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暴雨,就把德国的良心给淹了
这两天我在新加坡的《联合早报》上看到一条新闻,说是德国西南部地区近日遭遇了暴雨侵袭。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不仅吹倒了大树,而且还引发了洪涝灾害。
受暴雨天气影响,德国法兰克福机场被迫取消了90趟航班,另有23趟航班改道其他机场降落。
根据法兰克福消防部门的说法,这场暴雨从当地时间星期三的晚上一直持续到了星期四的早上。在此期间,法兰克福消防部门先后共出动了超过500次,其中350多次是因为建筑淹水。
这本来只是一条普普通通的国外天灾新闻,按说我其实本不应该用它当选题出今天这期节目的。最后之所以还是选择了它,是因为我看到国内有些媒体和网友后来把它给转到了国内的互联网上来,这一转回来,这条新闻的画风立刻就变了,相关新闻的评论区下面,再也没有什么人关心法兰克福的这场暴雨了,而是一个个都玩起了“下水道”和“油纸包”这些陈年老梗。
说起“下水道”和“油纸包”,网龄稍微小一点的同志和朋友未必清楚,但大家要是和我一样,在国内互联网上也泡了十几年的话,那你们对此多多少少肯定还会有一点印象。
“下水道”和“油纸包”这俩老梗最早其实是从一篇老帖里头衍生出来的。2010年,有人在网上发了一篇题为《青岛古力:一百年前的远见,无法复制的德国经验》的帖子。这篇帖子写得有鼻子有眼,说什么青岛城建的同志在整修德式下水道时发现了受损的零件,但因为年代久远,怎么着都找不到合适的替代品,最后无奈只能给德国人打电话求助。
结果,德国人那边却回复说:“不用担心,你在那个坏零件的周围找找,3米之内肯定有个地方藏着备件。”
于是我们这边就按照德国人的指示找了一下,最后居然还真在附近一个小箱子里头找到了密封的油纸包。把油纸包拆开一看,里头的备件还锃光瓦亮呢。
因为这篇帖子写得实在是绘声绘色,所以一经发出,很快就在网上引起了大家的争相转载和热议,最后甚至还惊动了当时的一些主流媒体和青岛的政府办事人员。
按照《半岛都市报》当年派出去考证这条帖子的记者的说法:“初见这个帖子,我们激动万分,马上联系相关部门准备采访。结果经跑口记者及时提醒,发现原来是个谣言。当年德国人建的排污管道是水泥的,为了防腐蚀下半部分则在水泥上贴了层瓷瓦,根本就不需要什么所谓的零件。而且,德国人留下来的那些设施,后来早已无影无踪,几年前(2010年左右)就已经被悉数拆掉,实现全面更新了。”
另据时任青岛市排水管理处办公室主任介绍,在德占期间,德国人的确在青岛的地下修了一段雨水管道,但它的总长度只有大概80公里左右。后来随着青岛的城市发展,德国人修的下水道就过时不堪用了,青岛市政府也因此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截至2010年前后,德国人当年修的下水道就只剩下不到3公里了,而当时青岛市市区的排水系统总长度则将近3000公里。相比之下,前者连后者的千分之一都不到。要是青岛的排水系统都得靠德国的油纸包才能支棱起来,那胶东那一片怕不是早就成水乡泽国了。
至于“油纸包”这个段子,人家青岛市排水管理处办公室主任当时也给辟了谣:该说法纯属虚构,因为下水道一般都是陶的、瓷的或水泥的,很少会用到,又或者说基本就不存在什么金属零件。
也是啊,就下水道那个腐蚀环境,有耐腐蚀的陶瓷水泥你不用,偏偏要用什么德国的振金零件,这玩意要是还能坚挺几十上百年,那反而才叫咄咄怪事了。
换句话来说,“油纸包”这个老梗其实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被辟过谣了。然而遗憾的是,即便如此,在2010年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尤其是当国内某某城市因为突降暴雨而遭遇严重洪涝灾害的时候,我们的网络上就老有那么一帮人会蹦跶出来,把“油纸包”和“下水道”这两个陈年老谣给重新粉饰包装一下,然后再把它们给扔出来收割负面舆情的负能量韭菜。
你还真别嫌这种套路俗,当年吃这一套的人可真不在少数。但凡是个有点粉丝体量的人把这俩段子给发到网上去,轻轻松松就能收获数十乃至上百万阅读,以及动辄数千乃至上万的转发。
那是我们这些人真正的至暗时代,你连辟个谣都得小心翼翼,因为弄不好很容易就会给自己惹火上身,给你灌水那都还算是小事,就怕有些人揪着你的小辫子对你发起人肉搜索,那你往后可真就是不得安宁了。
一晃眼十多年过去了,这些年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面对类似问题时那都是什么拉胯表现,我相信大家应该也有目共睹了。下水道或许是一座城市的良心没有错,但即便是再大的良心,终其一生它也肯定会有那么几次过不去的时候。这不是良心的错,而是客观规律如此。这种问题也不是单靠一两个德国油纸包就能解决的,要不然你怎么解释:为什么没有德国油纸包的青岛直到今天都还好好的,而有德国油纸包的法兰克福却被一场暴雨给淹没了良心了呢?
