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非抑郁症患者,而是焦虑症患者,二者有相通之处,讲讲个人经历、对这病的认知

【本文来自《我绝不相信医生能治好抑郁症,抑郁症是心理问题,不是什么生理问题》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立刚老师,我本人非抑郁症患者,而是焦虑症患者,但焦虑症与抑郁症有相通的地方,两者开的药也相通,我可以把我本人的亲身经历和自己对病灶的认知陈述一下:

先说结论,无论焦虑症还是抑郁症,都是百分之百的生理问题,只把它当做心理疾病是十分危险、徒增痛苦的。

我从十几岁开始出现焦虑状态,当时对自己的前途非常迷茫,不知将来出处在何方,我至今还记得焦虑病症发作时内心的那种焦躁感和迷茫感,这和遇到的境遇关系不大。到了大学,我开始出现胸闷、手抖的躯体反应,发作时咽部会特别难受,大四的时候还失眠了好几天,因此,我求助于本校的人文学院心理专业的老师教授,请其帮我做心理辅导,前前后后进行了2次,共计12个课时的心理辅导,怎么说呢,虽然做心理辅导的时候会稍微放松一点,但对于身体反应、心境改善帮助不大。

到了研究生,我觉得不能再这么下去了,我发现自己即使大脑完全放松、什么都不想,那股焦虑的涌流仍会从我的食道向上冲击,这已经是不折不扣的身理反应,几乎没有心结的自然焦虑,结合心理学老师给我的建议,我认为自己应该去看医生了。

到了医院的心理疾病科,我就看到有这样一条标语:心理疾病是一种神经功能紊乱的病症,与精神意志力无关,一旦出现病症状况,需及时就医,而不是进行贵族式的心理按摩。

我从十几岁开始出现焦虑状态,到现在30岁,和焦虑症做了十几年的斗争,期间有过迷茫、有过失望,想过将来自己是不是永远就这样下去了,只有去了医院吃了药,这个焦虑状态才真正得到了抑制,目前我的药还没断,但药剂已经很低了,每两天一次药,而且都是一粒。

最后说一下,任何人都会有焦虑、抑郁、狂躁、妄想的情绪,但如果到了能被称为疾病的程度,那就不再是自己能凭借所谓的意志力能克服的了,必须及时就医,一味私自隐瞒、期待自己克服的想法都是非常危险且不负责任的,尽管对于心理疾病的发病原因目前的医学还没有定论,但对于已被确定为病症的状态如抑郁症、妄想症,都绝不是什么简单的心理问题,你可以理解为神经功能紊乱造成的病态,当然,尽管病因还不清楚,但对于抑郁症的治疗和缓解已经有成熟的治疗手段,80%的心理疾病患者通过治疗是可以痊愈的。

最后,告诫所有已知的、未知的心理疾病患者,就医!就医!就医!!!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发表于江苏省

热门评论 2

  • 焦虑的本质是怕。这种怕超过了正常的极限,成了一种病态,可怕的是,这种病态还成了一种习惯。其实正规医生治疗的原则是这样的:心理建设、药物、社会环境的支撑,三者缺一不可。楼主要注意,光靠吃药,不进行心理建设,不改变长期以来不正确的认知习惯,是无法痊愈的,顶多就是改善了躯体症状,停药后经过一段的戒断反应,在不良事件或社会环境的刺激下,会复发。因此,吃药是治标,心理建设是治本,社会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氛围,三者之间共同促进治疗的良性循环。楼主十几年的病,吃药极大地改善躯体症状,该趁着这段时间精神状况良好的时候多进行心理建设。
  • 无锡小菜鸟 文以载道 作者
    田耕
    焦虑的本质是怕。这种怕超过了正常的极限,成了一种病态,可怕的是,这种病态还成了一种习惯。其实正规医生治疗的原则是这样的:心理建设、药物、社会环境的支撑,三者缺一不可。楼主要注意,光靠吃药,不进行心理建设,不改变长期以来不正确的认知习惯,是无法痊愈的,顶多就是改善了躯体症状,停药后经过一段的戒断反应,在不良事件或社会环境的刺激下,会复发。因此,吃药是治标,心理建设是治本,社会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氛围,三者之间共同促进治疗的良性循环。楼主十几年的病,吃药极大地改善躯体症状,该趁着这段时间精神状况良好的时候多进行心理建设。
    谢谢您回复,心理建设的工作从第一次出现焦虑症状就一直在进行,对于本人的状况,我也咨询了一些医生,没有给我一致结论,有的医生说这个随着阅历的增长会逐渐痊愈,有的医生说我天生过于敏感,焦虑症状可能会成为一个长期的慢性病伴随我,我也不知道会怎样,但确实坦然了一些,该做心理建设做心理建设,能维持好的精神状态我已经很满足了,尽人事,听天命。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17
最热 最早 最新

