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科幻”小说集——《拾遗记》
当我翻开那本书时,却发现那梦想中的东西已被人创造出来。
——刘慈欣
当我翻开《拾遗记》时,发现被现代人创造出来的东西曾经是古代人的梦想。
——编者按
谈到科幻小说,目前最流行的当属刘慈欣了,他的《三体》拥有大批粉丝群,他的《流浪地球》被改编为电影,雄霸2019年贺岁档,满足了中国观众对国产科幻大片多年的期待,被认为是中国科幻电影的新纪元。
也有观者表示非常不习惯科幻大片中的面孔竟然是中国人,总以为科幻题材是好莱坞大片的专利。其实,中国的古籍中很早就有相当科幻的描写了。《拾遗记》就是一部鲜为人知的“科幻”奇书。其想象之奇特,描写之生动,读来时不时会怦然心动,直呼过瘾。
有一种UFO叫
“贯月查”
《拾遗记》是东晋王嘉创作的一部古代志怪小说集,书里生动记载了种种神奇的UFO事件。如卷一尧帝时,有“贯月查”上的“羽人”神出鬼没。
尧登位三十年,有巨查浮于西海,查上有光,夜明昼灭。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矣。
曾有一则UFO报道称,“加拿大科学家发现来自宇宙深处的神秘电波闪光”。诸君请看,“夜明昼灭”“乍大乍小”,是不是就是“神秘电波闪光”?
科幻电影《降临》中的不明飞行物
查常浮绕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复始,名曰“贯月查”,亦谓“挂星查”。
“贯月查”,后多写为“贯月槎”。古语“查”“槎”同义,“槎”即木筏。贯月、挂星则是对木筏特异功能的形象表达,仿佛月亮和星星能出入云层一般。这艘飞船出现后常年在四海漂浮,十二年绕天地一周。而UFO也是到处乱飞的漂浮的……
羽人栖息其上,群仙含露以漱,日月之光则如暝矣。
“羽人”即神话传说中有翅膀的神仙。这艘飞船上住着天外飞仙,他们神通广大,用露水漱口,喷出瞬间便可使得天昏地暗。
虞、夏之季,不复记其出没,游海之人,犹传其神伟。
虞、夏后期,忽然消失了。这也符合UFO的特点,神龙见首不见尾,忽然出现忽然消失,一直在和人类玩躲猫猫……
书中还提到一种羽衣飞人:
溟海之北,有勃鞮之国。人皆衣羽毛,无翼而飞,日中无影,寿千岁。食以黑河水藻,饮以阴山桂脂,凭风而翔,乘波而至。
这些勃鞮国的人没有翅膀,“无翼而飞”“凭风而翔”。外星人是不是也能这样腾云驾雾呢?反正正常的人类是没有这本领的。脑海里只浮现出孙大圣的身影……
秦始皇接见
外星人
上面对于“羽人”还只是远观,到了秦始皇时期,就与外星人面对面亲密接触了。
始皇好神仙之事,有宛渠之民,乘螺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沦波舟”。其国人长十丈,编鸟兽之毛以蔽形。始皇与之语及天地初开之时,了如亲睹。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有身长十丈、身着鸟兽之毛的宛渠之民前来朝拜。
“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这句听起来很科幻,有一种船可以在海底航行而不进水,不是潜水艇还能是什么呢?顺便说一下,凡尔纳《海底两万里》里的“鹦鹉螺”号,也是这种螺形结构,而被称为“现代科幻之父”的凡尔纳,却比《拾遗记》里的记载晚了1500多年。对了,《疯狂外星人》里的飞船也是螺旋形的……
秦始皇与这些巨人对话,对“天地初开之时”的状况,他们竟然“了如亲睹”。他们年轻时腾空而起,倒退而行、日游万里,年老了依然能“坐见天地之外事”。他们的星球“以万岁为一日”,就是以一万年为一天,这明显是长生不老的神仙了。这种穿越时空的奇人奇事的确匪夷所思,我们只能尊称为外星人。
外星人继续他们的天方夜谭:
及夜,燃石以继日光。此石出燃山,其土石皆自光澈,扣之则碎,状如粟,一粒辉映一堂。
外星人用一种纯天然的“燃石”照明,只要一粒就可“辉映一堂”。这种纯天然无污染的高效能源真令人心向往之,妥妥的夜明珠。脑洞开得越来越大,难怪秦始皇惊呼为“神人”。
后来,不断有人试图考证这些描述是科幻是想象还是小说家所谓的“实录”,其实,是否“实录”似乎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即使这个故事完全属于王嘉的虚构,仅凭对潜艇外形和功能的描述,就已经令人大开眼界了。
