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俺的推算,木兰从军的年代大约是公元420~432年

【本文来自《花木兰是什么民族?——由《木兰辞》解读花木兰》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根据俺的推算,木兰从军的年代大约是公元420~432年。

推算战事如下:

北魏泰常五年(公元420年),木兰从军至长城边防,在边防经历一些小规模的攻守作战。

始光元年(424年),随军解云中之围(行阵中射杀柔然大将于陟斤)。

始光二年(425年),随军五路北伐,柔然惊逃。

始光三年(426年),率军西征胡夏,拔统万城。

神麚二年(429年),率军奔袭漠北,黑山【今外蒙肯特山】大捷,斩柔然副汗匹犁先及以下大小首领数百人;再至己尼陂【今贝加尔湖】,威服高车。

神麚四年(431年),取河西四郡,西击吐谷浑至青海湖,擒胡夏主赫连定于黄河边。

延和元年(432年),伐北燕,平辽东。

木兰从军前后共十二年,实为北魏统一中国北方第一功臣。为避功高震主,木兰辞官归乡,北魏抹去其所有官方记录。

木兰的年龄,从军时当在十六岁,不满十七岁。古代女子一般都在十五六岁出嫁,晋朝时划了个上限:女子十七岁必须出嫁(满十七岁还未嫁的由官府强制安排婚配)。北朝时期的木兰从军时必然尚未婚配,故推算其年龄不满十七,当在十六岁左右,其弟十五岁或更小,远未成丁,其父当为三十五至四十岁,正值壮年,又是家中唯一丁口,故有木兰代父从军。至于为什么木兰家里只有一个丁口也被征兵的问题,应该是北魏早期征兵政策粗疏,只看户籍账簿上某地丁多地少,有富余丁口,便在某地摊派征兵,而未考虑具体各家各户的丁口分布情况所致。

关于纯用鲜卑士兵的说法,只有东魏高欢搞过“鲜卑为兵、汉人为民”的政策,其他胡人政权都不排斥征召汉兵(包括羯人建立的后赵在内,冉闵就是汉人当了石勒的义子嘛。如果冉闵手下没有长期掌握汉人士兵,石虎死后他拿什么举旗建义搞大报复?)。

北魏在统一北方前,其鲜卑士兵动员潜力最多十万,仅凭十万人勉强可以在华北地区自保,但要扩张地盘统一北方就远远不够了,必然要征召治下的汉人当兵来充实队伍,不可能纯用鲜卑士兵。

有人说历史记载拓跋珪在代北时就有四十万骑兵……其实这个记载跟匈奴、柔然有四十万骑兵是一样的道理,都是把能骑马的男女老少全部计算在内的,否则后燕八万人马出征代北,拓跋珪他还诱敌深入个屁啊,直接五个打他一个嘛!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