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的人对国内赛车都觉得无感,那么可想而知绝大多数用户是什么体验了?

【本文来自《我一直认为我们应该拿出一部分资源,搞自己的车赛》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Ctsu
  • 虽然长篇大论,但看得出来楼主基本不看赛车比赛也不了解不关心国内赛车现状

    赛车运动投入太大,厂商更重视短期利益(比如奇瑞自己赞助一个组别然后全是奇瑞的车参赛,之后宣传一波奇瑞得冠军这种骚操作,一般客户根本不知内情),国内正经到国际上搞比赛的厂商也就领克了吧(当然也有说蔚来,但是fe之前是统规车,没什么自家技术差异性,更多是冠名,实际上对品牌形象提升不大)

确实是越来越没时间看比赛了,连年轻时喜欢看的F1,WRC,DTM都只能是什么时候有空在短视频平台看一点片段。

我只是想从我的角度来讲这个事情,我作为一个汽车行业的人,虽然不敢说和真正的赛车迷来对比对赛车有多热爱,但多多少少会比普通用户有更多的敏感和关注。如果我对国内赛车都觉得无感,那么可想而知绝大多数用户是什么体验了?

回到初衷,我提赛车项目,本质上想的是咱们的国内汽车行业(当然,以我这样的行业基层人士操这个心是有些不自量力的,纯属闲聊),也就是我认为这个是“生意”,是从生意的角度去看的,我真的没有意大利人德国人那种发自内心的信仰和崇拜的。你后面说到的“赛车运动投入太大,厂商更重视短期利益”这个其实也是同为中国人的我非常能理解的,我们是注重实际效果实际收益的,不会真的象西方人那样“卖车是为了比赛”。所以,这是一个两难的事情。过于狂热,恐怕就背离了原来的我们,那真的不一定是好事。

热门评论 2

  • 青衫酒痕 作者
    用DS的眼睛看世界
    应该组织国内电车大赛,让各品牌自己组队,赛程要做好设计,目的就是为了给潜在买家展示品牌性能。为了吸引观众和增加一部分收入让比赛可持续,可以引进彩票,让澳门赌场参与进来做博彩。
    汽车比赛搭配博彩?使不得!万万使不得!
    组织比赛,不仅仅是拼出一个胜负,更重要的是塑造形象!无论是F1突出无与伦比的汽车行业超前的技术,精彩的驾驶技巧;还是WRC风驰电掣的奔驰和漂移,让人热血沸腾,让人体会那种勇敢无畏,艺高人胆大,核心都是要在技术的基础上塑造精神层面的图腾。
    单从技术的层面,我们的汽车业追赶得相当可以了,现在撵得德国人都开始心慌,来一次车展,回去就能干掉一大批高管。而从精神图腾的塑造领域,咱们就几乎是空白了。
    与汽车领域相似的,咱们在其他很多领域都能看到类似的现象。一双复古的鞋子,无非是长得像几十年前的模样,连设计费都省了,一顿操作以后竟然能成为超多年轻人追捧的对向,几K甚至几W一双,让我也是木凳狗呆。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因为人家有本事把故事装到我们脑子里。所以,就算我们手里有了技术,但是我们的脑子还没有防火墙,人家真的是“上公共厕所一样,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我们什么时候能从被操控的木偶走到背后那只提线的手呢?
    所以,为了精神图腾的搭建而组织的比赛,一切都是要以这个精神图腾的不断完善为考量,而绝不是收支平衡,或者盈利为目的的。须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十几年前开始,拜读了边芹老师的系列文章,例如《谁导演了这个世界》,其中提到早些年盛行的各种时尚杂志,厚厚一本铜版纸的满是精美图片的杂志,售价20块左右(我隐约记得是这个价)连成本都收不回来,为什么那些出版商要拼命地推行?因为他们盈利不是从卖给你纸张中来的,而是当他把图画中那些商标刻进你的脑子以后,由那些品牌来收割你的智商获得的暴利,再和这些前端做宣传的喽啰分赃的。
    不多研究这些学问,我们会一直被人家暗中牵制着,被人家从口袋里拿走了大量的辛苦钱,自己还美滋滋地觉得终于过上了人上人的生活。能早日结束996,可以每天工作6-7个小时,每年有足够的时间休假,陪家人孩子做各种开心的事,能有时间做滋养内心的闲情逸事,那才是人上人的生活。希望我们中国人早一点实现。
  • 纯0v0 你不对劲儿~
    现在的普通年轻人根本接触不到赛车,那怎么可能对赛车有热情?

