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丢失汽车产业后的暇思
丢了汽车产业,日本将失去550多万就业岗位。更重要的,这是对日本立国心理的重要一击: 丢了彩电市场,丢了冰箱,洗衣机,洗碗机市场,还可以说是自己自动放弃的,但丢掉了汽车产业,日本人心理上就受不了(日本人本就不行)。
更更重要的,这会翻出来日本人一系列的旧账,21世纪初的智能手机技术(人才构成不完全,日本留学生在美国念书的刻苦劲远不如韩国留学生,聪明劲远不如中国留学生,总量比印度和中国留学生少多了)大发展时,日本人搞了大存储而忘了小路由(一种把散装电磁符号变成结构化电磁符号的数字分发排序技术)。1990年代中期日本人的HD电视(走了光学路径,让其放过了数字技术(中科、中兴和华为路由一类(数-光-机-电)技术为主导演开,甲骨文和思科就是不放这种技术进步路线的“真谛”)。1990年代初的“京-阪-神”城市群及早些时候的高铁建设(中国今天也出现了类似日本的问题),让日本人在银系金融机构上栽了大跟头(犯了个和中国人几乎镜像相反的错误,中国人和德国人在一个方向上,也在爬)。
更更更“心理恐惧“”的是,这些战略失误会让日本人去思考它在1937年到1941年同时对中国、苏联、英国(香港)、印度(英)、缅甸(英)、韩国、东南亚十国、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开战的战略大蠢亊(直到今天日本府县的门阀精英和都道智库并没有对其发动二战的战略抉择在心㡳里认输,只是认为自己仗打输了)。如果丢了汽车产业,可能启动日本人在这一维方向上的思考——日本精神还对吗?这就好像中国人自1919年五四运动的德塞呐喊到今天的民族自信思考一样。
中国人可以思考个上100年,国家大脑依然承受得住(超大而太有抗冲击的绵性和韧性了,印度也一样,印度人口规模太大了,其今天的英语上层部分比美国人雅致,比英国人时尚,中层部分比印尼、巴西和中国人流畅,下层部分比所有国家的人都煽乎、筒及和诅咒),日本人思考上15年,国家大脑就可能炸裂了(乌克兰序列性地搬倒二战英雄纪念碑、拉走保尔柯察金、普希金、叶卡捷琳娜的纪念碑、甚至换掉祖国母亲手上那个著名的盾牌、扶起纳粹头子班德拉的雕像等等)就是这种反思不得其果而精神炸裂的现象级观察,乌克兰战争目前看唯一正面的作用,就是让全世界人部分地释放了戾气(看看现在这个泽连斯基有多疯,看看台湾的赖清德有多怂,看看跑到英国的港独有多绝望(英国普通人把他们看成和苏格兰分离主义分子一样的人格体而不待见)。
某种意义上,美国人不治乌克兰的精神分裂症,同样也不治日本将可爆发的精神分裂症。未来3~5年或者7年,日本人在氢能源技术和纳米技术上,同样不会获得大胜(安倍之死是个警示),给日本人一条一块入亚入世的正确战略路径和空间,让昔日的犯敌不“国家现象级”精神分裂,该是中国智库的一个研究课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