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夺位”乎?“篡位”乎?
关于清朝雍正帝继位是否正统问题,历来有争议。主要争议点集中于雍正是“夺位”还是“篡位”两点上。如果是夺位,那还好说一点,因为康熙帝没有指定继承人,兄弟几人你争我夺,最后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倒也没话可说。如果是篡位,那就事关得位正与不正之说了。之所以后世对雍正帝有如此多的置疑之声,是因为根据雍正帝和他几个兄弟的争斗的情况来看,雍正帝的这个皇位应该是别人的,至少是他的同胞兄弟十四阿哥允禵的。但是到头来却给雍正坐了皇位,因此就许多兄弟老不服气,鼓动朝野势力妄图把雍正从皇位上拉下来,结果是以弱斗强,雍正帝想夺位的兄弟们的失败自然难免。那么,雍正帝到底是夺位还是篡位?抑或是他的继位是否具有合法性,我们不妨在史料中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先说夺位,夺位也得有条件,那就是夺位者的身份必须是皇子或者是皇孙,如明朝永乐帝用武力夺了他的亲侄子建文帝朱允文的皇位,不也被史家堂堂正正地承认吗?据《清史稿》、《康熙起居注册》等史书记载,康熙帝共有35个儿子,成年且受封的只有20人。在这20个儿子中,到康熙去世时年龄较大、且有争位意图的皇子有12人,他们是:大阿哥允褆、二阿哥允礽、三阿哥允祉、四阿哥允禛、五阿哥允祺、七阿哥允祐、八阿哥允禩、九阿哥允禟、十阿哥允鋨、十二阿哥允祹、十三阿哥允祥、十四阿哥允禵。需要说明的是,大阿哥允褆,由于在太子废立问题上搞小动作,触怒了康熙皇帝,已被圈禁多年,在此时根本没有夺位的机会;二阿哥允礽作为两次被废的太子,此时正在圈禁之中,自然失去了夺位的资格,而且由于他的两次被废,也使其他的阿哥们看出了康熙帝已然没有了那个皇子继承皇位的定见,所以大家以为,这个皇位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继承,从四阿哥允禛到十四阿哥允禵都是人选之一,就看谁的本事大,能最后坐上皇位。雍正是康熙皇帝的第四个儿子,行事风格比较低调,虽然他对皇位也是觊觎已久,但他为夺取皇位所做的努力始终没有被康熙皇帝发现,康熙帝眼光只盯着皇八子集团,如通过把皇长子允褆夺爵、圈禁来打击皇八子集团,在皇八子集团中还依附了九阿哥允禟、十阿哥允鋨、十四阿哥允禵等人。
当然还有一位竟争者是十四阿哥允禵,虽然得到康熙的喜欢,却因为运气不好,在康熙病重之时,身为抚远大将军的十四阿哥统兵远在西北,自然对京城发生的事知之甚少,特别是在当时通讯倚靠骡马为主要交通工具的落后时代,等十四阿哥允禵完全知道京城发生的事情时,已经为时已晚。
至于三阿哥允祉、五阿哥允祺、七阿哥允祐、十二阿哥允祹、十三阿哥允祥等人,或因本人性格原因对皇位不感兴趣,如三阿哥允祉志在编辑书籍以为大事;或因实力不够而依附他人,如十三阿哥允祥依附于皇四子允禛。
这样真正有实力争夺皇位的就只有皇八子和皇四子两人了。皇八子被康熙防范甚严,活动受阻,皇位优势的天枰逐渐向皇四子允禛这边倾斜。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皇四子允禛夺位活动的隐蔽性,连作为允禛同胞兄弟的十四阿哥允禵都不看好允禛的前程,一至依附于八阿哥允禩,成为皇八子集团的重要一员。可见允禛的夺位工作做得多么细致,不显山、不露水,很少引起别人的注意,到后来竟然使康熙皇帝十分满意,如在康熙病势沉重时,派他到天坛代行祭天大典就是证明,说明康熙在临终时已属意于皇四子允禛继承大统。最后,允禛在康熙去世后顺利登上皇位,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成为诸兄弟间夺位大战的最后羸家。
至于篡位之说,无非是说康熙帝原来是有意让皇十四子允禵继位的,证明是康熙帝命允禵为大将军王统兵西北,建功立业,为将来继承皇位做准备。还有一点,就是后来传说的,雍正篡改遗诏一说,已经被史学家证明是子虚乌有之事,不足为凭。关健的是在康熙帝生前没有再立太子,也就意味着作为皇子的诸位阿哥们都有可能继承皇位,都有这个权力,皇位未定,有资格者都可以去争,并不存在篡位之条件。因此可以说篡位之说可以休矣。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雍正继承皇帝之位的方式就是两个字“夺位”!因为篡位不成立,继承有又众多的疑点无法排除,比如,在康熙生前从来没有透露过要传位于雍正的意思,且康熙去世后京城采取的一些措施:京城九门关闭6天,诸王非传令旨不得进入大内;康熙遗诏本应在康熙十三日死后当即宣布,为什么到十六日才公布等等,看来继位也是不成立的,那么就只有是夺位了。上述措施,包括康熙咽气后,为什么由隆科多一个单独向雍正宣布由其继位的谕诏呢?为什么不召集相关王公大臣一起宣布,如此重要的谕诏,仅对当事人一个人宣布实在有点掩耳盗铃的味道,这也就说明了,雍正继位不是名正言顺,说出来众人不服,所以就有一连串不好解释的事情发生。归根到底一句话,雍正的皇位是夺过来的。
至于后来雍正对诸多兄弟痛下杀手也是出于无奈。因为他的皇位是夺来的,所以继位之初就面临着兄弟们的挑战与敌意。同雍正一样,他的各位兄弟都有资格继承皇位,现在让雍正捷足先登当然心怀不满,于是挑战雍正权威者有之,散布谣言抵毁雍正者有之,更有想拉下雍正取而代之者。特别是皇八子允禩集团并不甘心夺位的失败,而是继续结党营私,积蓄力量,寻找进攻的机会。这些人的举动当然逃不出雍正的眼睛,雍正心里十分清楚他的这些兄弟们要做什么,所以早就张网以待了。结果是他的这些看不清形势的兄弟们蠢蠢欲动时,便被身居皇位、手握大权的雍正一个个收拾了。当然雍正的过于刻剥,手段太过毒辣也是其被后人广为诟病的原因。这一切,又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雍正继位的不太光彩之处,也就是雍正通过不正常、或是不太光明正大的手段夺得了皇帝之位,因而招致有志于皇位的兄弟们的忌恨。从常理讲,一个人凡是对自已不利的因素都想把它除掉,更何况作为皇帝的雍正,一旦他感觉到皇位受到了威胁,他能无动于衷吗?当然他要反击,这样他的那些想以卵击石的兄弟们自然就没有好果子吃了。
这样看来,雍正虽然夺来了皇位,但他的日子过得并不清松,至少在精神上是受着煎熬的,否则就无法解释他为什么要出一本为自已辨解的书,叫做《大义觉迷录》,因为此书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式的荒唐,所以在雍正死后,乾隆继位后,此书又被禁了,这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