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面”之殇
某人,名甲乙丙。兰州拉面大举进攻北京餐饮市场时,脑洞打开,吸收了拉面口感筋道、爽滑的特点,用自家研制的老汤炖煮牛肉作为浇头,最终,成就了一碗肉香浓郁的牛肉面。给街坊四邻、亲朋
好友品尝过后,夸赞不绝。甲某便在九十年代开了一家字号为“乙丙红烧牛肉面",的餐馆,引得八方慕名前来品尝的食客终日不绝。笔者退休前,上下班途中,常从餐馆经过,动了无数次进去吃一碗
牛肉面的念头,但终因等位人太多而不得不放弃。然,忽一日,有食客告知甲老板说字号为“乙丙红烧牛肉面”早已遍布京城,各家餐馆规模不一,但都统一使用了他的字号。于是,甲老板拿着自己
的工商营业许可证逐一上门讨说法,但每家餐馆主人不仅也拿出了同样的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许可证而且还拿出了一份字号专利证书,说自己已经在国家商标部门成功注册了“乙丙红烧牛肉面”的冠
名权。有了这套合法的手续,目前已在京城开了好几家分号,个个生意兴隆。甲老板无言以对,只能在心里一遍又一遍扪心自问,为什么我们的法律法规终极目的不是保护那些勤勤恳恳的踏实创业者
却反而让那些投机取巧、不劳而获者渔翁得利呢?几日后,趁着夜深人静,甲老板不得不偷偷取下自己经营了几十年的字号招牌,重新制作换上了一块招牌。上面朱红色几个苍劲大字:老甲红烧牛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