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立刚总是和台积电南京厂过不去,不知为何”再讨论
为什么是这么个题目?
关注项老师,大概是在2020年底。
2021年4月22日,台积电召开临时股东会核准28.87亿美元预算,将在南京厂扩充2万片28nm的月产量。第二天,2021年月4月23日,项老师撰文《强烈呼吁制止台积电南京厂扩产,防止台积电芯片生产高端控制低端压制》,反应不可谓不迅速。
2023年7月20日下午,台积电二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刘德音表示台积电正按计划在南京扩充28nm制程产能。项老师于2023年7月21日上午8:14发微博《台积电南京厂将是压制大陆芯片产业的最后一个堡垒》,反应不可谓不迅速。
正是这种迅速,让我产生了这个:“项立刚总是和台积电南京厂过不去,不知为何”的疑问。
本来是酒后躺床上发了条评论,没想到被观网转成文章,那么,“过不去”这三个很情绪化的字眼就很不合时宜,而且,评论内容和文章的要求比起来,也就很简单粗糙了。
一、未来全球芯片产业面临的将是血海市场
1、“芯片供应严重过剩”:从六大晶圆厂的库存调整情况来看,不及预期(参考链接https://laoyaoba.com/html/share/news/874410?source=app_android_v2&news_id=874410),但是也要分开来看,随着高端电子产品(手机、精密设备等等)需求量进入瓶颈期;对高端芯片的需求量也相应减缓,相对于已有的高端芯片产能,产能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对中低端芯片来说,随着汽车、家居等社会方方面面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对中低端芯片需求在可预见的将来,是会有一个很好的增长期的。(想一想,家用智能电器、汽车等等,应该基本上用不着7nm及以上芯片的,而一辆汽车要用到的芯片,已达到上千颗这种级别)。也就是说,中低端芯片供应现在没有过剩。
2、“台积电除了在台湾建设新的芯片厂,也在日本、德国开始建设新的芯片厂,日本、欧洲也规划了大量芯片制造厂的建设,这些芯片厂在2024-2025年就可能建成”,一方面芯片供应严重过剩,一方面又大量上产能,是不是很矛盾?
项老师的解释是:“尽管2021年因为美国打乱了全球芯片供应的格局,引起了全球缺芯的局面,但是全球芯片产业发展的态势,不是缺乏芯片,而是芯片供应严重过剩。为了应对所谓缺芯的情况,美国除了自己推动英特尔等企业建设新的芯片企业,还逼迫三星和台积电在美国建设新的芯片厂”。这意思是不是说,美国判断失误了,把“芯片供应严重过剩”判断成相反的“缺芯”,从而建设了大量产能?
题外话,项老师在另一篇文章里说:“之所以这个厂没有及时的扩建,不是我的呼吁,而是美国的战略误判,美国不允许台积电在大陆扩产”,(链接:https://m.weibo.cn/status/NaQzquoGQ) 在项老师这里,美国已经战略误判两次了。
书归正传,事实果真如此吗?
台积电在美国建厂,主要生产5nm和3nm芯片。目前进展几乎停滞,原因多方面,产能过剩恐怕也是原因之一。
台积电德国厂,计划于2024年下半年开始建设,自2027年年底开始生产。计划生产汽车和其他工业领域的半导体产品,包含22至28纳米和12至16纳米的芯片。目前进展顺利。
台积电日本二厂,预计将在2024年4月动工,目标在2026年底开始进行生产,总投资额预计将超过1万亿日元,主要生产12nm制程芯片,目前进展顺利。
项老师说:“我国也在多地建设了多座芯片制造企业,这些企业都在2023-2025年之间完成”,以项老师的行业影响力,我姑且相信,就不去考证了。
来张图:28nm工艺节点的代工厂商有台积电、三星、联电、格芯、中芯国际、华虹集团等。主要分布在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包含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其中,台积电是全球28nm产能最大的晶圆代工厂,营收约占全球52%。
结论一:台积电德国厂、日本厂主要生产中低端芯片,最早2026年底开始释放产能。不会一开始释放产能就过剩了吧? 以上图中显示的台积电的业界地位,我相信它的战略判断失误的概率不大。
结论二:基于结论一,项老师说:“未来的三年,全球芯片产业将是血海”,至少在中低端芯片领域,过于悲观了。
二、只有我国的环境才能帮助台积电生存
其实不值一驳:台积电在德国、日本已开始建厂,难道以后会生存不下去?那还建它干么呢? 整个台积电要靠中国大陆(甚至南京厂)来为自己输血才能生存??
