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第一次互联网键政高潮
我想根据我的记忆回顾一下2008至2012年中国互联网键政的一些主要派别。
为什么选这个时间段呢?因为中国互联网键政兴起是2000年代初中期的事情,之前上网的人还太少。到2008年以后,互联网键政界已经经过培植迭代形成了一批流派,可以认为是中国网络键政界初步成熟的标志。2008至2012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时期,很多派别都意识到后2000年代会出现很多不确定性。因此这个时间段的键政斗争强度格外大,比近几年还要大。2012年之后进入了新时代,那是另一个故事。所以我把2008-2012年的情况回顾一下,也顺便让现在的青年一代键政爱好者了解互联网上古时代的第一次键政大战。我认为对你们会有很大的启发。
下面我罗列2008-2012期间键政的主要流派。没有提的派别我认为不重要。如果你觉得有重要的但被我忽视了,可以在评论中补充。
1 推墙—转型派
这一派顾名思义就是不认同现行体制,希望能够改变成类西方体制。其中比较激进的就是推墙派,比较温和一点的就是渐进转型派,二者并没有很明确的界限。这一派在资金和互联网人脉方面应该是比较有优势的,也颇受西方青睐。
有一部分体制内的传统传媒实质上是属于转型派的,当然他们中的有些个人可能偏向于推墙派。比如著名的南方系,我认为基本上就是属于转型派。
此外,这一派由于声势很大资金充裕,里面混杂了很多实际上并不真信而只想借机谋取名利的利己主义者,可谓是鱼龙混杂。这一派里面有不少真诚的理想主义者,但卑劣的恶意制造假信息者数量奇多。
2 毛左
这一派的主要特征就是用前三十年否定后三十年,基本上无视2000年代巨大的物质上的发展,甚至认为这些发展都是一种假象,中国面临着越来越危险的局面。
毛左和推墙—转型派谁在网络上的支持者更多?我不太好判断。但毛左派有一个特点,就是在2008-2011年他们获得了巨大的线下活动能量,这是第一派所不具备的。
这一派中有不少年纪较大者。
推墙—转型派和毛左之间高度对立,互相视对方为国贼,激烈程度远超过当今互联网对立派别的矛盾。
3 建制韬晦派
这一派是追随官方立场跟得比较紧的。在前三十年后三十年的问题上采取调和立场,也认为国家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在对外方面主张韬光养晦,对内主张政治上不折腾。
这一派人的数量其实非常大,但很多时候不像推墙—转型派和毛左表现那么积极。
到了2008至2012阶段(特别是后期),建制韬晦派内不少人感到各种暗流涌动,心态其实不那么稳了,一些对建制的不满情绪也在不断累积。
我认为推墙—转型派,毛左和建制韬晦派是当时键政界实力最强的三派。
4 逆向民族主义(也可以叫殇派)
这可以算是推墙转型派的朋友。与推墙转型派的主要区别在于,这一派更热衷于否定整个中华文明和民族而不仅仅是现行体制,其底色也比推墙转型派要明显悲观(是的,推墙转型派在当时还是颇有一些能成事的乐观情绪的)。很多逆向民族主义者事实上已经对为未来寻找一个出路兴趣不大,也有一些主张被西方殖民,还有一些一方面推崇推墙转型派的未来愿景但另一方面又按耐不住论证中国的民族性文明性配不上,其自相矛盾和扭曲程度很高。
5 马左
这一派的绝对灵魂人物就是马前卒。当然,这里的“马”不仅仅是指马前卒的马,也指马克思的马。也就是说这是左派,但和毛派不一样,马左更强调马(或者马与毛并重),而毛派更强调毛。那时候的马左对中国未来是颇为乐观的(与今日马前卒形成鲜明对比!)。
这一派中马前卒个人的分量非常重,几乎可以说是以一人之力扛起了一个影响力不可小视的流派。讲马列的其他人当然也有,但没有马前卒所展现出的强大创作和传播能力。他的很多长文使得这一派烙上了深深的青年马前卒阳光大气的风格烙印,基本特征有三个:乐观,颇有感染力的鸿篇,重视意识形态。现在有一些人觉得中年马前卒的什么睡前消息之类的怎么有水平,拜托,你们去找找他十几年前的东西读一读吧。
马左在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的评价方面比较调和,与经济议论界的工业党的思想结合比较紧密。左派的工业党里面我想很多观点是偏向马左的。马左和工业党思想结合的代表作是“大目标”一书,其中(在一带一路提出之前)就明确提出了中国应该对第三世界输出工业化。这在当时是很具有冲击力的观点。
6 民国派
这一派的主要特点就是吹嘘中华民国。远吹旧中华民国,近吹中华民国台湾。这个当然也和当时马英九执政有很大的关系,不排除有国民党方面的资金支持。如果标准放宽一点,这一派也可以算是推墙—转型派,只不过它最强调的不是推崇西方,而是推崇中华民国和台湾,与主流的推墙—转型派的侧重点不同。
此外,一部分所谓皇汉是倾向民国派的。
现在的年轻网友可能很难想象这种民国派居然也一度颇有影响力,不可思议吧?
