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音速导弹令美国恐惧
高超音速导弹令美国恐惧
来源: 华语智库•作者: 杨民青 从武器特性上说,高超音速武器与核武器一样,是国家实施战略威慑工具。一旦拥有后,应发挥其强大的战略威慑作用。美国和俄罗斯适时公布有关高超音速导弹消息,为的是对目标国家进行有效的战略威慑。对此,中国应像当年公布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一样,选择适当时机和方式,对外介绍研制高超音速武器的相关情况以及使用原则,达到对美国及西方国家进行战略威慑的作用。俄罗斯和中国研制高超音速导弹早已不是秘密,美国和西方国家庆幸的是超高音速导弹未走入实战。2018年,随着俄罗斯“先锋”高超音速导弹如愿以偿列装部队,美国和西方国家已感到恐惧,今后,这一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2019年2月20日,俄国防部长绍伊古表示,首个“先锋”高超声速导弹团将于今年12月加入战斗值班序列。意味着俄罗斯高超音速战略导弹已提前进入实战。
2019年3月6日,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与美国雷神公司签署了价值6330万美元的合同,用于发展高超音速战术制导战斗部。据悉,这是近期美军连续加大高超音速武器研制投入的项目之一,为的是应对俄罗斯和中国的高超音速武器。
率先列装的俄“先锋”高超音速导弹音速指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的条件下物体移动340m/秒的速度,即1M(马赫)的速度;高音速是指移动速度M1至M5之间的速度;超高音速则是指物体移动速度超过M5的速度,约合每小时6000公里。
超高音速导弹的飞行速度超过了截至目前的所有武器。比如:从乌鲁木齐飞到上海,民航飞机单程最快需要4小时25分钟,而超高音速航空器只需30分钟,甚至更少的时间。
人类进入超音速时代为上世纪40年代二战时期,美国研制的F-86和苏联研制的米格-15战斗机均为超音速战机。此后,超音速飞行器研发速度提升放缓,最高达3M、4M,一直未超过5M。
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都曾竞发超过5M的超高音速武器装备。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因经济困难,耗资巨大的高超音速武器研制项目曾被一度叫停,进入新世纪后,俄罗斯恢复了相关项目的研发。
高超音速飞行器主要包括三大类:即高超音速巡航导弹、高超音速飞机、高超音速空天飞机。高超音速导弹不但可打击5000至6000公里范围内的目标,而且,还可以打击空间卫星,作为反卫星武器,超高音速导弹的成本比其他武器装备成本明显低廉。
据美军战略司令部透露,美国发展高超音速导弹计划的目标是:尽早研发出比现役巡航导弹飞行速度至少快5倍以上的武器装备,可以在1小时内打击地球上的任意目标。这种武器装备一旦投入使用,美国可在无须使用盟国或海外基地的条件下,随心所欲地向目标发起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击。若这一愿景成真,意味着美军不但拥有顶尖的导弹防御系统,而且,在主动打击方面走在世界最前列。
多年来,在对研制高超音速武器装备的报道领域,来自美国和俄罗斯的新闻较多,中国的相关消息较少。近几年来,海外媒体对俄罗斯和中国研制超高音速导弹的进展十分关注,美国媒体甚至声称,俄罗斯和中国已走在美国前面。
2018年3月11日,俄罗斯国防部官方网站发布消息说,俄军的“匕首”超高音速导弹发射系统已顺利通过所有测试,试验中的导弹准确命中既定目标,验证了高超音速导弹发射系统性能良好。
2018年12月31日,俄罗斯卫星网的报道说,近日,德国《世界报》网站刊登文章说,俄罗斯“先锋”超高音速导弹引起美国的恐慌,经俄演习确认,这种超高音速导弹有发展到27马赫速度的能力。
2018年3月1日,普京在发表国情咨文时对外宣称,目前,俄罗斯军队已经列装高超音速武器,表明俄军在高超音速导弹实战化方面居领先地位。
“先锋”高超音速导弹技术优于美国在现代战争中,速度早已经成为制胜的关键因素。过去的作战原则是以多胜少,现在的作战原则是以快胜慢。研制高超音速武器的目的,追求的是以速度取胜。
高超音速导弹的飞行速度可突破现有先进反导系统的拦截,主要是因为现有的反导系统从发现目标到实施拦截的这一过程,无法在一个多小时内完成。何况,高超音速导弹在遭遇拦截弹时,可以机动地改变方向有效规避对方的导弹拦截。
有美国专家说,俄罗斯“先锋”高超音速导弹对美国雷达造成的严重威胁,不仅是速度和灵活性的问题,最大难点是反导系统无法提前察觉,这使美国在太平洋沿岸导弹防御失去本来的意义。
德国《世界报》曾发表文章,援引美国国防部主管研究与工程的副部长迈克尔·格里芬的话说:美国可以部署反导系统雷达的地方不多,所有的导弹防御系统在侦察中,均将成为这种高超音速导弹的打击目标。也就是说,未等美国的防御系统发现对方后作出反应,便被俄罗斯的高超音速导弹一击摧毁。
