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搞什么工科?还让学生怎么好好学? 他学得下去么?

【本文来自《青年失业率持续走高,专家称“毕业生的能力不是企业需要的”,如此看待此观点》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就业难根子出在高校本身!

1、产业转型升级难  

产业转型升级,听起来好,做起来难。为什么这么难?因为可转化的东西太少,高校花了那么多科研经费,有多少成果是有产业转化价值的呢?不用去调查,看看我们科技现状即可。脖子卡来卡去,究其原因,还是科技届本身没多少值得转化的科技成果。

产业转型不了,高大上工作机会就少,现在毕业生胃口又这么高,怎么可能顺利就业?

2、教、学与用严重脱节  

1)教方面

 绝大部分大学搞的东西,不是产业界需要的,尤其是工科,各学科严重材料化,为了好出文章,都去偏材料了。不研究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教,也无可教,教都是用最简单办法应付。什么卓越班、企业班,多半流于形式。还有,高校师资教育、教学经历,严重脱离社会,大部分博士都是一个学堂门接着一个学堂门,最后来到教学岗位。完全不了解行业、产业所需。甚至完全不懂行业、产业。他能给学生教什么呢?行业、产业所需的,他教不了。

2)学方面 

工科专业学生,成天被喂ppt,能喂成什么样呢?学生听一次两次还可,多了,就不想听了。一天到晚说大学不在于大楼,只在于大师。一般性的大学,要什么大师?(研究型大学要的才是大师!)一般本科里的工科,要的是大楼、与产业、行业所用同步的教学设备,要的是懂产业、行业技术的教师。试举一例:

一般本科院校的机械类专业,很多都不开设三维设计软件课程。而一般本科的机械毕业生,出去,起码三分之一左右的职位是搞设计与开发,需要用的就是这个软件工具。

汽车类专业,教学基本不涉及实际汽车零部件设计;电气专业,连高压配电房都没去过;自动化专业,生产线都没上过。

这还搞什么工科?

还让学生怎么好好学?

他学得下去么?

天天谈就业,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业就需要天天谈。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