台积电需要找到成本低、政策好、人才多、资源丰的地方来扩建芯片厂,台积电南京厂固然是最合适的首选地,但是台积电决定在德国、日本建厂前,难道没有考量成本、政策、人才、资源等诸多因素?? 那也太儿戏了吧。
三、台积电南京厂已经开始压制大陆芯片企业
1、项老师说:“2023年上半年,台积电公司营收同比下降13.7%,整个台积电的营收面临了一定的困难,但是今年1-7月份,台积电南京厂营收大增57.1%。不但没有下降,而且是大幅度增长,这个增长差不多是世界各地芯片厂最大的增长幅度。这就是通过在大陆的地利,抢占了大陆的市场。如果不是台积电南京厂良好表现,台积电的营收还会有更大下降。”
那就来看看具体数据,根据台积电半年报:
2023年上半年,台积电归母总营收:323.83亿美元;
2023年上半年,台积电归母净利润:127.27(亿美元)
台积电南京厂,没有查到年报,只找到了新闻里的只言片语,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收80.37亿元人民币(汇率以7.0计,约合11.5亿美元),同比增长57.1%(这个数值,和项老师的信息能对得上,应该不会错),台积电净利率39.2%,南京厂会高一些,按45%计,那么2023年上半年南京厂归母净利润:5.18亿美元。
(链接:https://xueqiu.com/6779062511/260493442)。
结论:对比整个台积电,南京厂总营收占比:3.5%,净利润占比4.1%。南京厂对台积电的影响倒底有多大是显而易见的。
2、项老师说:“大陆最重要的芯片代工企业中芯国际2023 年半年度报告,营收约213.18 亿元,同比减少 13.3%;毛利 47.83 亿元,同比减少51.7%。另一家大陆比较强大的芯片代工企业华虹公司,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88.4亿元,同比增长11.52%┄┄从这个数据不难看出,可以说台积电南京的增长,就是抢了中芯国际和华虹的客户,是从中芯国际和华虹口中夺了食。”
先来看看其它同类公司2023年上半年的表现:
台积电:营收同比减少13.7%,净利润同比减少11.6%;
三星电子:2023年第二季度,三星电子累计实现营收60.01万亿韩元(约RMB 3355.70亿),同比下降22.27%,环比下降5.87%;实现营业利润6700亿韩元(约RMB 37.47亿),同比下降95.25%,环比增长4.69%。
高通:2023年Q2营收为84.5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09.36亿美元下降22.7%,净利润为18.03亿美元,同比下降51.7%,直接腰斩。
联发科:2023年Q2营收为新台币981.35亿元,同比下滑37%,环比增长了2.6%;净利润为新台币466.46亿元,同比下滑39.2%,环比增长了1.6%。
英特尔:2023年Q2总营收129.48亿美元,同比下降15%;净利润14.73亿美元,去年同期净亏损4.54亿美元,表现有所回转。
SK海力士:二季度营收为7.3059万亿韩元,环比增长44%,同比下降47%;净利润为-2.9879万亿韩元,环比下降16%,同比由盈转亏。
就不一一列举了。
中芯是因为被南京厂抢了客户、夺了食导致业绩下滑,那么高通、英特尔们的业绩下滑又是被谁抢了客户、夺了食呢?