2018年12月27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称,参与研发俄罗斯“先锋”中程弹道导弹和“白杨”战略弹道导弹的莫斯科热工技术研究所总设计师尤里·所罗门诺夫,在接受俄媒采访时表示,对俄实施核打击者100%将会得到“回报”。
他说:
【“俄罗斯拥有多种反击手段,可以确保对俄实施核打击者受到严惩,况且,这些手段不会同时被摧毁,不管是谁,其必然会遭到反击。”】
尤里·所罗门诺夫说:
【“至于部署在欧洲大陆的反导防御系统,则是另一回事,这是另一种类型威胁。部署在欧洲的美国反导系统可能不被用作防御,而是用作为进攻手段。但是,与俄罗斯导弹技术相比,对方已经落后了。总之,表示,美国今天的反导系统极其低效。”】
在俄罗斯专家们看来,在核反击武器研发方面,俄罗斯要领先美国10至15年,美国已经远远落后了。
俄罗斯媒体公开透露说,现在,俄罗斯如果决定轰炸美国,只需要15分钟,因为,如今俄已经拥有20M的“先锋”高超音速导弹,时速可达6800米/秒。
2019年1月1日,俄罗斯媒体报道说,最近,俄罗斯总统普京来到位于莫斯科的国防指挥中心观摩试射“先锋”高超音速助推滑翔导弹(简称HGV)系统,这是“先锋”系统在2019年投入使用前的最后一次公开试射。
据悉,此次试射任务由位于俄罗斯的乌拉尔南部、奥伦堡地区的杜巴罗夫斯基导弹基地负责执行,发射载具使用UR-100N洲际导弹(北约绰号:SS-19“三棱匕首”,最大射程1万公里,助推阶段,可将“先锋”系统(内置3枚导弹)送抵距地面10万米高空的大气边缘,“先锋”高超音速助推滑翔导弹启动冲压发动机,将滑翔导弹进一步加速。在进入加速滑翔段后,“先锋”导弹的最高飞行速度可达到20倍马赫,同时,在飞抵目标区之前可进行多次非常规变轨规避飞行,即可以纵向或横向机动。
按20倍马赫的飞行速度计算,“先锋”导弹从俄罗斯境内发射,飞抵美国首都华盛顿,并投放常规弹头或核弹头仅需15分钟,比现役洲际导弹的飞行时间缩短至少一半,将大幅缩短美军反导系统预警雷达的反应时间。
俄媒体报道称,凭借非常规机动能力及20马赫的高超音速突防速度,“先锋”导弹可成功规避美军现役反导系统侦察及拦截。突防时,可分别由3枚“先锋”弹头,从不同方向攻击同一(或不同)目标。俄总统普京还特别强调,“先锋”具备搭载核弹头能力。
由于两者的飞行弹道明显,“先锋”导弹不同于飞行弹道相对固定、易于预测和拦截常规洲际弹道导弹,因此,美军现役部署在阿拉斯加州的“地基中段拦截弹”系统及本土的“萨德”高空战区拦截系统,无法防御俄军“先锋”高超音速一类的战略导弹。
2018年底,普京对外宣称:
【“‘先锋’导弹系统领先于潜在对手的防空导弹系统,在未来将战无不胜,装备这一系统的战斗团已经成立,每个团至少配备2套发射系统,将于2019年投入战斗值班任务,此次试射是献给俄罗斯的最好新年礼物。”】美媒称中国高超音速武器即将服役
多年来,美国一直关注中国研发高超音速导弹的进展特别是所有细节,不断通过公开媒体和网络渠道,千方百计地获取相关消息。
2014年1月和12月,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曾两次回应有关中国进行高超音速导弹试验的提问,称在境内按计划进行的科研试验是正常的,不针对任何国家和特定目标。在外国记者看来,中国的这样回应,证实了外界对中国高超音速导弹的猜测。
2014年12月4日,美国《华盛顿自由灯塔报》报道说,中国进行了第三次高超音速飞行器试飞,这是其新型战略核武器系统的一部分。美国国防部发言人透露,美国监测到中国在当年的12月2日,进行了第三次高超音速飞行器试飞。
据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披露,作为美国高超音速项目之一的X-51A“驭波者”航空器自2010年开始试验后,成功率只有25%,在技术上明显落后于俄罗斯。相形之下,近几年来,俄罗斯和中国,在高超音速武器研制领域已经走在美国前面。
另有美国媒体披露,作为高超音速武器的中国DF-ZF导弹在多次的试射中,成功率超过了80%,与俄罗斯相比绝对不落后。
美媒的一篇报道称,中国DF-ZF高超音速导弹已经完成7次测试,预计最晚可能于2020年列装服现役。另据美国华盛顿自由灯塔网站报道说,中国的超燃冲压发动机自2000年就开始研发,截至目前,已经进行过多次成功的飞行测试。
美国专家分析认为,2018年,中国先是测试了飞行速度5.5至6音速的“星空”-2火箭试验。而后,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对3个缩小版“宽域飞行器”模型进行了测试,这是中国首次测试可调节速度的高超音速飞行器。此举标志中国正致力于高超音速武器精确打击方面的研究。对中国来说,这对于设想中利用高超音速武器穿透多层防御系统执行战略打击任务,以及反航母作战等极为关键。
