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领域腐败和民怨的时序演进和展望

讨论医药领域的乱象和民怨不能看果不看因,也不能治标不治本,否则人们美好愿望顶多是一阵风过去就没了。

从乱象的时间起始点看,那就是1980年代末开始的医改: 撤掉财政全额拨款,把医院改成企业自负盈亏。这不但是对一项很大的人民福利的放弃,更根本的是把一个治病救苦的地方搞成一切为钱的生意场所。

这样,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是怎么提高营收怎么干,也必然工资分配按医生创收额(“绩效”)发钱。医生怎么创收?必然是过度医疗、小病大治甚至是无病当有病治。

同时,由于改革仿照国企改革的“厂长负责制”而赋予院长人财物大权和科主任的绩效分配权,那么院长和主任的权力寻租、权钱交易也成为必然。

又随着医院和制药厂的大规模私有化(截止目前,私立医院营收占比已达到约30%,私有制药厂营收占比更达到约90%,改革前全国近万家公有制药厂所剩无几),资本和市场机制的介入,更加剧了围着患者和人民健康的宰割。

最后的结果大家看到了什么呢?医和药都围着钱转而不是围着治好病、让人民不生病转。

于是,医院当家的和卖药的忙着数钱,普通医生们疲于奔命,重患们则荡尽家产或无钱等死。

综上所述,大家痛恨的“果”一定是“因”结出来的,把因去掉了,也就是“回归医药领域的公益性”,全国人民面前的这座大山就必然会搬掉!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