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因推出“清廉餐”被处理,是否小题大作?
近日,陕西吴堡县县委党校给本地党支部书记开展培训期间,在食堂推出了“清廉餐”,包括名为“黑白分明”的木耳炒山药、名为“清清白白”的素炒白菜以及被称为“清廉本色”的炒藕片等菜品。相关视频在网络上引起热议,有评论认为此举存在形式主义之嫌。
7月21日,吴堡县委发布《关于我县“清廉餐”有关问题的通报》:
7月10日至7月14日,吴堡县县委党校举办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培训班期间,结合廉政培训课程为学员安排了一次“清廉”主题午餐,通过对菜品重新起名意图赋予“清廉”含义,引发媒体和网友的热议与批评,造成不良影响。
事件发生后,吴堡县委高度重视,立即成立工作组进行调查。目前,县委已责成党校进行全面整改,对党校常务副校长作出停职处理,由县纪委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调查处理。同时,举一反三、引以为戒,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形式主义问题排查整治,切实改进作风,提升工作实效。
我认为,陕西吴堡县县委党校的做法并不是形式主义,吴堡县县委的处理决定才有问题。理由如下:
首先,此次培训的是本地党支部书记,也就是在县级及以下层面上的各单位“关键人物”,对他们进行“清廉教育”,本就是此类培训的应有之义。必要的形式可以让培训的主题深入人心、过目难忘、记忆深刻。对菜品分别赋予“黑白分明”“清清白白”、“清廉本色”难道违背了培训的主题?
其次,从现有的信息看,被赋予“黑白分明”的是木耳炒山药、“清清白白”的是素炒白菜、“清廉本色”的是炒藕片,都是应季的蔬菜,并不是名贵的山珍海味,也没有大吃大喝,况且名称与菜品搭配恰如其分,让人印象深刻,并无不妥。
再次,该县仅仅因为党校对菜品重新起名意图赋予“清廉”含义引发媒体和网友的热议与批评,就认为造成不良影响,对党校常务副校长作出停职处理,由县纪委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调查处理。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形式主义问题排查整治,切实改进作风,提升工作实效。我个人认为,其实反映出该县对网络信息过于敏感导致谨小慎微,实则是不自信,缺乏对网络信息把控能力导致的不作为、乱作为。
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其实是一个网络信息发达的信息世界,在这样的世界里,各类信息数量庞杂,说法各异,是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电视台的时代。在这样的信息时代,时时有热点、处处有舆情是一种常态。同样的事情,因为站的角度、立场不同,肯定会有不同的说法,这样的时代,对网络监管部门和当事单位来讲,也是一个“字字千钧、秒秒政治、天天考试”的时……面对这样的时代,我们一定要尊重事实,了解真相,积极应对,而不是稍微出现一点舆情,不分青红皂白就处理人。如果处理错了,对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来说,岂不是一种打击?传递出的信号会使得这些干部还敢去干事吗?
形式主义害死人,当然是要治理的对象,但究竟什么是形式主义,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必要的形式当然是要有的,比如,很多干部到延安接受党性教育,要穿红军装、吃南瓜饭、喝小米粥,这难道也是形式主义?我们不能轻易给形式扣上主义的大帽子,而要具体分析这种形式它的出发点是什么,有没有危害性,带来的影响是好是坏,有没有个人利益在里面等。总之,不能因为产生了一点舆情就着急忙慌处理人,自己否定自己。
“清廉餐”不过就是在菜品前放了几张非常有意义的席卡而已,难道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