  • 全部楼层
    无锡小菜鸟 作者
    哈哈,我只是个病患,不是医生,我记得判断是不是病患是给我填了一堆心理测试专用表,然后再询问我的身体和心理状况,然后确诊的,判断生病要看检查报告的,无论是精神科还是什么科。
    没事,过两年就退休了,到时可以完全躺平了。焦虑只是因为生活上有些压力吧。
  • 无锡小菜鸟 文以载道 作者
    吾石
    我是失业焦虑症患者,只要有活干就非常好,一天突然没有活干了,没有工作依靠了,就觉得完蛋了,嗯,除此之外,就算是天塌下来也没有事情,哈哈,对于我来说,有个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不知道这算不算焦虑症啊。
    哈哈,我只是个病患,不是医生,我记得判断是不是病患是给我填了一堆心理测试专用表,然后再询问我的身体和心理状况,然后确诊的,判断生病要看检查报告的,无论是精神科还是什么科。
  • 我是失业焦虑症患者,只要有活干就非常好,一天突然没有活干了,没有工作依靠了,就觉得完蛋了,嗯,除此之外,就算是天塌下来也没有事情,哈哈,对于我来说,有个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不知道这算不算焦虑症啊。
  • 苏玛 这个人懒死了,什么都没写
    治疗抑郁焦虑比较有用的办法一是吃药,二是彻底脱离原来的环境。完全靠自己调节心境作用极其有限。
  • 我也是,每天很焦虑,奉劝各位结婚要谨慎,生娃再慎重!
  • 无锡小菜鸟 文以载道 作者
    兼山
            正常的人长期在一个压抑环境下一样会引发生理病变的,只要看那些精神跟心理类的药物基本就知道什么问题,实际上很多精神跟心理类药物正常人吃了也没太多问题。很多人认为是生理疾病都是从结果去推导,认为实验跟事实证明是生理疾病。这点没什么问题,但是却忘了原因。
           我之前专门写过抑郁问题,包括前段时间回到一个历史老师教学的问题。抑郁跟焦虑根源都在于存在与自我的问题,这个涉及到当代文明的核心问题,解决不了这些核心,也很难避免类似的疾病产生。资本主义的一个特点就是进步强制,为什么很多人产生焦虑,因为整个社会跟环境都在逼着人去进步,这样的环境能不焦虑么。
    社会环境一定会诱发心理疾病,这个没问题,但相关性和因果关系还不是一回事,大多数心理疾病成因复杂,目前没有定论,也许永远都不会有定论,毕竟医学现在最普通的风寒感冒到底是什么机制引起的都还没搞明白呢,对于疾病,我还是更相信医学的手段和建议。
    感谢交流。
  • 舍得一身剐。能把皇上拉下马
  • 打坐,诵《金刚经》《心经》都可以有很好效果。有时说抑郁症焦虑症属于业障病。供参考。
  • 要吃药,要看专业医生。
  • 从你的帖子上看到,最初的病因是“从十几岁开始出现焦虑状态,当时对自己的前途非常迷茫,不知将来出处在何方”的忧虑,纯粹是心理问题,后来发展到生理不适、一直到要用药控制,说明病因没有去除,但已经从对少年时的前途忧虑转到了对自己身心健康的前途忧虑。建议在接受用药的同时去自我寻求心理上的突破与出路(不要依靠心理医生要靠自己),这是哲学上的人生思考与出路,也就是要找到信仰!
  • 兼山 于虚无中探寻真知
            正常的人长期在一个压抑环境下一样会引发生理病变的,只要看那些精神跟心理类的药物基本就知道什么问题,实际上很多精神跟心理类药物正常人吃了也没太多问题。很多人认为是生理疾病都是从结果去推导,认为实验跟事实证明是生理疾病。这点没什么问题,但是却忘了原因。
