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绅士的黑心导游(转载)

  最近有一本英国人写的书,针对中国的有钱人指出,中国的有钱人缺乏绅士风度,换句话说,中国当今的很多有钱人,都够不上英国绅士的标准。把中国的有钱人描绘得比较糟糕,与英国绅士一比,立即相形见绌。不知道中国的有钱人看到此书会不会找个地缝钻进去。

  我抽空看了一遍这本书,首先感到这位长期生活在中国的英国作者,写书的目的很强,是为了找到图书市场的热点话题,以便更多地推销图书。其次,我认为,作者对于这个话题的中心意图有点混乱,他一方面津津乐道于英国绅士的种种细节,另一方面,对于这种绅士生活的态度也犹犹豫豫,不知道到底应该大力宣扬,还是加以批评。由此,搞得很多读这本书的人,头脑也一片混乱。

  在讲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必须说一下,什么样的人才算是有钱人。作者在书中不止一次地提到,英国的绅士是指那些不需要劳动、不需要工作、不愁钱花的人,说白了,就是社会寄生虫。他们或者有大笔遗产,或者有大批股票,每天的生活内容就是如何消遣。作者还提到,这些绅士还是以工作为耻的人。从这个角度,说中国当今有钱人缺乏绅士风度,我认为是对的,因为大多数中国人都是以劳动、工作为荣的。

  但是,作者又明明把抨击、嘲笑的对象,瞄准了中国的所谓“中产阶层”,这就有点无的放矢。中国的所谓“中产阶层”还远没有达到不需要工作的地步。退一万步说,即便达到了,以这种绅士的生活态度和形式作为社会的榜样,又有什么意义?说实话,如果有一天我赚的钱,足够我生活,而不用外出找工作,我也不会把所谓绅士,当作自己的生活参照。我决不做那种绅士,在虚伪的表象中,把自己捆起来。

  英国的绅士大约是在中世纪晚期开始出现。英国等欧洲国家,历史上有着世袭的等级制度,这种世袭的等级制度,造就了一批世袭的贵族。这些贵族靠着法律赋予的世袭地位,不愁吃穿,不用劳动,每天的生活只在于如何花钱,讲排场、做面子、显身份。他们蔑视劳动,天生自我感觉高人一等。因此,他们的绅士做派,主要目的就是显示自己不同于普罗大众。

  欧洲中世纪形成的这批贵族,原先大都是缺乏教育、缺乏文化的人,等到世袭的贵族地位稳定,它们才形成了一系列绅士的标准。英国最早的绅士,所有的规矩和标准都是外在形式上的要求。例如对于服装、皮鞋、礼仪等等。他们在形成这些绅士风度的时候,不得不借鉴了一些古希腊、古罗马有钱人(奴隶主)的生活方式。但是,除了中世纪形成的“骑士”精神之外,他们在绅士的内在要求上,并没有多少值得称道的内容。相反,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礼仪早已行之有效,而欧洲人不过刚刚开始接触到这些必要的社会规范。英国早期绅士的一个内容就是教育贵族的后代学习礼仪,这一现象其实正好说明,当时的欧洲社会,是一个粗鲁的社会。说得极端一点,英国的绅士,其最初的内容,大致就是中国人长期不齿的纨绔子弟作风。

  英国绅士影响全世界,与英国工业革命有着必然的关联。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大批财富,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形成了大批不需要劳动的食利阶层,这使得英国绅士从最早的贵族等级,扩展到发了财的资产阶级。随着工业革命、商品经济带来的大众化社会,这些绅士风度又部分扩展到所谓中产阶级,成为英国社会的时尚。

  绅士风度的最重要依托,就是大量的金钱作基础,没有花不完的钱,就不可能做绅士。比方说,绅士要求同一套西装不能连续穿两天,不同的西装还要搭配不同的皮鞋,皮鞋还一定要手工制作的,平常放在家里还要用鞋楦撑起来,不使其变形,还要在不同的场合换不同的领带,裤子的长度也要非常精确等等。对于中国人来说,即便自己的生活条件能够做到,每天被这种琐碎的细节侵扰,生活也够无聊的。换句话说,做绅士一定要有很多钱,以至于英国历史上有些人为了保持绅士的形象,不惜大笔举债。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做一个受人尊敬的君子,并不一定需要很多钱。有钱没钱,并不是做君子的先决条件。在我看来,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一点,比英国绅士高明很多。

  随着历史的变迁,君子的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也有必要作一些适应社会的调整,例如对待女性的态度,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这在所谓绅士风度那里,也同样存在。例如抽烟,现在流行的绅士风度,在抽烟问题上有一些规则,要征求对方的同意,在某些场合不能抽烟,不主动发烟等等。中国人缺乏这种规则的掌握,似乎就是缺乏绅士风度的表现。但是,当年抽烟的流行,就是在所谓绅士阶层开始的,吞云吐雾曾经是最具绅士风度的表面特征,例如人们熟知的福尔佛斯,成天叼着大烟斗。说中国人抽烟没有绅士风度,只不过是用现在绅士风度,嘲笑过去的绅士风度,本质上,与中国的传统无关。