中芯业绩下滑的原因只有一个:芯片行业大周期如此,目前处于低迷期。而作为业界大佬的项老师,把中芯业绩下滑归为是被南京厂抢了客户、夺了食,是很让人大跌眼睛的。
四、关于竞争关系
具体到南京厂,其目前的状态是这样的:
图片说明:“第二阶段1B”,就是本次扩产项目,目前还处于建设过程。其产品就是28nm芯片,新产能60万片/年,合5万片/月。
关于28nm芯片的市场研究,正好有个资料:http://huxiu.com/article/658506.html 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以下内容、数据均来自于此处。
我国终端企业对于28nm需求也不断地在增加。2019年我国28nm芯片市场为39亿美元,并以69%的增长率高速增长到2020年的66亿美元。后因华为受美方制裁,国内终端企业对于28nm芯片的需求发生了短暂的萎缩,28nm芯片产品市场至2021年约合52亿美元。预计至2027年28nm芯片市场将增长至104亿美元,2023、2024年预测值分别为:63和76亿美元;
在我国,28nm仍属于自主可控产能中较先进的节点,目前仅中芯及华虹拥有量产产线,故而2021年整体营收偏低,仅为7.15亿美元。预计至2027年,国内28nm节点代工市场将增长至28.18亿美元,2023、2024年预测值分别为:17.57和20.77亿美元。
以2024年,国内总需求76亿美元,自给20.77亿美元,有55.23亿美元需要进口。
1、不管南京厂是姓“社”还是姓“资”,其扩产的5万片/月的这个产能,归入自给这一方,应该没什么疑问,增加自给,减少进口依赖,为什么要反对??
2、上图中,南京厂16nm(含16nm+12nm)已有产能合计61.8万片/年,与扩产产能相当,假定其产值也相当(总体上来说,28nm的芯片应该没有16nm的贵吧),那么按照2023年上半年南京厂的业绩(16nm芯片,61.8万片/年的产能,半年11.5亿美元)估算,其28nm的芯片在2024年的产值是23亿美元左右(28nm芯片,60万片/年的产能,半年11.5亿美元,全年23亿美元)。
3、竞争关系:项老师说“台积电需要找到成本低、政策好、人才多、资源丰的地方来扩建芯片厂,台积电南京厂成为最合适的首选地”,再加上台积电不输于进口芯片的技术、加工能力,在南京厂、进口芯片、中芯华虹三方当中,竞争力排名应该是:南京厂>进口芯片>中芯华虹。南京厂首先替代的应该是进口芯片吧?
其一,对于技术要求高(中芯华虹们达不到),必须要用进口芯片的,现在有了南京厂,哪怕价格一样,是不是要选择南京厂芯片,不用进口了?质量一样,就在身边,多方便啊,这就是优势!
其二,对于技术要求不高,三方芯片都可以用时,进口芯片因成本最高(加税啥的,让它成本高),价格最高,南京厂价格不会比进口芯片低(同样价格时和进口芯片比都有优势,为毛降价?),那么中芯华虹的空间基本不会受啥影响。有人会说,把进口芯片堵住了,南京厂会不会降价和中芯华虹们竞争啊?会的,那是在把进口需求全部干掉之后的事情。从前面的计算可知,南京厂的23亿美元全部替代进口需要后,还有55.23 - 23 =32.23亿美元的芯片进口需求。
这段“竞争关系”写得不咋地,望万能的观网网友指正批评。
五、奇想
极限推想一下,如果台积电愿意把它除7nm、5nm、3nm、2nm以外的所有产能都搬到这边来,不知网友们会是个什么态度。我的态度是:别管它姓“资”还是姓“社”,在我的地盘上,我就能做得了主,我是举双方赞成的。
最后自报下家门:本人“风频玫瑰”,在江苏常州搞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即不是1450,和台积电南京厂更没有半毛钱关系,有环评业务可以联系我,有介绍费的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