           我之前专门写过抑郁问题,包括前段时间回到一个历史老师教学的问题。抑郁跟焦虑根源都在于存在与自我的问题,这个涉及到当代文明的核心问题,解决不了这些核心,也很难避免类似的疾病产生。资本主义的一个特点就是进步强制,为什么很多人产生焦虑,因为整个社会跟环境都在逼着人去进步,这样的环境能不焦虑么。
  • 无锡小菜鸟 文以载道 作者
    蜀道难
    不过是通过病名来逃避而已,不想承担自己的责任,一次偶然的机会焦虑了抑郁了,居然收获到意外的成果,然后就路径依赖,广而告之,虚伪逃避而已。
    借用头条奥卡姆剃刀的话来说,我更相信专业医疗机构几十年的研究成果,相信医疗行业的专业意见,但永远有人觉得自己比人类最专业、最智慧的群体更厉害,这样的人,永远无法被说服。
  • 蜀道难
    不过是通过病名来逃避而已,不想承担自己的责任,一次偶然的机会焦虑了抑郁了,居然收获到意外的成果,然后就路径依赖,广而告之,虚伪逃避而已。
    也不是,在很早的时候就发现了产后抑郁症、更年期等类似疾病,后来随着统计的精细,又发现了抑郁症、焦虑症、多动症等更多的精神类疾病。
    这些精神类疾病已经得到了医学界共识,不能一味的归为个人咋样咋样。
    当然,这一类疾病的治疗,个人自我的心理控制和心理建设,也是重中之重。
    另外,一旦发现有这类疾病的苗头,一个是去求医,得到帮助。另一个是马上脱离原有环境,换公司换城市甚至换父母换老公(老婆),一定要脱离病源
  • 不过是通过病名来逃避而已,不想承担自己的责任,一次偶然的机会焦虑了抑郁了,居然收获到意外的成果,然后就路径依赖,广而告之,虚伪逃避而已。
  • 无锡小菜鸟 文以载道 作者
    田耕
    焦虑的本质是怕。这种怕超过了正常的极限,成了一种病态,可怕的是,这种病态还成了一种习惯。其实正规医生治疗的原则是这样的:心理建设、药物、社会环境的支撑,三者缺一不可。楼主要注意,光靠吃药,不进行心理建设,不改变长期以来不正确的认知习惯,是无法痊愈的,顶多就是改善了躯体症状,停药后经过一段的戒断反应,在不良事件或社会环境的刺激下,会复发。因此,吃药是治标,心理建设是治本,社会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氛围,三者之间共同促进治疗的良性循环。楼主十几年的病,吃药极大地改善躯体症状,该趁着这段时间精神状况良好的时候多进行心理建设。
    谢谢您回复,心理建设的工作从第一次出现焦虑症状就一直在进行,对于本人的状况,我也咨询了一些医生,没有给我一致结论,有的医生说这个随着阅历的增长会逐渐痊愈,有的医生说我天生过于敏感,焦虑症状可能会成为一个长期的慢性病伴随我,我也不知道会怎样,但确实坦然了一些,该做心理建设做心理建设,能维持好的精神状态我已经很满足了,尽人事,听天命。
  • 焦虑的本质是怕。这种怕超过了正常的极限,成了一种病态,可怕的是,这种病态还成了一种习惯。其实正规医生治疗的原则是这样的:心理建设、药物、社会环境的支撑,三者缺一不可。楼主要注意,光靠吃药,不进行心理建设,不改变长期以来不正确的认知习惯,是无法痊愈的,顶多就是改善了躯体症状,停药后经过一段的戒断反应,在不良事件或社会环境的刺激下,会复发。因此,吃药是治标,心理建设是治本,社会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氛围,三者之间共同促进治疗的良性循环。楼主十几年的病,吃药极大地改善躯体症状,该趁着这段时间精神状况良好的时候多进行心理建设。
  • 身心不二 心理问题严重了绝对会影响生理 反之亦然 还是内外兼治才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