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彩礼前三十年跟后四十年不同?为何同样彩礼,现在跟古代又不同?

【本文来自《基层彩礼,半推半就》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作者根本没有触及到为何前三十年跟后四十年不同,为何同样彩礼,现在跟古代又不同?

首先,是所有制的问题。前三十年实行全面公有制,一切的生育、教育、医疗都由国家兜底,在城市有工厂开办的集体托儿所和学校,在农村有村集体的互相帮衬。大家都是在为国家奉献,人人都是公共属性,自然不需要私有的彩礼。

但后来打破全面公有制后,私有制迅速席卷各个层面,人也开始回归私有小家庭属性,所以传统家天下的文化全面回归,有精华,也有糟粕,泥沙俱下。比如封建迷信回归,比如彩礼重来,因为私有必然产生彩礼,这是经济规律决定的。

**

其次,现在跟古代不同,是因为产生婚姻的本质背景不同。

古代只有正妻会下聘,妻子会带嫁妆,但妾室不会有聘礼。其中差别,不只是表面的男尊女卑,更重要的是,古代婚姻是以家族形式产生的,首重的是稳定,确保能给家族带来长期稳定的利益。妾室才是男人自己在感情上的需求。

**

但现代社会的婚姻本质上是由商品经济所形塑的。

第一,私有制产生了新的阶级,而互联网又带来了信息在阶层与阶层之间流动,婚姻就成了实现阶级跃升的一个工具。

第二,在底层阶级内部,婚姻又成了成本转嫁的一种载体。无论是房子、车子,还是弟弟结婚,这种成本自然被通过嫁女转嫁到男方,而女儿嫁不出去,弟弟自然也没钱结婚。

第三,如果前两者还有一层所谓感情的面纱遮蔽,那么商品经济对人的物化则更为直接,它的表现形式就是普通人口中的“有钱啥都行”。所谓攀比、所谓通过购买将女性地位抬升,所谓各种人造情人节、女神节、购物节,等等,无不是商品经济将人通过经济活动而获得一种虚假的满足,实则一切浪漫都只是商品规定好的价格而已。

这就是私有制加商品经济的威力,只要私有还存在,彩礼就不可能像前三十年一样完全杜绝。

**

有人会说,为何西方比我们私有更彻底,却没有彩礼?

这不废话,西方几千年的游牧加海洋文明,居无定所,怎么可能形成稳定的彩礼传统?

只有定居农耕文明,家族聚居,加之我们提早两千年打破贵族制,普通百姓有上下通道,家族也可实现跃迁,故而才有家族因利益而联姻。

但古代彩礼终究在儒家温情脉脉的约束之下,是属于家族利益的附属品。

但现代社会,彩礼被商品经济异化,早变成不知名的怪兽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