  最后我要说,我不是绅士,我丝毫不感到耻辱。我也丝毫没有想做一个绅士的愿望。比方说,这本书的英国作者说,绅士的标志之一就是打高尔夫球、狩猎,而且预计高尔夫和狩猎必将在中国大大流行,对此我很不以为然,至少我自己一辈子都不会有这种冲动。如果有人说我某些表现很绅士,我不得不说,那也不全是向英国绅士学习的结果。我只愿做一个中国的谦谦君子。

  昨天提到的那位英国作者,在他的书里也承认,英国的绅士传统正在失去,或者已经失去。奇怪的是,它却要求中国有钱人像19世纪的英国绅士一样生活,实在令人感到费解。英国绅士传统之所以开始消失,原因并不复杂。由于19世纪达到巅峰的英国绅士作风,主要靠财富来维持他们的绅士风度,因此,当历史进入20世纪,英国的世界首富地位一去不复返的时候,那种靠财富和繁琐仪式、复杂规矩堆砌起来的绅士风度,便失去了支撑。我引一段作者的话,大家也许能清晰了解这位英国人的真实意图。

  他说到:“只在英国境内的观光游览对于现在的中国绅士也许更为合适”。在这本书的前半部分,作者还举了很多例子,说当今中国有钱人不像绅士,现在,为了勾引中国有钱人去英国旅游消费,立刻就改了称呼了,把中国有钱人都称为“中国绅士”了。他先介绍了一圈从伦敦出发的历史景点,很快就在书中,把“中国绅士”带去购物了,“该去附近的绅士商店逛逛。商店位置非常方便那些神出鬼没的俱乐部男人(感觉有点其他意图,不知道是否带色)。”作者然后介绍了一些高档服装店,全都是“为有品位的优雅绅士服务”的,可见,只要有钱,不管你是谁,都可以立马成为“有品位的优雅绅士”,关键就在于你是否去英国消费;然后作者专门介绍了一家西服店,定做一套西服要几个月,花费好几千英镑,当然,作者还告诉你,英国国王、惠灵顿公爵都曾经在这里做衣服;然后作者带你去了一家高档帽子店,前英国首相在这里做帽子;然后作者又带你去了皮鞋店,告诉你一双手工皮鞋要8个月的工期,3000英镑一双(45000元人民币左右);然后又带你去参观剑桥牛津,观看划船比赛(不知道是否要买票);然后……皇家剧院、音乐会(不知道门票多少),然后温布尔登网球赛(不知道门票多少)。作者最后写道:“人们一旦享受过在塞尔韦鲁大街购买的夹克,或是体验过洛比店的鞋的舒适,就很难在大众化的市场里挑出入眼的东西,甚至对其他价格昂贵仍有瑕疵的高档时尚产品也不再青睐。来自伦敦名店的商品给他们所带来的无比愉悦的舒适,绝对是难以忘怀的”。

  看明白了吗?这位英国作者是一个狡猾的导游。他先把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有钱人痛贬一番,称中国的有钱人都不像绅士,然后把英国的绅士大大夸耀一番,弄得中国有钱人,以及将来可能有钱的中国人自形残秽,在文化上先自叹不如,输掉了第一场。然后英国作者就告诉你要向英国绅士学习,要学习就要去英国实地学习,他只是没有直接说,你们到其他欧洲国家是学不到英国绅士派头的。然后他就指点你去英国最高档的商店定做、购物、消费了!作者为了英国的旅游事业和高档消费业,用心良苦,大费周章,搬出了一个已经被历史淘汰的英国绅士传统,无非就是想赚中国人的钱。一些没有自信的中国人,很可能就此成为英国人眼中的“凯子”。还说什么英国绅士,宰的就是你们这些崇洋媚外的家伙。

  为了不给这位英国“御用文人”做免费宣传,我不愿提作者的名字,也不愿提这本书的名字。通过这本书的深层意图,我们可以看到,某些西方人正是利用了当今中国人对自身文化缺乏自信的现实,以西方“先进文化”为幌子,狠命赚钱。而且,中国人一旦上了钩,就上得去,下不来了,所有大众化市场的产品都无法“入眼”,连非英国的其他高档品牌也“不再青睐”了。从此,某些被教诲的中国人,就会像毒品上瘾一样,念念不忘英国的绅士派头。而事实上,自从撒切尔首相执掌英国后,英国保守、死板、奢侈的绅士传统,在英国本土已经日益失去市场,他们现在不得不靠引诱中国有钱人来维护绅士产业了。中国人好不容易有了一点钱,立即被引诱,去搞一些华而不实的奢侈消费,是否想让中国在一个新起点上,就开始步入大英帝国没落的老路。

  英国的绅士比中国传统“先进”的地方,只在于金钱、财富堆砌的浑身披挂,和金钱、财富簇拥的奢侈生活。至于我们讲到绅士的理念、精神,学学中国古代的君子理论,比英国的绅士毫不逊色。随便想到一些中国古人关于君子的描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之交谈如水”,“君子不念旧恶”,“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等等,够英国人好好学习的。用这种“高级黑心导游术”企图猛宰中国人的行为,实在不是“绅士”行径,也是君子从来都不齿的。

  当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没有自信的时候,别人下了一个圈套,也不一定看得出来,自动就跳进去了。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