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1-2年港澳公立医院更新磁共振,价格也不便宜

【本文来自《要消除国内医疗设备采购工作中对进口设备不正常,不理性,宗教式的迷信》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硬盘硬 软件软
  • 说的很对,采购就是利益的问题。如果采购国产设备有利可图,国产设备一样可以把进口设备按在地上摩擦。

    看到最近有网友说,国产核磁共振1.5T已经降到白菜价(200多万),其实有介绍这个是集采价。联影的核磁共振价格不比进口低,像去年7月联影的型号uMR670的1.5TMRI,中标广州市海珠区妇幼保健院的金额是单台1266万元。3T的uMR790中标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的金额是单台1989万元。

    这么高的价格,代理才不管什么国产和进口的,哪个有利可图,就主推哪个。

    我丈母娘前一段空调和热水器前后脚坏了,两次去家附近的苏宁看看实机,结果都被店员强推两个没有什么名气品牌的。所以不要以为价格低,没名气,就没人强推了,高价未必代理好处多,价低也未必没人推。

    随着集采和国内医疗市场的改革,不差钱的时代也过去了。医疗设备的国产化率,中标率也越来越高。现在,很多医院已经对采购国产设备没有什么心理障碍了。

    在前几年,像植入性耗材中的心血管支架、心脏封堵器、人工脑膜、骨科植入物中的创伤类及脊柱类产品等,大中型医疗设备中的监护仪、DR,体外诊断领域的生化诊断,家用医疗器械中的制氧机、血压计等,国产就已经完成替代进口了(份额超过50%)。

    目前国产份额还不如进口的主要是在内窥镜,彩超,高端CT(64排以上),高端MRI(3T以上),以及手术机器人等。但现在即使这些高端领域,迈瑞,联影等也开始进入前三,和外资掰手腕了。

国内的情况不清楚,说一下港澳和国外的。

最近1-2年港澳公立医院更新磁共振,由于是公开招标价低者得,被飞利浦和GE拿了大单,价格和您说的相比一点不便宜。1.5T 2千万起跳,3T的中标价是4千多万。尽管用家都明白这两品牌画质和操作上和西门子没得比,奈何招标内容是标准化的,无法加入客制条款。然而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为何联影榜上无名。难道连招标也没参加吗?联影的磁共振操作性和画质和西门子类似,特别在心脏磁共振上明显优于飞利浦GE,希望国产能积极打开港澳市场。其实联影的售后根本不需要在香港请人。有不少软硬件的售后人员的根据地在深圳珠海,有需要时再来港澳,成本和能力一定比聘请本地的强。

在国外,大型医疗器械的品牌粘着性强,特别在一带一路国家,我们需要加强厂商和专家一起走出去,多去交流培训。光是靠厂家透过参展各类国外学术会议是不够的。因为是中国品牌,会显得格格不入,也难在公关宣传上和国外本土厂商竞争。我认为,国内各领域的专家要积极尽快建立起亚太区/亚洲区的各类学会,或透过积极参与既有的亚洲区学会取得主导地位,提高我国学术上的权威和威望,吸引一带一路地区同行加入,再配合厂家宣传助攻,自然提升品牌亲和度。举个例子,虽然我国在心脏影像领域学术成果卓越,论技术和经验问鼎亚洲,但至今亚太心脏影像学会依然被日韩新加坡主导,我国专家参加有限,且没有国内厂商积极公关。我认为这方面的努力急需加强,否则会陆续被欧美学会吞噬,永久失去专业主导权。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