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解放军22导快,能造几艘台军“微型导弹艇”?
本想着写点儿不是海军的东西,但是看到台湾媒体的最近有关“微型飞弹突击艇”的报道,顺便还是忍不住来吐槽一波。由于有关这个小艇的内容并没有太多除了预算之外确凿的内容,加上之前台湾“中科院”建造了一艘“光荣之星”的导弹艇测试平台,有关“微型飞弹突击艇”是不是“光荣之星”就成了疑案。
▲ 由于“中科院”自己的低调,这个“小沱江”到底是什么就成了迷
“光荣之星”项目本身最近倒是取得了一些进展,继3月15日“光荣之星”海上测试平台下水曝光之后,3月28日就进行了首次航行试验,在4月23日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的时候,“光荣之星”被拍摄到完成了武器系统的安装,同时进行了第二次试航。当然比起解放军的055首次公开亮相,这种百吨不到的小艇显然就无人在意了。照片和视频里能看到“光荣之星”的艇体舯部交错配置了2组共4枚“雄风二号”反舰导弹,同时在艇艏安装了一套XTR102“近程自动化防御系统”。
▲ 4月23日进行试航的“光荣之星”,可见武器系统已经全面安装
由于“中科院”在这条艇的相关问题上比较低调,仅表明该艇“用来作为还用武器的测试平台”,加上该型艇的吨位(80吨)一边比起
“微型飞弹突击艇”规划中的45吨大了不少,一边作为测试平台却显然余量不足,因此说这两样可以划等号的说法有(施佬的本家施孝伟就持此观点),说这两样东西完全不一样的说法也有,强烈不看好“微型飞弹突击艇”的梅复兴干脆说这个项目会随着其倡议者李喜明的退休“人亡政息”,台军现在所做的一切不过是“敷衍老爷子玩玩”。
▲ 李喜明在完成今年的汉光军演之后,大概率就要退休了
综合目前的情况来看,施佬觉得“中科院”自己有关“测试平台”的说法最靠不住。作为一款只有80吨排水量的小艇,所谓“测试平台”的意义实在是存疑,毕竟无论是“雄风二号”反舰导弹和“近程自动化防御系统”都可以利用,也已经在排水量200吨级的光六快艇上进行了相关的测试,而至于验证双体穿浪船和隐身设计,对由沱江军舰缩小而来的“光荣之星”更是无从谈起。考虑到各类测试的不确定性以及必然要加装各种数据记录设备和接受频繁改造的需求,吨位较大的船只显然更适合用于测试任务。
▲ 与边上的普通渔船一比,“光荣之星”吨位之小,并不适合作为试验平台
如此一来,“光荣之星”就是“微型飞弹突击艇”的可能性就大一些,不过在此之前,还有一个其实不需要排除的选择,那就是“光荣之星”万一成了台军光六快艇的后续,成了名副其实的“台军22艇”,这事儿就比较大条了。毕竟台军并没有给出任何要发展新一代导弹快艇的说法,而上一代的光华六号虽然作为“采用了隐形设计但没怎么隐形”的导弹艇,批量建造服役至今也只有十年左右,在台军现役舰艇里算是新的,也轮不到它们操心换代的事情。
▲ 锦江级也好,成功级也好……台军主战舰艇里光六快艇是比较新的
如此一来,虽然台军自己没说,但是“光荣之星”是“微型飞弹突击艇”最有希望的方案之一,或者至少是原型之一的可能性就变得相当可观了。虽然这款快艇比台军要求的吨位大了接近一倍,但好歹载弹量也大了一倍,而且根据透露出来的消息,这种快艇在无武装状态下的海试速度接近40节,也符合搭载导弹的情况下35节的要求,而且双体穿浪船型的横摇性能要比单体快艇好得多,除了假扮渔船在港内发起攻击之外,这样吨位的导弹艇能够做到的应该要比单纯的“突击艇”多得多。
▲ 台湾方面称试航中“光荣之星”达到了40节,应该说相当可观了
除了这些个难以说明原因的设计定位的问题之外,施佬比较惊讶的是最近才仔细合计的有关“微型飞弹突击艇”造价的问题。按照目前编列的预算情况,海军计划采购60艘的突击艇,分10年编列预算总计316亿3844万3000元新台币,单艇的价格5.26亿新台币,折合人民币1.14亿。作为参考,2005年建造30艘光六快艇,算上传感器、通信与作战武器的总预算是253亿新台币,刨去40亿的“雄风二号”导弹价格,平均每艘7.1亿。
▲ 带两枚反舰导弹的“微型突击艇”,让人第一想到的就是“这怎么可能花大钱”
从造价的角度看,突击艇的单艇造价并不高,如果刨去艇上的反舰导弹大概几十亿的价格,单艇的造价大概就只有4.6亿左右新台币,算上2005年到现在15年的通货膨胀,看起来造价的控制似乎还不错,但如果考虑到计划中的突击艇吨位(45吨)只有光六快艇的四分之一(就算是“光荣之星”吨位也只有光六快艇的43%),则建造这些突击艇的每吨造价达到1000万台币以上,差不多是光六快艇的3倍,就算这个单价是给“光荣之星”的吨位,其单位造价也要光六快艇的2倍,要是和排水量600吨,造价8.9亿新台币的“沱江军舰”比单位造价,那更是可怕了。如此算来,这种小艇的价格一点儿也不便宜。
▲ 相比台军的大型舰船,这个小船的单位价格高到吓人
施佬觉得,无论可能存在的单船体“微型飞弹突击艇”,还是技术路线上延续沱江军舰的“光荣之星”,在产品设计,武器装备,工艺材料方面都没有什么台湾造船工业所不能掌握的,唯一可能会导致造价大幅度提升的就是诸如艇体材料之类台湾不能自制,可能需要从日本进口,导致造价有较大攀升。
▲ 相比之下,解放军的22型导弹艇都不敢说自己是“贵”了
实际上当年解放军海军在建造22型导弹快艇之初,其造价相对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艇体所需的铝合金材料无法国产,需要自日本引进。但即使如此,当时的22型导弹艇造价也要低于台湾的光六快艇20%,实现材料国产化后的22型导弹快艇的价格更是只有光六快艇的一半左右,当然这是中国大陆造船工业水平比台湾地区高一个档次的结果,但即使按照台湾自己的造船能力和以往的建造案例,给“微型飞弹突击艇”这样一种不需要任何高难度技术攻关的小艇赋予如此之高的建造预算,真的很难说龙德造船和台军经办该项目的人员,乃至力推项目的台军高级军官之间没有什么猫腻。
▲ 比起庆富弊案,台军或者业界如果要从这个案子里赚好处,空间是惊人的
当然,“微型飞弹突击艇”现在要过的第一关,是该项目在其最大的倡导人,台军“参谋总长”李喜明海军上将7月退休去职后能否还能继续推行,至于这东西会造成什么样或者会不会再曝出一个大弊案,也得等到这以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