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的人对国内赛车都觉得无感,那么可想而知绝大多数用户是什么体验了?

  • 用DS的眼睛看世界 家内安全,千客大来。
    应该组织国内电车大赛,让各品牌自己组队,赛程要做好设计,目的就是为了给潜在买家展示品牌性能。为了吸引观众和增加一部分收入让比赛可持续,可以引进彩票,让澳门赌场参与进来做博彩。

回复2

  • 电动车严格说来属于电子产品,如果要展示性能只需要搞一个鲁大师跑分神器就好。
  • 汽车比赛搭配博彩?使不得!万万使不得!
    组织比赛,不仅仅是拼出一个胜负,更重要的是塑造形象!无论是F1突出无与伦比的汽车行业超前的技术,精彩的驾驶技巧;还是WRC风驰电掣的奔驰和漂移,让人热血沸腾,让人体会那种勇敢无畏,艺高人胆大,核心都是要在技术的基础上塑造精神层面的图腾。
    单从技术的层面,我们的汽车业追赶得相当可以了,现在撵得德国人都开始心慌,来一次车展,回去就能干掉一大批高管。而从精神图腾的塑造领域,咱们就几乎是空白了。
    与汽车领域相似的,咱们在其他很多领域都能看到类似的现象。一双复古的鞋子,无非是长得像几十年前的模样,连设计费都省了,一顿操作以后竟然能成为超多年轻人追捧的对向,几K甚至几W一双,让我也是木凳狗呆。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因为人家有本事把故事装到我们脑子里。所以,就算我们手里有了技术,但是我们的脑子还没有防火墙,人家真的是“上公共厕所一样,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我们什么时候能从被操控的木偶走到背后那只提线的手呢?
    所以,为了精神图腾的搭建而组织的比赛,一切都是要以这个精神图腾的不断完善为考量,而绝不是收支平衡,或者盈利为目的的。须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十几年前开始,拜读了边芹老师的系列文章,例如《谁导演了这个世界》,其中提到早些年盛行的各种时尚杂志,厚厚一本铜版纸的满是精美图片的杂志,售价20块左右(我隐约记得是这个价)连成本都收不回来,为什么那些出版商要拼命地推行?因为他们盈利不是从卖给你纸张中来的,而是当他把图画中那些商标刻进你的脑子以后,由那些品牌来收割你的智商获得的暴利,再和这些前端做宣传的喽啰分赃的。
    不多研究这些学问,我们会一直被人家暗中牵制着,被人家从口袋里拿走了大量的辛苦钱,自己还美滋滋地觉得终于过上了人上人的生活。能早日结束996,可以每天工作6-7个小时,每年有足够的时间休假,陪家人孩子做各种开心的事,能有时间做滋养内心的闲情逸事,那才是人上人的生活。希望我们中国人早一点实现。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