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神曲都出自这个90后之手:一天生产2-3首抖音神曲,一年播放量破10亿!
作者:波力克
前段时间,《2018 年度十大金曲》这份新浪出品的音乐榜很火,上榜的都是这几年大火的“顶级流量”。
而在十年前,80、90 后这一代人,听的金曲还是周杰伦,林俊杰,孙燕姿,五月天.......
其实在那份榜单之外,还有一个现象是很有趣的。
易烊千玺,鹿晗,王子韬.......虽说他们的歌我也没怎么听过,不过人还是认识的。
我最近打开酷狗、QQ 音乐的官方榜单试听新歌,还发现了更多新歌新名字。
这些歌播放量巨大,动不动就是上亿次的点击。
歌词非常写真,总像是哪天爆火的哪个网络热词,又或是作者在你脑子里走了一遍,得到的歌词灵感。
它们都来自于一个歌手——宋孟君,有人说他是互联网流水线式写歌第一人。
一小时就能写一首热歌,每天发歌 2-3 首(高产似母猪哇),单在酷狗一个平台个人音乐播放量就超过了 9.2 亿,超过 99.99% 原创音乐人。
互联网改造音乐的故事,要从 9 年前说起。
90 后的宋孟君,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现在的他,既是歌手,也是音乐公司的 CEO。
云猫娱乐,旗下拥有十多组歌手和编曲作词人,与其说是一个音乐公司,其实更像是一个小型的互联网音乐加工厂,每天针对“热点”快速推出新歌,像咪蒙一样狠狠戳中用户的痛点。
但回到 9 年前,2010 年从星海音乐学院毕业的宋孟君刚刚出道,他和那个年代的年轻人一样,像方文山一样在辞海里寻找优美高雅的歌词,请学校最好的编曲老师研究曲子。
但很不幸,宋孟君发行的第一张专辑就成了“绝版”,只有宋爸宋妈爱听,还比不过广场舞上那些朗朗上口的洗脑神曲。
娱乐圈很残酷,做不了万人敬仰的偶像,就意味着无法帮老板挣钱,投在你身上的流量就越来越少。
每个新出道的歌手,可能只有一次机会,而宋孟君,显然已经把它搞砸了。
但他是个爱思考的人,在第一张专辑撞墙后,他没有急着往下继续撞,而是先放下了唱歌工作,去一首首拆解大热的歌,研究流行音乐背后的秘密。
“学院派曲高和寡,那就做朗朗上口的洗脑神曲”。几年的潜心研究,宋孟君找准了这条当下年轻人喜欢的网络神曲之路。
2017 年王者荣耀成了国民游戏,宋孟君敏锐地发现了这个热点,专门去接近玩家群体最多的小学生,看“用户需求”是什么。
“我前锋你助攻,等我口号一起冲”
“努力撑到最后,你受伤我心痛”
“默契不用说出口,我掩护你先走,团战一波最后”
——《王者荣耀》,宋孟君。
歌词是不是很熟,是不是就像小学生边打王者边说的话?
凭借着精准的用户需求洞察,宋孟君创作的《王者荣耀》火了,这首歌在 2017 年取得了过亿的播放量。(这首歌每到寒暑假播放量就会再创新高,堪称神曲中的还珠格格。)
回想起来,《王者荣耀》所切中的市场就是个红海,从没有人能正视过小学生们的听歌需求。
但这是白银一代,他们可以为王者荣耀充几千块皮肤,可以为明星打榜买周边,当然也可以为宋孟君的歌买单。
2017 是个重要时间节点,这年直播起来了,网易云刷屏了,移动互联网正在席卷一切。
宋孟君用他天生对流量的嗅觉,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创业机会。
就像乔布斯对百事可乐总裁说出的那句话:你是要卖一辈子糖水,还是跟我一起改变世界?