    唯一能看到“赛车”的地方,就是动漫、游戏、电影或者电视剧里。

    绝大多数是《头文字D》《极品飞车》《GTA》《速度与激情》这种类型的,都是街头飙车,违法犯罪、危险驾驶。

    这种影视剧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鬼火少年横行,炸街和街头飙车危险驾驶的一大堆。

    前几天苏州GTshow那个顾某某就是典型例子。

    影视剧游戏对赛车就没有多少正面的展示,赛车比赛又普遍远离市区,不适合观众现场观看。

    光靠少量平淡无味的电视转播怎么可能让人接受赛车运动?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8
最热 最早 最新

  • 青衫酒痕 作者
    全部楼层
    用DS的眼睛看世界
    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让比赛可持续,必须有可持续的收入,官方是靠不住的,靠赞助、靠广告、卖票都可以,但是还不够。彩票竞猜在国内是合法的,可以吸引观众,也可以筹资一部分收入。但是还不够,境外的博彩,注意我说引入澳门的博彩,是指严格划分到境外,让老外们爱咋玩儿咋玩儿,英超德甲都有博彩,不影响人家球踢的精彩。关键还是要看管理。中国人必须有几个有世界影响力的表演项目,电车是个最好的机会,现在电车领域,中国是全世界的扛把子,必须把这个搞起来,哪怕前几年只在国内搞,但是全世界直播,搞博彩吸引全世界的闲钱和年轻人,就算国外有F1,但是中国的电车更有特色,车型更好看,速度更快,品牌都是全世界没见过的,新鲜度绝对最佳。要让全世界每到了周末就惦记着看中国的电车大赛。
    “中国人必须有几个有世界影响力的表演项目,电车是个最好的机会”
    特别认同这个观点啊!握手!
    在比赛形式上,不一定要重复人家走过的老路,不是说电车必须去搞F1 或者WRC,看看能不能有创新型的比赛能凸显电车的优势。
    在传播渠道上,还可以用最新的短视频平台形式,借助Tiktok席卷全球。前面有朋友说西方白人肯定不愿意给我们转播,那咱们就用创新的渠道去突破嘛。
    其他的各项可能性,都可以不断地摸索。
  • 搞这个白花钱,白人们不会给你转播的。
  • 《我一直认为你们要拿就应该拿出你们自己一部分,就别一部分了,你全部身家都拿出来,搞你们自己的车赛》
    不要扯上我们,我们不喜欢赛车,我们也玩不起赛车,我们要养家,我们要供房,我们要顾孩子。
    你们要玩,拿你们自己的钱去玩儿,你们爱怎么玩就怎么玩。玩你们的倾家荡产也可以,玩你们的身家性命也可以。不要一说到出钱出资源的时候就扯上我们,你们是你们,我们是我们。你玩开心的时候,没想到过我们。你要出钱的时候就想到我们了。
  • 用DS的眼睛看世界 家内安全,千客大来。
    全部楼层
    青衫酒痕 作者
    汽车比赛搭配博彩?使不得!万万使不得!
    组织比赛,不仅仅是拼出一个胜负,更重要的是塑造形象!无论是F1突出无与伦比的汽车行业超前的技术,精彩的驾驶技巧;还是WRC风驰电掣的奔驰和漂移,让人热血沸腾,让人体会那种勇敢无畏,艺高人胆大,核心都是要在技术的基础上塑造精神层面的图腾。
    单从技术的层面,我们的汽车业追赶得相当可以了,现在撵得德国人都开始心慌,来一次车展,回去就能干掉一大批高管。而从精神图腾的塑造领域,咱们就几乎是空白了。
    与汽车领域相似的,咱们在其他很多领域都能看到类似的现象。一双复古的鞋子,无非是长得像几十年前的模样,连设计费都省了,一顿操作以后竟然能成为超多年轻人追捧的对向,几K甚至几W一双,让我也是木凳狗呆。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因为人家有本事把故事装到我们脑子里。所以,就算我们手里有了技术,但是我们的脑子还没有防火墙,人家真的是“上公共厕所一样,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我们什么时候能从被操控的木偶走到背后那只提线的手呢?
    所以,为了精神图腾的搭建而组织的比赛,一切都是要以这个精神图腾的不断完善为考量,而绝不是收支平衡,或者盈利为目的的。须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十几年前开始,拜读了边芹老师的系列文章,例如《谁导演了这个世界》,其中提到早些年盛行的各种时尚杂志,厚厚一本铜版纸的满是精美图片的杂志,售价20块左右(我隐约记得是这个价)连成本都收不回来,为什么那些出版商要拼命地推行?因为他们盈利不是从卖给你纸张中来的,而是当他把图画中那些商标刻进你的脑子以后,由那些品牌来收割你的智商获得的暴利,再和这些前端做宣传的喽啰分赃的。
    不多研究这些学问,我们会一直被人家暗中牵制着,被人家从口袋里拿走了大量的辛苦钱,自己还美滋滋地觉得终于过上了人上人的生活。能早日结束996,可以每天工作6-7个小时,每年有足够的时间休假,陪家人孩子做各种开心的事,能有时间做滋养内心的闲情逸事,那才是人上人的生活。希望我们中国人早一点实现。
    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让比赛可持续,必须有可持续的收入,官方是靠不住的,靠赞助、靠广告、卖票都可以,但是还不够。彩票竞猜在国内是合法的,可以吸引观众,也可以筹资一部分收入。但是还不够,境外的博彩,注意我说引入澳门的博彩,是指严格划分到境外,让老外们爱咋玩儿咋玩儿,英超德甲都有博彩,不影响人家球踢的精彩。关键还是要看管理。中国人必须有几个有世界影响力的表演项目,电车是个最好的机会,现在电车领域,中国是全世界的扛把子,必须把这个搞起来,哪怕前几年只在国内搞,但是全世界直播,搞博彩吸引全世界的闲钱和年轻人,就算国外有F1,但是中国的电车更有特色,车型更好看,速度更快,品牌都是全世界没见过的,新鲜度绝对最佳。要让全世界每到了周末就惦记着看中国的电车大赛。
  • 纯0v0 你不对劲儿~
    现在的普通年轻人根本接触不到赛车,那怎么可能对赛车有热情?