现在回想起来,当初那帮公知用来规驯、忽悠和PUA我们的话术,说穿了和一些个给你兜售高价医疗保险的医药销售用的套路,其实也没什么两样。卖保险的时候什么都往好了说,说什么虽然这个套餐贵是贵了点,但是胜在覆盖面广啊,你不管得了什么疑难杂症,只要买了它,到时候保险公司那边统统都能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可事实上,你真要是摊上个什么重病疾病了,医院的大夫诊断完了,给你开了张几十乃至上百万的药单,再拿着它去找保险公司求助,你就会发现,推销员当初说来套路你的那些话,到了保险公司这儿全都不好使了。真到要找它们掏钱的时候,保险公司这帮人往往会变着法子给你各种玩文字游戏,别看合同上面白纸黑字都写着,可你就是一分钱拿不着,最后病情还没严重到那个份上呢,你就已经活活把自己给气死了。
事物的发展总是要遵循客观规律的,哪有什么头痛就医头,脚痛就医脚的所谓万灵药啊?商业医保不是不能买,但是迷信就过分了。这个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那种可以覆盖一切疑难杂症的商业医保,如果有销售用这样的话术来向你推销他/她的商业医保,那这个人极大概率就是个骗子。
你要真信了他/她的鬼话,一年掏个几万块保费,那损失的都还算小的。就怕你哪天真摊上大事,家里人得了重病急病了,你去找他/她对账却发现连人影都见不着了,那可真就是欲哭无泪了。
保险如此,下水道也一样,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讲,下水道就是一个城市的保险。可你要是摊上那种来得又急,势头又猛,规模还大的瞬时强降雨,那你的保险就是买得再昂贵,下水道就是修得再漂亮,到头来也一样于事无补。因为它的降雨量已经远远超过了你的疏水系统所能承受的极限了。
你说当初那帮替德国下水道和油纸包吹得天上有、地上无的公知们,他们是真的有多了解德国的基础设施情况吗?我觉得不是,我觉得他们其实压根就不了解,也懒得去了解,他们就是借着这个由头来耍“抑中扬外”的老把戏而已,而且他们总能找到这样的由头。从当初的油纸包,到今天的半导体,他们在中国舆论场上那转进如风的身姿,就好像当年从南京一路胜利转进到台北的国民党反动派。菜是真的菜,快也是真的快。
说穿了,解构我们当代的宏大叙事,才是他们真正的如意算盘。至于德国人修的下水道里究竟是否藏着个油纸包,这帮人其实从来就没有在意过。“就算现在找不到又如何?你敢说德国人修过的下水道里头,难道就没有藏着哪怕一个油纸包吗?”
就像那群推销高价商业医保的销售,他们对于合同上究竟说了什么,其实并不了解,也懒得了解。他们唯一关心的,就是怎么样才能尽可能快、尽可能多地把手上的单子给卖出去。赚到提成才是真的,别的那都无关紧要。
购买商业医保,当然可以,但是得擦亮双眼,就怕无良销售图谋不轨;提倡学习西方,不是不行,不过要立足实情,小心阴险公知借题发挥。
端正自身心态,莫对一劳永逸抱有幻想;尊重客观规律,别拿顷刻挫折当成永恒。我们人类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就摆在这儿,西方就是比我们的再强,也不会强到哪儿去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已经搞了70多年了,我们应该有起码的信心,对于那些连我们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西方解决起来只会更糟。
现在是2023年了,中国人应该从对西方的迷信中走出来了。西方不是什么有求必应的神佛偶像,就算是他们是神佛,也不会轻易过来帮助我们的。天只会救助那些自助者,我们所面临的困难,终究还得靠我们自己渡。
正所谓:心存邪辟,任尔烧香无点益;居身正大,见吾不拜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