秦始皇本就“好神仙之事”,经过这次激动人心的对话,更加坚信仙人仙术存在的可能性。这成了秦始皇最大的心病,他满怀虔诚,一次次派方士徐福东渡找寻仙药,不惜耗费巨大钱财和三千童男童女,却无果而终。
秦始皇当然死不瞑目。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我国历代帝王陵墓大都坐北朝南,以示死后也要君临天下,秦始皇陵却坐西向东,那些兵马俑们也大都面朝东方,这是为什么呢?一种说法是,因为秦始皇生前没能如愿,死后也要面朝大海,以求神仙引渡而到达天国仙境。
秦始皇陵
史书上还有一种记载,说秦始皇为了纪念宛渠国人,还仿照其模样铸造了十二金人置于阿房宫侧:
二十六年,有长人见于临洮,故销兵器,铸而象之。
——《史记索隐》
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于临洮……銷天下兵器,作金人十二以象之。
——《汉书·五行志》
大意就是秦始皇见到了大人和长人,大销兵器铸造了十二金人,可惜后来被毁掉了。
与《拾遗记》中身长十丈的大巨人不同,东晋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里描写了一个身高只有四尺的小外星人,这个外星熊孩子来自荧惑星(火星),目光炯炯,口出癫狂预言:“三公归于司马。”飞走时好像摆脱了地球引力,拖着一条白练绝尘而去、一步登天。
神器
满眼都是神器
《拾遗记》里还有很多超乎当时人们科技常识、具有穿越性的神器。如卷三讲到一种称为“玉人”的机器人:
时异方贡玉人、石镜。此石色白如月,照面如雪,谓之“月镜”;有玉人,机戾自能转动。
又卷一讲到颛顼有一件像导弹一样的飞剑,称为“曳影之剑”,这武器简直充满武侠的豪情:
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起指其方,则克伐;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
四方有难时腾空而起,不用时被储存在一个方形的木匣中,也会发出虎啸龙吟。这显然就是当代军事中的高科技刀兵——导弹了。
更有人工降水降温:
时天下大旱,地裂木燃。一人先唱“能为雪霜”,引气一喷,则云起雪飞,坐者皆凛然,宫中池井,坚冰可瑑。
《拾遗记》中也记录了大量的奇景异物,如卷一记载了一种重明之鸟,这种鸟眼睛里有双瞳仁。卷五有大月氏国进献的双头鸡,卷十更为集中,昆仑山上长着四翼的神龟、“一株满车”的禾穗,瀛洲“鼻端有角”的鱼,还有花叶俱香、食之累月不饥渴的遥香草,风吹衣净的祛尘之风等等,都令人大开眼界,拍案称奇。
《大鱼海棠》剧照
我们的民族从不缺少先知先觉者,中国古代志怪小说中一向也都不乏科学幻想的种子,庄子笔下不知几千里的大鲲大鹏,已经将人类的想象力牵引到几万里之外了。动画电影《大鱼海棠》的原型就取自于此。《山海经》里瑰丽壮观的描述,也成为后世演绎不尽的话题。但像《拾遗记》这般密集有趣的奥秘的科幻描写,却为数不多。想拍科幻电影或动漫题材创作的朋友们,可以好好研究一番这本书了。
《拾遗记》作者为东晋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今甘肃渭源)人。该书本为19卷,被南梁宗室萧绮整理为10卷。《拾遗记》集杂史、博物于一体,语言华丽奇诡,具有很高的文学成就和艺术成就。《拾遗记》前九卷上自春皇庖牺,下至晋时事,以历史年代为经,记述了帝王后妃、文人名士、宦官娼妓等各个阶层历史人物的异闻逸事。部分卷篇后有萧绮录语,对王嘉正文或补正、或辩难、或发挥、或评价。《拾遗记》第十卷则是较为典型的地理博物类结构,此卷以方位的转移为依托,历述昆仑、蓬莱、方丈、瀛洲、员峤、岱舆、昆吾、洞庭等八座仙山,以及山中的奇景异物、有关神话传说等。
章节试读
始皇好神仙之事,有宛渠之民①,乘螺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沦波舟”。其国人长十丈,编鸟兽之毛以蔽形。始皇与之语及天地初开之时,了如亲睹。曰:“臣少时蹑虚却行②,日游万里;及其老朽也,坐见天地之外事。臣国在咸池日没之所九万里③,以万岁为一日。俗多阴雾,遇其晴日,则天豁然云裂,耿若江汉。则有玄龙黑凤,翻翔而下④。及夜,燃石以继日光。
