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更认同越穷越生,还有富到一定程度才会越富越生
【本文来自《为何年轻人结婚意愿变低?为何女性结婚意愿比男性更低?》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说一些个人的思考吧。
说结婚成本导致生育意愿下降的肯定不是大头,日韩社会压力大我们姑且也不说,但新加坡这种地方,社会相对较公平,福利完善,人人有住房,给育儿提供很多补贴的地方——一样生育率严重低下。
如果我们说东亚文化圈压力大,那北欧一样不行。西班牙意大利生育率也没比新加坡高到哪去。
如果说这些地方经济不好吧,那我们看德国比利时之类也是卡在1.5上面一点。
所以经济,压力,福利,会有影响,但它们更多的是不愿生育甚至结婚时最容易被拿出来说的因素,是矛盾最容易被观察到的地方,而不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怕新加坡这样也会有人说“压力大婚育成本高”的。
无论是不同社会下类比还是同一社会下类比,大家都更认同越穷越生,还有富到一定程度才会越富越生,生育率就是这样的有着特别奇异的方差的存在。
生育率真的高的只会是欠发达地区的人。
但实际上我们知道,环境的改变并不见得就会使人有本质的不同。现在说在中国不婚不育是压力大/福利少的人,哪怕到了新加坡或者什么鼓励生育的国家享受国民福利,未必就会鼓起劲找恋人结婚育儿,届时一样有其他理由。而反过来说,本来就想育儿的人,无论到了什么地方都会使劲生。国内已经有太多相关讽刺了。
那能结婚的穷人与特别富的富人之间的共性是什么呢,有什么让他们选了同一条路?
一个很显而易见的点当然是,两者无论如何多生都不会对其生活有什么大影响。穷人俗称就是“多一对筷子而已”的在有限资源内再分一小部分,不会对每个人所占比例有太大扰动,而富人则无论怎么生都不影响他们的生活,他们的资源足够多。
是不是“中产”就因为资源相对有限,但在社会的整体水平提升下,一个人拥有就会有类同富人的体验,一旦被人分割就会让体验立刻下降很大一截,所以不愿意为了自己的体验下降而不婚育呢?
这确实是一种结构性矛盾。一旦社会进步到一定程度,那么就不会有人相信自己所占有的资源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来再次获取到。于是就形成了一种“个人资源越多,要为了让下一代再次获得到这些资源,需要付出的资源就越多,所以个人的资源就会越少”的让人看着就不敢进去的怪圈。
富一代的可继承财富已经多到按照他们自身的生活水平再怎么使用都不会改变生活水平的程度了,他们也知道只有最多一个孩子能几乎完全有自己的生活水平,所以怎么生都只需要有一个可以继承家业的就赚到了。
这种衡量方法归根到底就是归到利益上,大家的行为都不过是被可见/隐性的利益驱动着而已。
上面说经济压力福利等不是主要因素,就是因为生存资源的分配在现阶段且很长时间内,任何国家的国民福利跟政策都没可能做到让每个人都能有富人一样的资源跟思维。而改变环境并不会本质地改变手中资源的多寡。
如果这就是主要原因,那在社会全面进化到“按需分配”的生产力极大发达社会以前,中间人口的生育就必然会卡死在这种不上不下的境地上,没可能解决了吗?但这种社会都只存在于幻想中,要达成都不知道还需要多少年。
随着社会越发达,个体意识越强,乐趣跟生活目标越多,爱情跟繁衍带来的乐趣被严重稀释了,变得不再是曾经的生活的少数目标中的一个。
城市化消除了大部分天灾人祸,消除了处于生命危机中的繁衍压力。
虽然过往也没太多情投意合的要素存在,父母之言重要太多。而现在虽然有追求爱情的条件了,但在成年人的世界,现在几乎不期待爱情的结合了,更多的是利益的结合,甚至于试图更多地从对方身上榨取利益,也让人望之生畏,减少了对爱情的憧憬。
那说到解决方法的话,就来说些真正个人的部分,不是上面这些大家都看得出的东西。
爱情跟繁衍都是人类天性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能不能利用这点想想办法?
按照上面的分析,能从根子上解决繁衍问题的2个方案当然是:
一,繁衍可以跟富人一样几乎不分走生活资源,可以无压力养一个孩子。
二,爱情的存在可以抵消掉一部分生活资源的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