7 反绿民族主义
这一派在2009某事件之后声势暴涨,而且态度极为坚决煽动力很强。
8 反日民族主义
这一派在意志激烈程度上比下面要讲的恐美不投美派要强,而且当时的号召力也不低,甚至还获得线下活动机会。这一派是具有一定的线下集体政治动员能力的,虽然没有毛派强。
9 恐美不投美派
那个时候很多键政人士是恐美的。我把在恐美情绪外露的前提下反美和(至少)不投美的合做一派描述,统称为恐美不投美派。这派当中有一部分是毛左,但是也有相当多的人对争论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兴趣不大,因此值得单独分出来归类。他们的主要观点是,未来美国会施加巨大压力而美国又非常可怕,我国政府对此恐怕没有足够危机意识。所以整天想的就是怎么在美国的包围圈中幸存和发展,有的也强调要唤醒大众和政府。这一派的一些著名论点有“C型包围圈”,“美国在适当时候会解绑日本让他咬中国”等等。
建制韬晦派算不算恐美不投美派?由于我国政府基本不会恐美情绪外露,所以这一派人也相应地比较克制隐忍。由于我划分恐美不投美派的前提是要明确表露对美国的恐惧,所以多数建制韬晦派不算这一派。或许他们心里是,但键政嘛主要还是要看言论的。
10 泛华民族主义
这是由2008年圣火传递事件激发的。那一次圣火传递是一次罕见的历史事件,全世界的华人展现了之前之后都颇为缺乏的自组织之力,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护圣火,反西媒抹黑报道,支持中国救灾和办奥运”的政治运动,而且是在没有党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之后,这种泛华民族主义也一度具有了一定的生命力。
当然,它有相当一部分是海外视角的,所以有很多精力在于揭批西方的歪曲报道等等。它和恐美不投美派之间有交集,但总的说来这一派的初衷以及海外成员远没有那么反美,流露的恐美情绪也较少。因此我单独把它列出来。
11 皇汉
这派人在网络议史界有不小影响,最喜欢讨论元清并否定他们的中华地位,不少人认为现实中有强大的满清遗留势力。
这派人在键政界实际上比较边缘化,很多所谓皇汉的影响力与其说是皇汉的不如说是民国派的或者反绿民族主义的。然而这派能唬住一些人,尤其是借着一些问题不大的地域矛盾和不接地气的古代历史争议试图扮猪吃老虎,使一些人误认为皇汉有力量。
12 近现代历史修正派
这一派热衷于解构正统的近代史现代史叙事然后重建一套自己的东西。
虽然其中有些人也写其他历史,但近现代史部分才是在键政界最有影响力的。这派人是不是推墙—转型派?应该是,但是他们中很多对未来未必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是把重点放在重塑网民历史观点上。
所以我把他们单独分出来成一派。
这一派与逆向民族主义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主要影响力在于对网民重新叙述20世纪历史,后者则主要关心解构贬低整个中华文明;前者比较冷静从容且重视统战工作,后者情绪化程度高极不善于统战。
这一派在当时的网络历史讨论界影响力非常大。他们的很多观点也常被其他派别引用,是各路反建制派的重要后勤提供者。其中有一些人在解构正史方面的造诣是很高的。
13 高度乐观派(也可以叫做中国赢麻派)
这一派的主要观点就是中国崛起形势一片大好,后面要赢麻了。这是网上键政幸福指数最高的一派。
这里面我印象最深的代表人物是陈经。陈经写了中国的官办经济,又与钟庆展开了著名的关于经济发展模式的长篇论战,当时影响很大。他的主要观点就是中国经济太猛了有绝技势不可挡。
除了谈中国经济,还有的论证美国没那么强所以中国在可见未来能追上,或者美国瞎搞乱搞给中国送上大礼,等等。
2008美国爆发经济危机,中国也受波及。但很多高度乐观派不仅不着急而且觉得超车的好机会来了。2010-2011后,军工重大突破也使高度乐观派大受鼓舞。对于国内政治暗流涌动乃至波谲云诡,高度乐观派要么避而不谈要么觉得体制终究能处理好。
高度乐观派意识形态色彩是比较淡漠的,而马左的意识形态成分很重。建制韬晦派受韬晦气质影响,说话留余地较大,不容易达到高度乐观境界。
附注: 工业党,大棋党,自干五
工业党中属于马左或者高度乐观派的比例颇高,其余基本属于建制韬晦派。
高度乐观派和建制韬晦派基本包含了所谓大棋党的政治光谱。值得注意的是,马左的大棋党成分较低。
所谓的“自干五”是对现行体制较为乐观并主动为之辩护的派别总称。其政治光谱基本上包含于高度乐观派,建制韬晦派等派别。
后记:关于我个人的立场
对于第一次互联网键政高潮,我是一位兴趣很大的观察者。2008-2012时期我可以说是八成属于高度乐观派,两成属于马左。但我一开始不是这样的。我起初是建制韬晦派,2007年左右转为上述状态。我并不是读了马前卒,陈经这些键政大师的东西才转变的,但转变后发现他们说的正合我的主张判断而且(当时)水平比我高多了,这进一步增强了我的信心。当然我也不是完全支持他们,比如我不支持马前卒在新疆事务上的天真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