加入沸水泡开的茶叶,最后才是成菜的烹煮

工序但凡少一步,原料用的次一点,直接整盘垮掉

这样的杭帮菜,无论成本还是烹饪手法,在快餐时代,多少都有点曲高和寡的意思

第二个就是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导致杭帮菜众口难调

前几天去杭州,感受最深的就是这座城市的包容

过去10年,杭州也确实是人口增长最快的城市,单去年就新增了常住人口17.2万人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曾在杭州拍过来自河南籍的10万出租车司机

500

@CCTV官网

他们最熟悉的本味还是家乡的一碗胡辣汤

和杭帮菜的口味差异十分明显

更不要说因为互联网行业崛起,从全国涌入杭州城的百万年轻人才

各地人口的迅速导入,使得杭州城的口味差异化越来越大

吃不惯、没味道,从个人的味蕾尺度出发,其实都可以笼统的归为不好吃

杭帮菜大师傅马坤山,认为杭帮菜多用蒸、烩、氽、烧等烹饪手法,讲究“应时而食”,尽量保持食材原有的味道

500

@杭州动态

对比淋漓过瘾的大众美食,清鲜淡的江南风味,大概确实少了几分舌尖上的吸引与诱惑

显得过于保守了

而这种保守,又极度依赖食材和技法

于是就形成了一种闭环:外来餐饮越来越多,本地餐馆逐渐边缘化

杭州很多只此一家的老底子面馆,位置隐蔽、数量少,养着一帮口味刁钻的食客

早年在吴江广场打游击的拌川,还有按心情和胃口加浇头的片儿川,都是老杭州人寻来落胃的一碗寄托

500

吴山拌川王@更杭州

但外来餐饮品牌的冲击,让这样的老底子餐馆越来越少了

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师傅退隐江湖后,手艺逐渐无处可循

街头巷尾的传统小吃、老餐饮店消失了,留下的是商场里的预制菜和网红餐厅

连本地人想吃一回本味,都要去小巷子里挖宝

至于外来游客,要在短时间内找到最能代表杭州美食水准的那一家,无异于大海捞针

于是杭州美食荒漠的名声就逐渐坐实了

03

不过如今的杭州,也开始在美食上努力自救

面对这两年的荒漠风评,今年,杭州官方也做出了反馈

首先就是一系列官方大动作

3月底,杭州市商务局召开了推进餐饮发展的专题会议

500

还出台了一份《推进杭帮菜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征求意见稿)》的官方文件

试图自上而下地挽回杭州的美食地位

不过最轰动的,是悬赏百万出点子摆脱美食荒漠的新闻

500

虽然最后官方辟谣只是征求意见的想法,但杭州提升地方美食的决心可见一斑

除了推动杭帮菜标准的建立,如何集中运营美食形象也是一门学问

于是,为了摸清别的城市如何在吃上做文章,2月初浙江和杭州的商务部门积极走出去

专门组队到江西、湖南调研,深度体验了一把长沙的坡子街、南昌的699街区

500

长沙夜生活美食街@新华社

还去了茶颜悦色、文和友等门店实地勘察

吃米粉、喝奶茶,取美食真经

回来后也确实找到了一些灵感,就是打造特色小吃IP

就像火锅之于川渝、热干面之于武汉、肉夹馍之于西安...

未来,杭州计划将葱包桧、定胜糕、春卷、杭州小笼包等做成强IP品牌

迎合更多年轻人的口味和消费需求,形成一张舌尖上的城市名片

不只官方,一些民间餐饮店如今也非常努力地与时俱进

比如杭州的百年老店知味观,2006年就被商务部认定为第一批“中华老字号”

去年仅电商渠道的销售额就有4个亿

但每年依然会拿出三分之一的利润投入研发

并通过传统门店信息以及大数据,收集顾客意见和需求,不断地进行创新、改良

500

@知味观食品

以最普通的月饼为例,为了让传统糕点更符合年轻人的口味

知味观从奶茶、咖啡中汲取灵感,研发了生椰丝绒拿铁、红沁柑柚茶、红莓黑加仑等各种潮流月饼,受到年轻客群欢迎

这种用心和投入,在这几年的杭州餐饮业是很少见的

另一家百年老字号,楼外楼

因为临近西湖,一直有醉饮十里湖光风月的雅谈

500

楼外楼孤山店@杭州文史

但店里的西湖醋鱼,却在众多食客中备受争议

今年楼外楼也吸取顾客和网友意见,在原价的基础上,将传统的西湖草鱼换成了成本更高的衢州开化清水鱼

去掉了人工养殖草鱼的土腥味儿,从而提升西湖醋鱼的口感

而这么做也确实能看到一些成果

1月初换鱼之后,楼外楼每天大概能卖掉三四百份西湖醋鱼

而且大都是光盘

说明杭帮菜的提升,确实已经迫在眉睫了

04

说到底,杭州为什么迫切地想在美食上翻身

虽然互联网舆论对杭州美食置喙颇多

但从数字上看,杭州的餐饮业发展得其实并不差

今年3月底杭州市统计局发布了一个数据:

2022年杭州餐饮收入1171亿元,贡献了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6%

百炼智能的《2022年餐饮行业洞察报告》也显示,到2022年底,杭州餐饮门店数量达到10.95万家

仅次于北京、上海

这两个数字,意味着杭州已经形成具备吸金能力的现代餐饮工业

今年各个城市都在促进消费,杭州也不例外

尤其年初去湖南调研后,长沙以消费带动餐饮、再以餐饮反向拉动消费增长的模式给了杭州很大启发

而如今,餐饮,恰好能成为杭州带动消费的一个重要抓手

于是摆脱美食荒漠的称号,对杭州来说,就是下一步努力的重要方向

而且各位还可以注意下,今年杭州的一系列行动,始终强调的都是同一个群体:年轻人

显然,杭州摆脱美食荒漠的野心背后

还是因为这座城市,一直有它想要抓住的

最后,想问下各位有吃过杭州的美食吗?在你心里,杭州到底算不算美食荒漠呢?

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500

以上正文,来自余奔雷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