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与名 世界是虚拟的 黑客帝国

闲言少叙,开门见山。在《道德经》第一章,老子曾经曰过:

 

【经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

 

【前文回顾】

 

如前文所述,《道德经》第一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提出“道与名”、“无”与“有”、“常无(欲)”与“常有(欲)”三对基本概念,其中显然第一对概念“道与名”最为重要,是其他两对概念的前提和基础。后文的“此两者”也是包含“道”与“名”的。既然“道”与“名”系“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那么从“名”也是可以入“道”的。恰好佛教净土宗主张执持“阿弥陀佛”名号、往生净土极乐世界成佛。《道德经》开宗明义之第一章几乎是净土法门的预言,两者可以互相印证。

 

如前文所述,“名可名、非常名”就是《金刚经》常见的“某某者,即非某某,是名某某”的略说,两者是等价的,两者可以互相印证。《金刚经》讲的是“能断金刚”(切割钻石)的“般若波罗蜜”(到彼岸的智慧),目的是摧破概念的幻象。“名可名、非常名”的真实义和真实效用也是摧破概念的幻象。

 

如前文所述,先天、独一、长存的“道”居然与人为、繁复、多变的“名”是同一种东西,理解的关键是如何理解先天。先天,即非人为,指非“道”所覆盖下的人类之所为。“道”的诞生早于宇宙,但有可能在宇宙诞生前,“道”由当时当地的智慧生命制造、创造、设置、修改过。 

 

【学习环节】

以上是写作本文之前对《道德经》开宗明义第一章的三篇解读。今天,我们来继续深扒《道德经》第一章,本文为第四篇。

 

如果更进一步探寻,“名”的本质是一种信息,一种人创造的、随时可以更改的、可能有多重指向的信息。如果从“名”的信息属性进行探寻,既然两者同出而异名,“道”的本质有没有可能也是信息?如果“道”也是一种信息,一种由“先先天人”、或曰“外宇宙人”或曰“大神”创造的、也是随时可以更改的、可能也有多重指向的,那“道”与“名”系“同出而异名”就完全说得通了。这里的“同出”是指性质相同,即两者都有信息属性。

 

如果“道”是一种信息,会是什么性质的信息呢?

 

首先,从来源上来说,“道”是由“先先天人”、或曰“外宇宙人”或曰“大神”创造、修改、加工的信息。

 

其次,“道”的运行层面和我们普通人生活的层面不是同一个层面,我们普通人生活的层面最多算“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万物”的层面。“道”的运行层面比我们高好几层,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生活的层面,如影响了我们所在的宇宙的性质和基本物理参数,我们生活的地球必然受所在宇宙及其基本物理参数的制约。反之,我们凡人无法影响“道”的运行。

 

那么具备以上特点的“道”是什么信息呢?

 

是的,“道”是“创世程序”的可能性就很大。

 

首先,“创世程序”类似于现在常见的游戏软件,游戏软件本质是一大堆由0/1组成的信息。游戏软件则是该游戏所生成的游戏世界的“创世程序”。游戏软件是人类所生成、加工,还能随时修改的,不受游戏里的“人”或“动物”等的影响,因此是相对游戏世界而言是“先天”的。

 

游戏软件规定游戏世界的物理规律和基本物理参数,即使默认采用现实世界的物理规律和基本物理参数,也是一种规定。游戏软件生成了整个游戏世界,影响整个游戏世界的运作,也能直接影响某一个具体的游戏“人物”的命运,比如投放或拿走某些资源。但又和某一个具体的游戏“人物”隔着好几个层面,至少从游戏“人物”的角度看是这样。

 

如果“道”是创世程序,“道”所生成的“天地”/宇宙就是游戏世界,那供“道”这套创世程序运行的计算机是什么品牌的、运行的原理是什么、放在哪里?关于游戏运行的硬件的问题,当然不是游戏中的“人物”所能知晓的。但没有计算机、创世程序无法运行,没有创世程序、计算机无法运行游戏软件。只要游戏在运行,计算机与程序就处于无法分割的状态,两者是一体的,那么运行创世程序的计算机也不妨称之为“道”。因此“道”除了信息属性外,还具有物质属性。同时运行创世程序的计算机显然也是需要能量的,因此“道”还具有了能量属性。

