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师弟介绍对象,对方算是地方院校老师,一说到彩礼,一点不低(30+)

【本文来自《中国婚育率降低会逆转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晨枫
  • 彩礼和婚戒问题:我们结婚的时候,没有彩礼,只有家传的金戒指一枚给了老婆。后来说起过补买,真到买的时候,她又不肯要了,“老夫老妻了,买那干啥,反正从来不戴。”

    我女儿结婚的时候,我们也根本没有想过彩礼的事情,婚庆还是我们出一半。我们觉得挺合理的。婆家倒是很想买一个大钻石戒指,女儿不要,她只接受了一个珍珠戒指,她接受的是象征意义,不是金钱价值。

老师的理念很好,值得尊敬,包括很多网友的回复,都有看。但说下笔者感知吧,京沪浙都有待过,所了解的应该算中等阶层上,地方而言,则看得更多。我们观察一个事情,要看到明朗的,但也要看到范围现象,这个不是只谈理念就可改变,因为现实摆在那。

以地方所在市谈谈了解吧,首先下设县就有一些网友提到的高价区,比如28.8+起步(仅彩礼),还有个县是38.8万起步,除此外,前提是房车已有(100-150万+),总计对地方言不是一个小数。是不是高学历区就不存在呢,没有。笔者帮师弟介绍对象,对方算高学历,地方院校老师,平时大方开明,但是在社会风气影响下(“凭什么更差的都收,她不收,岂不是廉价?”),一说到彩礼,一点不低(30+),并且要求工资上缴,房车只是基本条件。这不是个别,即使所谓意思一下,往往都不低,因为关乎脸面。带来的问题是什么呢,很多适龄的女生不甘心(拖到32-35以上的单比比皆是,“凭什么便宜男的”),而一些适配男生因为同层难找,只能花费更多的时间下找,比如年纪小点,但工作一般。代价是整个适龄阶层全部推后,受伤最大的是谁,其实是那些总在待价而沽的女生,也给很多男方家庭带来非常大的负荷。

是不是只存在某个区域,不是,它是有传染性的,当一个小区域收,则另一个地方会受到传染,“凭什么自己吃亏”,婚恋取向其实是扭曲的,看太多,最后把婚恋谈成生意,然后不欢而散。这就是笔者原来说这些田园媒体遗害之多,谈封建彩礼怎么不谈封建礼教?只谈权利,义务去了哪?

有没有好的,当然有,但是具体个别不代表一定风气,因为“多数人都受制于环境”。婚恋什么时候变成了一方的事。或许比对内外及往今,我们是需要反思,要对扭曲社媒予以修正,要对社会风气予以引导。

改善,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让婚恋回归婚恋,家不是生意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