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和二本出来就决定他们人生了?我的经验里怎么就不是这样的呢?

【本文来自《德国从小学四年级就开始分流了,中国中考分流是太早还是太迟?》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加油种花家
  • 今年发布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有两个朋友的孩子分别收到了通知书,首先说这两个家庭都差不多的工薪阶层,两个孩子也是我们看着长大的,从小在一起玩,都很善良也不调皮有礼貌,区别是一个孩子学习比较好,一个普普通通,学习好的那个孩子父母看得严什么爱好都不准,课余经常补课,另外那个孩子家庭比较随性注重孩子兴趣发展,喜欢音乐就让他业余去学点打击乐器什么的、打打篮球球什么的;结果高考结果是,一个上海交大,一个二本...

    两个人虽然家庭差不多孩子本质也差不多,但是从此人生大不同;一个毕业有好工作高收入好的社会地位、一个一毕业就失业可能注定一辈子漂泊;

    这种案例太多太多了,所以现在大家卷,也是没办法的事,大量现实数据教育了父母,读书,刷题、补习、往死里读,读得的读读不得的也读,其它啥玩意儿都是扯淡,因为我们的企业文化(国家奖励体系就是如此)就是这样的;遗憾的是,好学校的招收比例永远就那么点(譬如985在大多数地区录取比例不到2个点),永远是大多数人做普通职员,当大家发现,即使我拼出老命也不一定成功时,那么,我为什么还要生孩子,还要生几个孩子?这不是害自己也害孩子吗?

    所以,你要人家不学习不补习,这不断送人家孩子前程吗?禁止人家追求幸福的权利吗?谁敢这样父母敢和你拼命你信不信;

你这个也太武断了,上海交大和二本出来就决定他们人生了?我的经验里怎么就不是这样的呢?我小学到大学的同学最后混的好坏跟他学习成绩并没有非常大的关系,我是大专毕业的,今年刚完成专升本,有学位的这种,不是函授,但就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所有同学里,我混的还算好的那个,也认识很多硕士和博士生留学生,我跟他们畅快交流并没有落伍,就看自己是否一直保持学习状态,这跟什么学校毕业到最后关系是不大的,我觉得不要去给人太过标签化,有些人他就适合读书,有些人就不适合读书,但最后做为社会的一份子,能不能很好的适应环境并做出自己的成绩,更多的还是跟这个人的独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求知欲、性格坚韧程度、吃苦程度、价值观有很大关系。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