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孩经过12年内卷,怎么可能上大学说厌学,实际上是没得到良好的引导

【本文来自《如何看待颜宁问了一个没标准答案的问题,但没有学生回答让人眼前一亮?》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颜宁问得很好!把这个问题抛出来引发社会关注热议更好!!如果能够引发大学的重视就更好!!!

我一直认为经过中国的小孩经过12年的内卷(有的地方是学区房可能小学不卷,但是至少初中也得开始卷)考上大学,怎么可能上了大学说厌学。实际上是没有得到良好的引导。

我的一个外甥,高中的时候成绩比我好,上了天津大学,最后挂科了没拿到毕业证。毕业后问我要不要考研,我问他为什么挂科,他说上了大学不知道自己要干嘛,结果玩电子游戏玩挂科了,还得补考拿毕业证。

我很生气,告诉他像你这种情况必须赶紧工作,明白社会上的一些事情,才可以考虑后续是否还要深造。我当年高考,因为父母都没怎么见过世面,那个时候没有网络,报志愿就是按照自己的兴趣报的,父母根本不干涉也不懂,当时报了个飞行器制造,当时还想自学空气动力学,可惜被看不懂的公式劝退。但是上学期间发现飞机制造厂像西飞成飞洪都等都很穷,赶紧自学C语言考研。研究生主要做CIMS项目,算是进入软件行业,进入软件行业算是被迫的,只是进入之后发现也很有意思,软件设计软件过程控制等也值得去研究实践。 实际上,我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一直会研究,我认为兴趣才是最好的引导。

但是对于刚入大学的学生而言,这个时候刚内卷完,很多人尤其是不发达的地区父母没什么见识的,就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这个时候学校如果能够引导好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觉得大学生的表现会好很多。

学生的兴趣大多无非两个来源:一个是功利的兴趣,就像我学习C语言;一个是追寻内心的爱好。张雪峰的火爆其实很大一方面就是让人知道要如何发展功利的兴趣,哪怕好专业我没上成,我也可以自学旁听啊。

高校如果能开设和企业衔接的课程就更好了,这种课程完全可以请企业的高管比如软件工程类专业请CTO当老师,制造工艺类专业的请工厂总工。对于能追寻内心爱好的兴趣,我相信只要有条件很多人愿意花时间至少以类似玩或者认真学习而不是混学分的心态去学习,就像我们当时上篮球选修课一样。无论哪类来源的兴趣,老师和各位长辈的提点都很重要。

学校是能稍微抹平一点拼爹优势的地方。但是就我自己我外甥以及我面试员工所了解的大学学习经历,很多大学在这方面做得很差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