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选材,其实没有那么复杂神秘
【本文来自《祝贺姑娘们!中国队亚锦赛女子4x100夺冠》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鬼谷道场
还好我看了谢炳添如何创造奇迹的文字,就问你一个问题,谢炳添为什么在32岁才达到成绩的巅峰而不是在身体机能最佳的26岁前后达到巅峰?你说的都是科学问题,这些科学数据才是决定运动员上限的因素。而此前你根本就没有涉及所以才说你是假行家。因为顶级运动员的训练成本都是天价,所以必须科学选材而不可能广种薄收。
体能最佳状态仅仅是获得最好成绩的必要条件,还不是充分条件。
短跑和长跑对技术要求不同,短跑对技术要求要高得多,短跑过程分起跑、疾速跑、途中跑、到最后冲刺,在每个阶段的摆臂、抬腿、后蹬、步幅、步频、身体倾斜度以及呼吸节奏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其中每个细节是否准确到位,动作之间衔接是否合理流畅形成合力对成绩都有影响,要把以上每个细节都做到严丝合缝精准到位是非常非常难的,有一点点不理想就会影响成绩(因为短跑往往0.01秒定胜负),这需要长时间的训练、不断改进,精雕细琢、磨合,其中还要有专业水平很高和经验非常丰富的教练指导,体能在最好时期达不到最佳竞技状态是普遍现象。
你说的没错顶级运动员的训练成本都是天价,那是因为他们是天才才值得天价投入,没有这方面天赋的人投入天价他爹也没用。
你可能看的是苏炳添(你把人家的姓都改啦)有关如何科学训练的报道,这跟选才根本就扯不到一块儿,不是一回事。还是那句话选天才没有那么复杂神秘,是你不懂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