发展高超音速技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20年来,世界航空航天大国纷纷以高超声速天地往返系统、高超音速导弹和高超声速飞机为目标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独立拥有抢占空中和空间战略优势的利器。
据国外专家分析,中国的高超音速飞行器已经进行过多次成功试射,中国研发的有动力和无动力的高超音速飞行器,可由固定的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装置发射,也可以由水下的潜艇和空中的战略轰炸机的弹舱发射,后两者发射方式因更无法拦截,对于美国来说更具有致命的威慑力。
有专家推测,中国的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很可能是在火箭的初步推进阶段后用导弹发射,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随后在近太空,即不到百公里附近的地域飞向预定目标。有专家判断,中国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可从太空边缘以8至12马赫的速度飞行,即时速可达9791公里至14688公里。
有专家推测,中国自行研制的高超音速飞行器一旦部署,安装在洲际弹道导弹上的高超音速导弹的弹头,无疑将具有全球打击能力,而且,由于中国研制的高超音速导弹具有独特的高速飞行和机动能力,完全可以躲免对方避雷达和导弹拦截器的监测和跟踪,因此,对方很难实施有效的拦截。如果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一旦正式服役,必将改变世界核威慑的整体态势,中国的核威慑能力将空前增强。
从目前美国和西方国家取得消息来看,中国研发的高超音速导弹并不落后于俄罗斯,在某些方面,中国未公布和面世的高超音速导弹性能可能超过俄罗斯。
这是因为,一方面,俄罗斯恢复前苏联对于助推-滑翔式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研究,时间并不是很长,一般认为是在2006年之后,开始在俄中央气动研究院进行新型飞行器气动的测试和布局研究。由于研发时间有限、资金缺乏,难以和美国、中国的研究条件相提并论;另一方面,俄罗斯在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气动飞行试验上,尤其缺乏高超音速风洞实地测试和大量必须的研究数据。
据悉,当年外电获得的中国大型高超音速风洞系统的图片,是证实中国正在研制高超音速飞行器的一个重要的证据。从相关的图片上,中国这一大型超高音速风洞,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先进的高超音速试验设备之一。
正因为这样,不少国外专家分析认为,中国的高超音速武器不逊色于美国,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强大的高超音速飞行器研究设备,可以通过模拟还原高超音速飞行器的飞行环境,真实地了解飞行器在层流和湍流中的反应,这为研制先进的高超音速导弹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基础。
据悉,在2006年至2015年,美国曾多次在澳大利亚的武麦拉靶场进行过高超音速武器研制的飞行实验,虽然,科研人员成功进行了超燃冲压发动机实验,但是,边界层的关键性实验并没有完全取得成功。为此,美国空军不得不决定在2017至2019年继续实验。
据悉,就在美国还在苦于没有取得实验成功之际,位于中国四川绵阳的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已经解决高超音速飞行器相关空气动力学基础性的关键难题。
在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基金的支持下,在某卫星发射中心进行了某型航天器飞行试验,试验飞行器点火、离架、飞行正常,获取了可供分析的遥外测数据,飞行器全程飞行稳定,防热和承力结构无破坏,工作过程完全可靠,成功回收飞行器残骸和黑匣子,实验取得圆满成功。
美国专家认为,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完成全飞行试验的高超音速跨大气层飞行器实验,从而成为完全掌握高超音速飞行器特性研究的国家。
从武器特性上说,高超音速武器与核武器一样,是国家实施战略威慑工具。一旦拥有后,应发挥其强大的战略威慑作用。美国和俄罗斯适时公布有关高超音速导弹消息,为的是对目标国家进行有效的战略威慑。
对此,中国应像当年公布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一样,选择适当时机和方式,对外介绍研制高超音速武器的相关情况以及使用原则,达到对美国及西方国家进行战略威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