    唯一能看到“赛车”的地方,就是动漫、游戏、电影或者电视剧里。

    绝大多数是《头文字D》《极品飞车》《GTA》《速度与激情》这种类型的,都是街头飙车,违法犯罪、危险驾驶。

    这种影视剧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鬼火少年横行,炸街和街头飙车危险驾驶的一大堆。

    前几天苏州GTshow那个顾某某就是典型例子。

    影视剧游戏对赛车就没有多少正面的展示,赛车比赛又普遍远离市区,不适合观众现场观看。

    光靠少量平淡无味的电视转播怎么可能让人接受赛车运动?
  • 用DS的眼睛看世界
    应该组织国内电车大赛,让各品牌自己组队,赛程要做好设计,目的就是为了给潜在买家展示品牌性能。为了吸引观众和增加一部分收入让比赛可持续,可以引进彩票,让澳门赌场参与进来做博彩。
    电动车严格说来属于电子产品,如果要展示性能只需要搞一个鲁大师跑分神器就好。
  • 青衫酒痕 作者
    用DS的眼睛看世界
    应该组织国内电车大赛,让各品牌自己组队,赛程要做好设计,目的就是为了给潜在买家展示品牌性能。为了吸引观众和增加一部分收入让比赛可持续,可以引进彩票,让澳门赌场参与进来做博彩。
    汽车比赛搭配博彩?使不得!万万使不得!
    组织比赛,不仅仅是拼出一个胜负,更重要的是塑造形象!无论是F1突出无与伦比的汽车行业超前的技术,精彩的驾驶技巧;还是WRC风驰电掣的奔驰和漂移,让人热血沸腾,让人体会那种勇敢无畏,艺高人胆大,核心都是要在技术的基础上塑造精神层面的图腾。
    单从技术的层面,我们的汽车业追赶得相当可以了,现在撵得德国人都开始心慌,来一次车展,回去就能干掉一大批高管。而从精神图腾的塑造领域,咱们就几乎是空白了。
    与汽车领域相似的,咱们在其他很多领域都能看到类似的现象。一双复古的鞋子,无非是长得像几十年前的模样,连设计费都省了,一顿操作以后竟然能成为超多年轻人追捧的对向,几K甚至几W一双,让我也是木凳狗呆。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因为人家有本事把故事装到我们脑子里。所以,就算我们手里有了技术,但是我们的脑子还没有防火墙,人家真的是“上公共厕所一样,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我们什么时候能从被操控的木偶走到背后那只提线的手呢?
    所以,为了精神图腾的搭建而组织的比赛,一切都是要以这个精神图腾的不断完善为考量,而绝不是收支平衡,或者盈利为目的的。须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十几年前开始,拜读了边芹老师的系列文章,例如《谁导演了这个世界》,其中提到早些年盛行的各种时尚杂志,厚厚一本铜版纸的满是精美图片的杂志,售价20块左右(我隐约记得是这个价)连成本都收不回来,为什么那些出版商要拼命地推行?因为他们盈利不是从卖给你纸张中来的,而是当他把图画中那些商标刻进你的脑子以后,由那些品牌来收割你的智商获得的暴利,再和这些前端做宣传的喽啰分赃的。
    不多研究这些学问,我们会一直被人家暗中牵制着,被人家从口袋里拿走了大量的辛苦钱,自己还美滋滋地觉得终于过上了人上人的生活。能早日结束996,可以每天工作6-7个小时,每年有足够的时间休假,陪家人孩子做各种开心的事,能有时间做滋养内心的闲情逸事,那才是人上人的生活。希望我们中国人早一点实现。
  • 用DS的眼睛看世界 家内安全,千客大来。
    应该组织国内电车大赛,让各品牌自己组队,赛程要做好设计,目的就是为了给潜在买家展示品牌性能。为了吸引观众和增加一部分收入让比赛可持续,可以引进彩票,让澳门赌场参与进来做博彩。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