宋孟君找到了之前唱片公司的老板:你可以投资跟我一起做公司,我给你复制一千个宋孟君。
(前老板才是云猫文化的大股东)
说到做到,宋孟君的流水线音乐之路一发不可收拾。
云猫文化一点都不像传统的音乐制作公司,艺术创作的随意和散漫永远不会在他的公司里出现。
这里更像是互联网创业公司,有打卡制度,有保底工资,有严格的 KPI 考核。
员工进来时是音乐人,但他们需要在极短时间里完成身份的转换,用互联网的眼光去看待音乐,研究大众喜好。
(这文化墙像极了销售型公司的荣誉榜,只有爆火的歌曲才有资格上墙)
据说,在宋孟君的云猫里,超高流量的王牌歌手,甚至可以拿到一个月 10 万的保底工资。
每个留在公司的人,也能得到宋孟君的承诺,每半年涨一次工资。
每个歌手和公司要签订“卖身契”,只有当你给公司带来的流量超过 KPI 标准时,才有去自由演出和版权变现的自由。
“这样做是为了确保,每个员工心里有数,对自己有清晰的定位,你对公司值不值钱,价值是什么”
(优秀员工发个认证红本本)
互联网文化里流行的日报制度也被宋孟君用在音乐公司的管理上。
每个员工每天都需要把工作内容汇总发在群里,还有“每天发现并解决一个问题”和“自我反省”。
宋孟君称这个制度叫“三角自我管理概念”,在公司里,他的角色就是 CEO,而不是歌手。
(和投资人开会中的宋老板)
这样的制度,是流水线作歌模式能快速成功的基础。年初,“像极了爱情”这个词在抖音和微博上一夜火了。
宋孟君的团队快速意识到这是个写歌热点,当天就开新歌创作会。
词曲作者在一个小时里就把相关热词填写成完整的歌词,公司的宣传部则是跟音乐平台方敲定首发展示位置,让第一批听众快速涌入发酵。
当天 12 点,《像极了爱情》在几大音乐平台准时上线,一夜爆红。
“它的火一定是击中了用户心里的某个点”,宋孟君在复盘这首歌时意识到。
去看看《像极了爱情》的歌词,就知道宋孟君如何理解热点了。
“你知不知道,我还是忘不掉,你的笑你的哭你的好”
“你说我最后,还是放开了你的手,成全你和他,还要祝福吗”
事实上这首歌的部分歌词,就来源于网友们在网易云音乐的热评,所以很多人听了以后,就在歌的下面留言,“很真实”。
同样的流水线写歌套路,还可以无限复用。
前段时间很火的台湾小成本电影《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很多人看了电影后,自然而然会在音乐平台上搜索相关歌曲。
但能找到的只有一首电影主题曲《有一种悲伤》,是台湾歌姬 A-Lin 所唱。
宋孟君团队很快发现了这个市场空缺,至少,大家需要一首名字叫《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的歌。
这首歌和《像极了爱情》一样,从热点捕捉,用户需求分析,词曲创作,上线宣传,全部流程跑下来只用了短短一天。
用互联网老大哥雷军的话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听一遍看一下歌词,就能发现这是一首典型的宋孟君式的作品:
“关于我两的故事,开始的很荒唐”
“爱情它害人不浅太猖狂,故事结局注定比悲伤更悲伤”
有了互联网思想指导,宋孟君的团队几乎以一天 2-3 首歌的速度,快速迭代刷榜。
小猪佩奇,败给时间,失去之后,第五人格,对方正在输入,多年后的遇见,最后一次分手,你知道我会难过,原来我是第三者,再也不见,你给的悲伤........
每首歌都有网络热词的影子,我甚至觉得这些歌曲名就是当代年轻人的互联网输入法词库。
歌词解决了,还有编曲。
这在很多创作者看来,是流水线做歌最大的难题,传统的编曲需要“灵感”,时而去大山里感受天地灵气,时而在溪流旁得到神启。
很少有创作人愿意承认,自己是在办公室里 996 作出的曲子。
宋孟君为了确保快速创作,用的是 BEAT 创作,用已有的伴奏去哼出新的旋律。这种方式,即便是没用过五线谱的非专业歌手,也能快速写歌。
像今年的几首热歌,《带你去旅行》、《学猫叫》、《佛系少女》都是用 BEAT 的方式创作。
其实这三首歌各自的伴奏是相通的。
(学猫叫是另一个写歌速成班,牛班出来学员的创作)
但 BEAT 式的创作,给宋孟君带来了很多“洗歌”争议。
比如让他一战成名的那首《王者荣耀》,在 B 站上,有粉丝专门做了对比视频,直指和弦、节拍抄了周董的《龙战骑士》。
在这个视频后,B 站一度起了一个反“洗歌”小高潮。
宋孟君的另一首作品,《一厘米距离》,也被 UP 主指责像素级抄袭周董的《夜曲》。