此石出燃山,其土石皆自光澈,扣之则碎,状如粟,一粒辉映一堂。昔炎帝始变生食,用此火也。国人今献此石。或有投其石于溪涧中,则沸沫流于数十里,名其水为焦渊。臣国去轩辕之丘十万里,少典之子采首山之铜⑤,铸为大鼎。臣先望其国有金火气动,奔而往视之,三鼎已成。又见冀州有异气,应有圣人生,果有庆都生尧⑥。又见赤云入于酆镐⑦,走而往视,果有丹雀瑞昌之符⑧。”始皇曰:“此神人也。”弥信仙术焉。
【注释】
①宛渠:即宛渠国。传说中的国名,不详。
②蹑虚:指得道成仙后可腾空而行。孙绰《游天台山赋》:“王乔控鹤以冲天,应真飞锡以蹑虚。”却行:倒退而行。《汉书·高帝纪下》:“后上朝,太公拥彗,迎门却行。上大惊,下扶太公。”
③日没:《稗海》本作“日浴”。齐治平注曰:“按作‘浴’是,《淮南子·天文训》:‘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御览》自此以下作‘臣之国去咸池日没之所九万里焉,日月之所不照,以万岁为夜,其昼则天豁然中开,阔数百丈,万岁还合,则为一日也。及其为夜,琢“燃石”以代日光。此石出于燃山,其土石皆自光明,钻斩皆火出,大如粟,则辉耀一室。昔炎帝时火食,国人献此石也。’”
④翻翔:翻飞,飞翔。曹丕《善哉行》之二:“飞鸟翻翔舞,悲鸣集北林。”
⑤少典:上古帝王,娶有回氏为妃,生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采首山之铜:即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事。《史记·孝武本纪》:“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也。”又云:“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⑥庆都:尧之母。古成阳(今山东菏泽)尧陵南有庆都陵。《史记·五帝本纪》“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句下,《史记正义》引《帝王世纪》曰:“帝尧陶唐氏,祁姓也。母庆都,十四月生尧。”
⑦酆镐(fēng hào):古地名,均为周朝都城。酆即酆京,周文王所都,故址在今陕西西安长安区西北沣河西岸。镐即镐京,故址在今陕西西安长安区西北丰镐村附近。周武王既灭商,自酆徙都于此,谓之宗周,又称西都。
⑧瑞昌:指周文王受命,丹鸟传书之事。周文王名昌,有圣瑞,故称瑞昌。《史记·周本纪》:“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生昌,有圣瑞。”
【译文】
秦始皇喜好神仙之事,有位宛渠国的人,乘坐螺舟来到了秦国的都城。他的船形状好像海螺,即使船在水底潜行,水也不能渗入船内。这艘船也叫作“沦波舟”。宛渠国的人身高十丈,他们编织鸟羽兽毛来遮挡身体。
秦始皇和宛渠国的使者谈到天地刚刚开辟的时候,使者竟然说的好像亲眼看到一样。他说:“我年轻的时候腾空倒退而行,每天云游一万里;如今我虽然老了,年纪大了,但就是坐着也能看到天地以外的事情。我的国家在距离太阳洗浴的咸池九万里的地方,那里把一万年当作一天。我们国家平日多阴云雨雾,遇到晴天的时候,云层破开,天空就会彻底明亮,像长江、汉水那样一片光明。
这时,就会有黑龙黑凤翻飞而下。等到夜里,人们用燃石的光亮代替阳光。这种石头出产于燃山,那里的土石都能自然发出明亮的光芒,敲打这些石头,就会变成碎块,形状好像谷粒,一颗小石子就能照亮一间屋子。过去炎帝开始改变吃生食的习惯,用的就是这种燃石的火。现在国人都进献这种石头。有人把这种燃石扔进山间的溪水之中,翻滚沸腾的溪水奔流了几十里,于是人们把这条溪水命名为焦渊。
我们国家距离轩辕黄帝的陵丘十万里,少典之子黄帝开采首山的铜矿,铸造了大鼎。我曾经远望到黄帝之国有冶炼金属的火光,烟气涌动,跑到那里去一看,三个宝鼎已经铸成。我还看见冀州的上空有神异的云气,知道那里应该有圣人出生,果然不久庆都在冀州生下了尧。我又看见红色的云进入了酆都与镐都,跑到那里去看,果然有丹雀衔来周文王受命的祥瑞符信。”秦始皇听了这些话后说:“这个人是神仙。”从此以后更加相信神仙及奇幻变化之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