 还记得我们早就提到过:“道”至少有宇宙原初能量、宇宙的原始物质和宇宙规律这三方面意思,这三者是“道”的三个重要特点。三个重要特点的任何之一拿出来都可以称为“道”,三者的结合当然是更完整的“道”。至此,宇宙原初能量、原始物质和宇宙规律(信息),这三大特点齐活了。

 

如果我们的宇宙是创世程序生成的游戏世界,世界毫无疑问是虚拟的,每个人的生活很像电影《黑客帝国》(矩阵里的每个人都泡在营养液里,头上插个管子,就自以为在自由的生活着)有木有?怪不得佛陀早在两千五六百年前就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东西“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了不可得”。

 

如果世界是虚拟的,观自在菩萨当然照见的必然是“五蕴皆空”,不空都不行,“度一切苦厄”也成为可能并且易如反掌。耶稣在水上行走、展示种种神迹也就不神了,“不神”之神。顺便说一句,耶稣的种种神迹在东方并不是特别稀有,时不时出现的厉害的大修行人也是可以做到的。只能说西方人没见过世面或者说西方是个缺乏奇迹的地方,好不容易有一个就被奉为“上帝之子”,可惜还被顶死在了十字架上。

 

通过一共四篇对《道德经》第一章的解读(本文是第四篇),在写作过程中,我一再为《道德经》的微言大义、其可供解读角度的多样性、包容性以及广阔无垠的解读空间而震撼、拜服、顶礼、赞叹不已!《道德经》既能展现古老智慧的光芒又能紧扣最尖端科学概念的脉搏,语言韵律又极其优美。虽然现在的汉语发音早已与老子时期的语音大相径庭,但《道德经》仍不失韵律与读诵的美感,有着直扣人心弦的力量。说句不该说的话,后世出现的“道经”和《道德经》相比,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都差了不止一个层次,很难说出于同一人之手(老子与老君是化身与本尊的关系,可以认为是同一人)。

 

如果说有什么遗憾,我只觉得《道德经》的文字太少了,但这又是一个悖论。恰恰是现在这些比较少的文字才具备微言大义、解读空间和角度无限的特点,文字多了,难免被解释死了,会有人死于句下。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印证了佛门关于老子是“辟支佛”的说法。

 

辟支佛指过去生曾经种下因缘,进而出生在无佛之世,因性好寂静,或行头陀,无师友教导,而以智慧独自悟道,通说为观察十二因缘,进而得到证悟而解脱生死、证果之人。所以亦称为“独觉”(新译)或“缘觉”(旧译)。辟支佛不是不会说法,是处于无佛法之世,虽然自己证果解脱,世间并无佛法,没有说法的基础,因此无法弘法利生

 

辟支佛也是很厉害的大修行人,到底与佛陀相比谁更厉害,就不是我等凡夫俗子说能真正知晓了。就如泰山和喜马拉雅山对山下的蚂蚁来说只知道他俩都很高,到底谁更高就说不清了。但佛陀的特点是广为说法,做众生“不请之友”,生怕漏掉一人没有听闻。而辟支佛不能(广为)说法,只能对机缘成熟的少数人讲讲。这一点和老子的生平很像,史书说老子本不想留下著作,西出函谷关时为“关令尹”喜(关令尹是官名,类似后世的海关关长)强令著书,不写就不让走,遂留下《道德五千言》。《道德经》是老子貌似“不情愿”写的(我认为“关令尹”喜的强令是写书的机缘,老子可能早就想写而苦于无机缘),老子的教学、收徒也很少,老子的徒弟是谁,一般人也不清楚,学者必须得深入书缝里才能找到一点蛛丝马迹。

大圣人都是大慈大悲的,老子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永远的绝世瑰宝《道德经》,没道理认为他不想说法。如果老子真不想说法,连这部书也不留就好了。而是他无缘广为说法。连《道德经》这部书受限于种种原因(首先受书写材料的限制)也不能写过长,写太长也无法保存。由此可见,老子生平与《道德经》的成书与佛门所谓“辟支佛”的特点很像,老子是“辟支佛”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对《道德经》开宗明义第一章的学习,暂且告一段落,如前所述,我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等中华儿女,幸甚至哉!

以上,聊备此一说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