“这首歌的和弦 100% 抄了夜曲,你们听到忽然难听的部分,就是宋孟君改了和弦的部分。”
这首歌在 QQ 音乐的热评下:
前几个高赞评论也都同时指责和《夜曲》过分相似。
最后宋孟君宣布《一厘米的距离》做下线处理。
但宋孟君的“洗歌”疑云仍在继续,有热心的网友整理了一整份旋律过分相似的歌曲出来。
很多都让人惊讶,名字还能这么起,热点还能这么蹭,他们也太懂搜索引擎和互联网了吧。
比方说:
有首热歌叫《9420》,宋孟君的新歌叫《9421》;
大张伟的新歌叫《我怎么这么好看》,而云猫的歌叫《这么好看怎么办》;
一首儿歌叫《小了白了兔》,云猫的歌叫《大了灰了狼》;
江潮出了首新歌《123我爱你》,云猫的歌是《321我恨你》;
倒是宋孟君本人对此很释然,他在微博上就网友们的“洗歌”问题一一回应过:
“现在的写歌方式比如有很多种,你可以借用伴奏的和声创作,你可以用钢琴去谈,你也不用吉他,你甚至可以用节拍器打节拍器就哼唱旋律,这都是OK的。但关于抄袭的界定,很多人太自以为然了,其实抄袭与否是有法律界定的。”
一面是洗歌争议,另一边则是宋孟君团队的快速成长。
腾讯音乐娱乐公布过一组数据,去年全年音乐服务营收增长达到了 75.8%,收入达到了 25 亿。
(在线音乐市场爆炸式增长)
而宋孟君的云猫文化则可以通过音乐版权变现得到可观的利润,目前互联网音乐公司的一种盈利模式是,和音乐平台进行签约,每个季度按歌曲版权在全国所占的比例份额,得到巨量的版权结算分成。
据云猫文化的数据,宋孟君和云猫旗下歌曲热度非常高,QQ 音乐版权占比达到了 0.34%,而酷狗音乐则是 0.29%。
如果以会员歌曲下载来计费的话,宋孟君同样能得到不菲的版权费。光他个人,去年的歌曲播放量就达到了 9.2 亿,作品下载量达到了 800 万次。
如果按 1 元下载 1 首歌的话,宋孟君在酷狗一个平台就能得到 800 万的分成。
随着一天 2-3 首作品的快速产出,宋孟君本人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在微博上,他已经有上百万粉丝,每条微博的转发-评论-点赞数均保持在 1-3K 之间。
歌火了之后,还有相关的娱乐业延伸。
像宋孟君的网络热曲《地铁等待》,就要被改成微电影上线。
从网红到走向明星之路,商业影响力也是水涨船高。
学霸君就在宋孟君最近的一条微博发现,他已经“跨界”接了一条三星 Galaxy Fold 的广告。
宋孟君说给他几年时间,可以复制出 1000 个宋孟君。
几年前吹的牛逼,在当下这个预言正在成为现实,目前仅在北京地区,用这种互联网思维快速生产流行音乐的公司已经有 50-100 家。
巨大的成功和始终缠绕在身的非议之下,宋孟君的互联网流水线音乐之路还在继续,他们可能会收割一个新的音乐时代。
但也有人说:
珍惜当下吧,很快我们的音乐榜单上,连“顶级流量”都会被刷下去。在工业化流水线生产效率之下,依靠灵感和手工制作的传统音乐就像个婴儿。
参考文献:
知乎:《如何看待《今晚九点见》里郑钧针对现在的音乐排行榜发表的观点?》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7882928/answer/567160945
刺猬公社:《“洗脑神曲”流水线:一首歌几小时制作上线,身价上千万》https://mp.weixin.qq.com/s/sy2jbWQP-9A8VW2WWm93iQ
第一财经周刊:《音乐网站是如何盈利的》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947861/answer/123766928
音乐先声:《“洗歌”第一人宋孟君》https://mp.weixin.qq.com/s/lzjzZwwz0YUcMzxcEPMSqg
娱乐最大咖:《宋孟君回应“洗脑神曲”流水线 高效专业全力打造数字化音乐公司》https://mp.weixin.qq.com/s/HFFyNjap5LLUsULTUXSUnA
广告百货:《涉嫌抄袭周杰伦歌曲的“原创音乐天才”被扒,公关稿回应亮了!》https://mp.weixin.qq.com/s/lhI8kFZEqhfO4zgIqf6DZw
微博@宋孟君:《关于近日网传我的文章之回应》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304140707729233#_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