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府到民间,是否都认为传统武术要走体育竞技这条路?

【本文来自《截流:缺乏实战经历而备受质疑,中国武术终于迎来新阶段?》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个人浅见,欢迎指正:

武术也好,功夫也好,最大头的使用方是军队(古代大编队集体所用,一般讲究简单高效实用,最好一击毙命),民间就是镖局等有打斗需求的行业人群(小群体配合及个人技法,那就是百花齐放了),总而言之,都是奔着杀人去的,至少也是为(无限制)搏斗服务的,有徒手的,也有兵器的。

与当今的各种搏击比赛最为类似的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擂台比武”,徒手跟器械都有。但是,不论是武馆还是镖局或者其它,其目的是为了“名声”,更深层的则是“名声”所带来的利益,那时候往往是“既分高下,也分生死”,签“生死状”则是这一情况的体现。不一定要击杀对方,但肯定不避讳,拳脚无眼,这是拿命在拼。一定要类比的话,可能跟现代的地下黑拳类似。

新中国成立以后,大量的武师失业(因为各种原因,需求极大降低),或进入军队当教官(极少数),或申请报备开武馆。而武术或功夫的功能就转变成为了——强身健体,传统文化。什么能教,什么不能教,其实大家都明白,而且,也没有了“用武之地”。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说传统武术落寞也是可以的,因为业内业外都不觉得有什么必要,大家有兴趣的来练练武(舞),强身健体,弘扬传统文化,挺好。

当然,可能很多人觉得我贬低传统武术,其实不是,而是传统武术到了今天,已经没有生存空间了,如果真的从政府到民间都重视,不希望仅仅只是一项健身活动或传统文化或哲学思想,那就要为了适应现代搏击比赛的规则,进行大量的所谓“去芜存菁”。比如很多的基于击杀、致残的技法跟理论全都要改进,或束之高阁;比如很多违规或不得分的技法跟理论,也要从头改起。

问题只在于,从政府到民间,是否都认为传统武术要走体育竞技这条路,这是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而且短时间不可能有成果,因为都丢的差不多了。要考古,要实践,要学习现代搏击理论,要研究现代搏击赛事的整体生态架构(也就是商业化)。这么多事情,光政府宣传推广是不可能的,没有资源投入就是喊口号;光民间一股热情也是不可能的,没有配套推不下去。不过,如果真能做出来,做好了之后也会有一整套产业链。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